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960616263646566» / 9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就这样入了黑社会:把玩 amari LP10 记 [复制链接]

查看: 387019|回复: 954
621#

回复 618# 阿杰 的帖子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2-5-8 19:52:00 发表
试听了单声道小提琴没有?
其实不单止《谷仓》,很多交响乐的唱片都有那个现象,起初还不唯意,以为这只是录音现场的本质,因为交响乐团乐器的编排,基本上都是左高右低。
直到某次听到了一张格罗米欧的单声道小提琴唱片...........
明显地听到琴的主体在正中,高把位略偏左、低把位略偏右,仿佛感觉到格罗米欧的左手在琴弦上左右翻飞。
单声道的唱片听出了立体感,过瘾啊......
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片挥之不尽的阴霾。
是心理暗示作怪?是格罗米欧复活?还是真正的听感就是如此呢?

MONO 的小提琴经常听。您试下来张 MONO  45 转,用贝森多夫钢琴演奏的钢奏看看怎么样?!呵呵
其实很多烧友还没知道《谷仓》这张 LP 的 “ 啰命 ” 之处呢?
====================================================

(直到某次听到了一张格罗米欧的单声道小提琴唱片...........
明显地听到琴的主体在正中,高把位略偏左、低把位略偏右,仿佛感觉到格罗米欧的左手在琴弦上左右翻飞。
单声道的唱片听出了立体感,过瘾啊......
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片挥之不尽的阴霾。 )
----------------------------------------------------
您用立体声唱针播的吗?有这现象您要小心啦!!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622#

回复 621# 中山张 的帖子

这些年来听到关于LP的谬论何其多啊。
立体声唱针怎么了?
谬论都说立体声唱针频宽高于单声道唱片,所以一定要用单声道唱头来播才够韵味,坑爹啊。
归根究底的原因,是立体声唱头面对相同的单声道信息,左右声道却无法还原一模一样的信息。
TOP
623#

好贴!找个座位慢慢看
自然传神,韵味深远,静聆神韵,感悟乾坤
http://jlsy168.taobao.com
我的淘宝小店,欢迎交流切磋
TOP
624#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2-5-9 18:43:00 发表
这些年来听到关于LP的谬论何其多啊。
立体声唱针怎么了?
谬论都说立体声唱针频宽高于单声道唱片,所以一定要用单声道唱头来播才够韵味,坑爹啊。
归根究底的原因,是立体声唱头面对相同的单声道信息,左右声道却无法还原一模一样的信息。

您也清楚那些是谬论,就不要提那些人的那些一般见识了!

单声道唱针 与 立体声唱针的区别不在于频宽上的事情,就算有多大频宽上限差别的唱针,也逃不过唱放均衡曲线上限折止的限制。现时上限最高的曲线标准是RIAA ,也是不过是22Khz 这么多(曲线反译不准确的唱放除外)!


(归根究底的原因,是立体声唱头面对相同的单声道信息,左右声道却无法还原一模一样的信息。)
=======================================
对了!
因立体声 与 MONO唱头的线圈 和 悬挂设计上的不同.....等原因;当用立体声唱头播放 MONO 唱片时是很难保特左右声道还原,能绝对一至性的,所以容易出现左右声道飘移的现象,但幅度是很微的。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5-10 15:40:16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625#

回复 624# 中山张 的帖子

請教張兄有好用的或聲價比高的單聲道唱頭推介嗎?小弟有一些五六十年代旳MONO唱片,感覺用立體聲唱頭播放的效果始終不太理想。
TOP
626#

回复 625# hifiedward 的帖子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627#

回复 618# 阿杰 的帖子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2-5-8 19:52:00 发表
试听了单声道小提琴没有?

直到某次听到了一张格罗米欧的单声道小提琴唱片...........
明显地听到琴的主体在正中,高把位略偏左、低把位略偏右,仿佛感觉到格罗米欧的左手在琴弦上左右翻飞。
单声道的唱片听出了立体感,过瘾啊......
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片挥之不尽的阴霾。
是心理暗示作怪?是格罗米欧复活?还是真正的听感就是如此呢?

请问:当时播放格罗米欧的什么LP?

这个现象您首先要搞清楚,您当时听的这张MONO《格罗米欧小提琴》唱片是不是用立体声重新制作过的MONO版唱片?因为格罗米欧在Philips 的部分演录,虽原始录音是MONO,但压碟前制作时是用立体声模式重新编制过的,后再压碟,如《巴赫:小无》….等!看一下唱片坑纹是否左右对称就清楚了。


(明显地听到琴的主体在正中,高把位略偏左、低把位略偏右)
================================================
从正常的小提琴录音来分析,您听到的这个现象是不正常的!刚好左右换位了。

一般录音,麦克风只会摆放在演奏者的正面方位,就算以上述这类用立体声制作过的MONO录音唱片来讲,只会是琴的主体在中间、高把位略偏右、低把位略偏左,这样才正确的;而您现在听到的位置就刚好相反了,如果是大提琴的话,您说的现象就对了。您想一下演奏者是怎样特一把小提琴演奏的?这样您就明白了!

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原因:1、母带制作时或刻钢模时左右声道相反了;2、您当时听的系统其中某些部位左右声道相反了。



看完以下几段视频后,想一下小提琴的高把位 和 低把位应该在那边?!

谢霖演《莫扎特:回旋曲》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UyMDAyODg=.html?f=5539731

海菲兹演《巴赫:小无》视频(请认真留意麦克风的摆放位置)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Y2NTY5MzI=.html

柯冈,用帕格尼尼的神物演《帕格尼尼:钟声》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2NTI5ODA=.html

米尔斯坦演《巴赫:恰空舞曲》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M2MjEyNzQw.html


正确的麦克风摆放位置方向。





应该没有录音师是从这个方向摆麦克风录音的吧。呵呵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5-11 00:31:02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628#

回复 627# 中山张 的帖子

张兄分析的很详细呀.
TOP
629#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5-10 15:07:00 发表
请问:当时播放格罗米欧的什么LP?

就是这张10寸的唱片,你说是什么版呢???!!!
靠,我当时是带着耳机调测压,这么低档的错误我都会犯???
左高右低,明显就是侧压过大,就算是完全不用抗侧滑装置,也很难全范围满足要求。
这就是支点臂的死穴。
P5080075.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5/10 16:35:57 上传)

P5080075.jpg

TOP
630#

回复 629# 阿杰 的帖子

哈哈,杰兄当然是不会犯这么低档的错误的!

出现这些情况,不是唱片有问题,就是系统有问题,或者听音环境有问题。

我都讲过 N 次了,如果一定要折腾出很准确的抗侧滑力的话,就不要在支点弧形臂上打主意了。就算 SME V12 也是相对比其它好些而已。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5-10 22:20:34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