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议玩黑胶的几个误区 [复制链接]

查看: 127619|回复: 587
31#

回复 350# hpstudio 的帖子

HP兄讲到点子上了。

其实,侧滑力除针尖与唱臂中心成一直线向前拉的那个 (T 形角)力外(这个力因长期处于正切状态,所以会被臂轴自然抵消的);除此以外,所有侧滑力都是以不同曲线,多方向不同大小地以扇形方式向盘心拉的,这样针尖与槽纹与唱臂轴心处于不同地点所形成的不同角度关系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侧滑力大少和方向都不同。故此,抗侧滑力是不能等于针压的。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10-12 16:58:49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2#

原帖由 蒋鹏 于 2012-10-12 16:21: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10-12 16:09:00 发表
你终于要提,你所讲的事情只会发生在锥圆型的针尖上了吗?


我们现在是来简化模型,是不是圆锥针尖对于内侧力的讨论不会有什么影响。
没事也拜读了一下中山张兄的一些帖子,您还是有真知灼见的,值得尊重!但希望您尊重低端器材玩家;也或许那是我误解了您。下面继续正常讨论。
如果您能有好的心态也不会想出如你所说的这样;前面举例说到的V15与君子唱臂不用精调,也无需精调,主要就是想谈针尖形状和唱臂灵敏度对很多事情的影响;但您想了去那,说了什么?我见这样我也免得开声。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3#

回复 360# Dr kuang 的帖子

所以我在那个时候就不是想说明:这个事情与针尖形状和唱臂灵敏度有密切关系咯。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10-12 17:05:29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4#

回复 367# 蒋鹏 的帖子

我前面讲的是与调整臂、头有关的事,非指侧滑力。

但因侧滑力是与补偿角 和 坑纹与针尖磨擦力大少有关,这样不同形状的针尖就会直接影响侧滑力的大少。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5#

回复 375# Real 的帖子

(所以我在那个时候就不是想说明:这个事情与针尖形状和唱臂灵敏度有密切关系咯。)
====================
这所提到的事情只是与之前很多个帖处,讲调整臂、头有关的事,非指侧滑力的.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6#

原帖由 蒋鹏 于 2012-10-12 17:19: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10-12 17:12:00 发表
我前面讲的是与调整臂、头有关的事,非指侧滑力。

但因侧滑力是与补偿角 和 坑纹与针尖磨擦力大少有关,这样不同形状的针尖就会直接影响侧滑力的大少。


往细处讲是这样,但你跑题了,现在先讨论内侧力产生的原因。

近几页的帖子,Kuang版、多位网友和我,对侧滑力是怎样形成也讲得比较清楚了;您翻前几页慢慢再看和理解一下吧。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7#

回复 383# 蒋鹏 的帖子

原帖由 蒋鹏 于 2012-10-12 19:08:00 发表
还是天藏兄的方法好,实际试验,省得争论。
我把唱头壳换成不带补偿角的唱头壳,唱臂依旧会顺时针内滑,逆时针外滑,因此通过实验就证明了内侧力并非由于补偿角所致。我来拍个视频先

这是因为除补偿角引起的向内侧滑力外,还有一个摩擦力;您逆时钟转动转盘时,因表面摩擦力通过补偿角把唱头向外推是正常的,这与转盘顺时钟转动时引起的侧滑力方向刚好相反。另外,就算没有设置补偿角转盘顺时钟转动和逆时钟转动,盘面对针尖产生的摩擦力方向和力轨方向也不同所至。

您想证实侧滑力是否主要因补偿角引起,其实很简单;用非电动式驱动的正切臂来做实验是最有说服力的。您在已正常调教好的正切臂上,把唱臂盘心那边升高1CM 以上,或整套唱盘盘心方向垫高1CM以上也可以,反正就是让唱头爬坡,看看唱头能向盘心移动多少,这时记下行走距离。然后再在这个模式下把唱头设置成有补偿角和使用小小超距,看看两者谁的行程远就清楚了。


如果这样也不清楚的话,我也无语了!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10-12 19:56:49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8#

回复 385# 蒋鹏 的帖子

你们所讲的事情我都非常清楚,如果真想搞清楚侧滑力是否因补偿角造成,建议您最好用384楼所说的方法来做实验。

黑猫白猫 ,一试便知。至于要升高唱臂让唱头爬坡的幅度多少,就视唱臂的灵敏度因地制宜吧。这个方法是比较好的。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10-12 19:36:05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9#

回复 390# 阿杰 的帖子

(大家都忽略了一点:侧滑力是由超距产生的。)
====================================
这一点不敢尽同!侧滑力是与超距有关,但主因是补偿角造成的,超距只不过是把这个力再放大而已。就算您不设置超距,把有效长度设置成与中心距一样,只是多了补偿角,这样侧滑力一样会产生,只不过是比没有加上超距时小而已。


(如果唱针刚好落在正切点,就会产生垂直于圆心的作用力,这时侧滑力为零。)
===================
这个事情我前些帖也讲过了,在没有其它因素的影响下;当唱头处于正切点时,针尖、唱臂、臂轴中心形成 T 形角的向前拉力时,这个力会被臂轴自然抵消,在这时侧滑力是不存在的。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40#

回复 392# 富盛 的帖子

原帖由 富盛 于 2012-10-12 20:07:00 发表
向心力?!
向哪个心?产生什么力?

这里起码有三个心,地心,唱臂支点心,唱片轴心。如何向?怎么力?

所谓,因唱头向盘心移动时所产生的惯性,很多人会认为有一个向心力;这个移动惯性力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同时也会被左边槽坑自然抵消。

故此很多人执着于这个力是多余的。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