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议玩黑胶的几个误区 [复制链接]

查看: 127483|回复: 587
21#

回复 244# 蒋鹏 的帖子

在正常交谈中,比较讨厌一些怪言怪语与谈论、交流没有一点关系,或只要别人与其所述的说个不字就发烂,或看帖只看文字不理解意思,或断章取义。不知蒋兄对这类交谈有何见解?!

您的这个帖起名很到位,在较多烧友心目中玩黑胶的确存在较多 “ 误区 ” ,但这些所谓 ” 误区 “ 为何会产生?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那部分人把用家们误道了的?老实讲句:恕小弟不想直言!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10-08 01:35:00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2#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2-10-9 15:45:00 发表
减少针压不是"增加"分析力,而是阻尼对线圈活动阻制少了,这样针的灵敏度增加,但阻尼太低,大动态时线圈活动范围会超过正常工作区间,这样就造成失真,简单理解就好比一部汽车没有剎车。另一方面,减轻针压,如果不重调,VTA会升高,这样会增加高音,减少低音,造成"分析力高"的错觉。
要确定的办法很简单,播放一段粉噪,不要通过音箱,直接数字录制后用软件看图表。对于黑胶系统,在一套未精确调试的民用系统上"用耳收货广是最不可靠的调整方法。如果嫌电脑麻烦,用耳机监听也远比音箱精确得多。
等有D人搞清楚什么叫解析力(分析力)后先说了。

今时今日有很多音响上的名词和意思都被一些一知半解的烧友误用或滥用了来忽悠其他烧友;例如:现场听音的分析力不如音响(坐在山顶处聆听除外).......对这类比较无语!!!!!!难道现今还有烧友会认为:高频飘拂,高频凸出、全频不平衡,高频量感大就叫 “ 解析力(分析力)高 ” ?? 又例如:日常常谈的低频解析力(分析力)对一些误用或滥用解析力(分析力)的烧友来看,应怎样体会这个事情呢?

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事情:声音对不对、好不好,先不说;就以增加针压来解决因悬挂老化而出现破声的问题,针尖与坑纹的接触位置的压强增大对唱片所产生的伤害,看来 “ 没什么 ” 人把它视为是事情来的。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10-09 20:15:42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3#

回复 292# what? 的帖子

Wahat?  兄的比喻 = 拖刹 !!!!

有空偶就转录个别因侧滑力、抗侧滑力关系设置不当 和 施针压不当,在长久使用后造成黑胶唱片永久不可复原的伤害给您听。不过等我找到相关唱片做题材先。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4#

Kuang版这个比喻非常形象、生动和贴彻!

怪不了近期汽车悬挂特畅销、马路路面经常要维修、交警抓超载成绩显著了。:)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5#

时光车间兄的观点正确。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6#

回复 328# 时光车间 的帖子

非常理解时光兄的意向,小弟本来也想留些心得供大家参考一下的;但后来发现本帖只是 " 一言堂 " 作风和自吹自擂为主;故此就倒胃口了!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7#

回复 332# hpstudio 的帖子

嗯...大部分认同hp兄的观点。

补充一下(假设通过正确调整的黑胶系统):弧形唱臂向盘心的侧滑力主要由补偿角产生,直接影响这个力的大少变化还有:针压大少,针尖的形状,坑纹、槽纹的宽度和深度、转盘转速、唱片槽纹的线速。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8#

回复 334# Dr kuang 的帖子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2-10-12 15:10:00 发表
既然内侧滑力与补偿角无关,有请大学物理高材生和牛仔大师解释一下为什么现代转轴唱臂都要有抗侧滑力裝置而正切臂没有?
在线等答复。

Kuang版看帖不够仔细。这个事情他们前些帖已经作答了:1、现代唱臂加上抗侧滑力装置只不过是还有些厂家认为这个装置有作用而加上的;2、部分厂家见市场上大多数弧形唱臂有这个装置,故此为了讨到销费者的欢心,只能入乡随俗地加上抗侧滑力装置(本意与力学无关,只为了好看)。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9#

原帖由 hpstudio 于 2012-10-12 15:27:00 发表
蒋兄,理论上只有A\B两个点不受这个摩擦力影响。
这个就不太认同Hp兄的观点了,A、B两点是很多规尺厂家自定的大至标准,其设置范围是宏观的;其实,这两个点在不同的调整方式方法和使用情况中,可以依照实况自己计算设定出来的;不一定老要A、B两点的范围内。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0#

你终于要提,你所讲的事情只会发生在锥圆型的针尖上了吗?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