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728293031323334» / 5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i,久违了,小米----从零开始,玩转MAC MINI CAS(更新-空间再... [复制链接]

查看: 689090|回复: 585
301#

定制的4米宽,2.2米高书架,在去广州前到货,300多公斤的重量,让我付出1公斤2块钱的超级运费,汗,网购以来最昂贵的一次物流运费了。

拆散近200块木板,花了不少时间,组装。多花了600多元,定制了2个宽度50公分的转角,将在后期用于改造成低频陷阱(与前墙SuperChunk低频陷阱对应),成本是高了点,但好在隐蔽,美观和实用并举,嘿嘿
初步测试下,声音有惊喜啊:

低频量感明显增强,高频变化喜人,更深更远更圆润,舞台感扩充了两圈,而且明显听音室前后2部分衔接为一体了,两部分融合是导致前面变化的关键,听音位,前后挪移,会听出声场聚焦的明显变化,其实,这个改变,对于皇帝位的要求会提高,为下一步继续调整提供了更加精确的参考,期待啊,。

这几天在规划,大面积窗户,玻璃隔断的改造问题,以前AV199的EPOS版主有个著名的帖子:向全屋的镜子开刀。如今,只解决了一个玻璃镜面的问题,就感觉到了玻璃的确是音质的最大杀手。准备,接着向屋里几面玻璃继续开刀。
关于听音室的改造,会另行开一个新贴,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经验





最后编辑kkman2002 最后编辑于 2012-12-12 14:04:57
TOP
302#

我也喜歡iTune的使用介面,這是我使用MAC+iTune+Amarra的一大原因;
剛才提過,因為我重點在人聲,所以iTune我是使用"演出者"的方式
導覽專輯,而且編排演出者一律使用英文(如遇中文則以拼音轉譯),
這有個好處,iTune有條A/B/C/D....Z的Index,要找歌手直接點選
Index就會快速跳到那裡,不然當有上千張唱片時要慢慢捲很累,
我也曾經自訂播放列表,但後來覺得沒有這樣好用;
希望樓主可多分享一下iTune的分類介面使用。
樓主在空間下的工夫真是大,我沒有獨立音響室,所以只能在旁流口水的看。
TOP
303#

又现身苹果党
TOP
304#

关注,认真学习中。。。。
还是喜欢古典多D
TOP
305#

楼主你好!基本上是按你的思路做了一个,最后听感上觉得音质不太暖。由于我是直接使用小米自身的光纤口输出到DAC,而你文中使用的是HIFACE数子界面同轴到DAC。不知道楼主有没有试过直接从小米的光纤到DAC音质怎样?也就是在这系统中,HIFACE是否是必要?
TOP
306#

原帖由 my指南针 于 2012-12-20 9:09:00 发表
楼主你好!基本上是按你的思路做了一个,最后听感上觉得音质不太暖。由于我是直接使用小米自身的光纤口输出到DAC,而你文中使用的是HIFACE数子界面同轴到DAC。不知道楼主有没有试过直接从小米的光纤到DAC音质怎样?也就是在这系统中,HIFACE是否是必要?


还未测试过光纤输出。HIFACE属于相对温暖、厚润的风格。年底事务多一些。改天测试下。有一种说法光纤输出比使用USB 数字界面好,但这还需进一步验证。


能否提供一下器材和线材情况。您的不太暖,是否是和CD等其他音源比较的呢?
TOP
307#

原帖由 maskone9 于 2012-12-13 9:37:00 发表
我也喜歡iTune的使用介面,這是我使用MAC+iTune+Amarra的一大原因;
剛才提過,因為我重點在人聲,所以iTune我是使用"演出者"的方式
導覽專輯,而且編排演出者一律使用英文(如遇中文則以拼音轉譯),
這有個好處,iTune有條A/B/C/D....Z的Index,要找歌手直接點選
Index就會快速跳到那裡,不然當有上千張唱片時要慢慢捲很累,
我也曾


iTunes 11.0.1,搜索功能已经加强。如以表演者,分类,也很直观,按字母排列。也可通过搜索栏,搜索,只要记得2、3个字母即可搜索到,表演者,专辑,歌曲几个分类结果,然后,选择任一分类,点开详细,即可看到排列的结果,这个应该适合你。此外,在风格选项,已经较前版本更细化了。


说回来,其实,可针对自己的习惯,去选择喜欢的方式。


用XLD转换时分类,比查看新添加要方便。当资源越来越多的时候,这个功能就觉得很方便了。
屏幕快照 2012-12-20 下午8.51.55.png (, 下载次数:0)

png(2012/12/20 20:59:35 上传)

屏幕快照 2012-12-20 下午8.51.55.png

最后编辑kkman2002 最后编辑于 2012-12-20 20:59:35
TOP
308#

你好兄弟,我仔细又看贴,现在看到时硬盘更换,将硬盘已经更换成固态硬盘并装好,反正用MAC原装硬盘恢复和第三方也无法安装好,楼主是采用了MAC系统提供了网络恢复功能,就直接全新系统安装,不知道这个怎么安装,是要用到原来MINI中的那个硬盘中选择“磁盘工具”,选择源磁盘为原装硬盘重新安装OS X 那项么?如果选用这项是否还是重新安装到原装硬盘上,还是不用原装硬盘也能到磁盘工具中呢?
最后编辑爵士鼠 最后编辑于 2012-12-20 22:57:47
TOP
309#

好久没来了。敬佩楼主。
因爱而烧。由烧生爱。
TOP
310#

原帖由 爵士鼠 于 2012-12-20 22:56:00 发表
你好兄弟,我仔细又看贴,现在看到时硬盘更换,将硬盘已经更换成固态硬盘并装好,反正用MAC原装硬盘恢复和第三方也无法安装好,楼主是采用了MAC系统提供了网络恢复功能,就直接全新系统安装,不知道这个怎么安装,是要用到原来MINI中的那个硬盘中选择“磁盘工具”,选择源磁盘为原装硬盘重新安装OS X 那项么?如果选用这项是否还是重新安装到原装硬盘上,还是不用原装硬盘也能到磁盘工具中呢?

1、我用的方式是换上SDD后,用USB连接原硬盘(带系统)。按CMD+R,会出现实用工具菜单,选择“重新安装OSX”,默认是安装在SDD上的,并不会覆盖USB接口的原硬盘。

2、如果您的硬盘换的比较早,原有系统也比较干净。可采取将原硬盘的系统恢复到新的SDD上。恢复前,先通过bootcamp工具,将原硬盘进行分区调整,专门划出一个系统分区,分区大小小于SDD的容量,可以解决下图源磁盘(原硬盘)容量大于目标磁盘(SDD),恢复失败的问题。(这个工作,可在更换SDD前完成,也可更换后,USB或者火线连接原硬盘,选择,从原硬盘启动进入系统后,完成;建议采用前者。此外,如果原来用移动硬盘做过Time machine备份,也可选择从备份恢复系统。建议,SSD重新安装系统后,安装了必要的软件之后,立即进行一次Time machine备份,这样,可以方便的进行备份恢复,并且不用担心乱折腾后,系统面目全非的问题)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