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1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烧友的一般通病就是重器材轻调整 [复制链接]

查看: 184617|回复: 589
61#

我讲个故事,有位烧友拥有旗舰卡玛并按一致建议使用KONDO的旗舰前后级(其中二套“圣殿”)来驱动,后来我们一起交流,建议使用另外两套后级功放作桥接驱动,在他将信将疑之下开声,他恍然大悟道:优美的人造音色在明察秋毛的音场面前已经微不足道。再换上另一套准确无误的大功率前后级,他说:现场没有如此大声压和纯净水的味道。举此列我想说明:音响器材不是精密仪器,需要做出特色,它必须反映设计师对于音乐之声的理解;音响器材还原是唱片录音的原信息,它不仅包括录音师的声学理念更包括演奏者(含指挥、歌唱家)的艺术思想和由此产生的声响;发烧友应该有自己好声观念,产能产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美声局面。现在我来就最近发过的帖子结合以上观点分述如下:
1.音响器材不是精密仪器,需要做出特色,它必须反映设计师对于音乐之声的理解;
不少朋友将音响器材用物理指标进行衡量,我请问:南方人吃面食机会少,北方人的手擀面那种劲道和滑爽的口感是真实并非虚假;大师拉出的小提琴声不同样如此吗?唱片信息里并非由此细节,但是器材能做出这样的表现我们不能说它假,对吗?一场成功的现场演奏之声就是“鲜活”二字,但是不可用数字指标衡量,音响器材之声做到它就是设计师的调声功夫和对音乐的理解。
2. 音响器材还原是唱片录音的原信息,它不仅包括录音师的声学理念更包括演奏者(含指挥、歌唱家)的艺术思想和由此产生的声响;
常听古典音乐的朋友肯定知道托斯卡尼尼、福尔特文格勒、卡拉扬,然而他们都有各自的指挥乐队之声,即便在不同唱片公司、不同录音师和制作人手中灌录出的唱片其指挥风格和固有的乐队之声仍然不变的,有人撰文说:“托斯卡尼尼调教出来的乐团,其声音建立在清晰但份量较轻的低音区之上。你可听出,较多的音流从高音区飘来。这种辉煌的声音成为托斯卡尼尼的铭纹。富尔特文格勒则是云泥之殊。他的声音由厚重的低音区而起——从他那里你可能听不到清晰的声音,而这种声音你转向托斯卡尼尼时历历在耳。。。”您在器材调声中是否关注过这些真实的美声呢?
3.发烧友应该有自己好声观念,才能产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美声局面;
我认为音响器材之声应该有发烧友调出的色彩感,一道菜用清水蒸熟没有任何油、盐等佐料能下咽吗?我们需根据音响器材选用的材料特性或线路原理调配成富有个性的色彩之声,这同时也反映了我们对音乐之声的理解。纵观上世纪各大交响乐团,在其顶峰时期都有不可替代的乐团之声,这同时也是他们色彩的体现:托斯卡尼尼、福尔特文格勒、卡拉扬、莱纳、赛尔、奥曼蒂、比切姆、切利比达克、瓦尔特、斯托科夫斯基、穆拉文斯基、安塞美等大师调教的管弦乐色彩。
TOP
62#

回复 359# 八先生 的帖子

老哥“飘来”二字乃画龙点睛般点出现场真实之声的奥妙也,绝!
TOP
63#

回复 358# 远去的村庄 的帖子

回先生,海菲兹的小提琴在薛伟之手拉出的不是海菲兹琴声,但是这把琴没有变,我们听的不是那把琴而是二位“厨师”烹饪出的不同味道,对吗?
TOP
64#

回复 362# 远去的村庄 的帖子

回先生,我也时常说:发烧友需要积累、经历,当我们四十以后可能对于音乐的理解就如同您所说,有些事是不可逆转的,此时,我们对于音乐的领悟会上一台阶或升华,逝去的古典音乐作曲家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任务;但是,他们的精神、艺术遗产伴随戴留斯的旋律跌宕我们的心灵。
TOP
65#

回复 363# 八先生 的帖子

老哥,不瞒您说,几日前老师关于“飘来”二字给我一番教导,要求我有机会写一下,可是学生知道他不会来168看帖,所以偷懒了,没想到今天被老哥一语道破,待小弟下次向老师汇报,呵呵。
TOP
66#

回复 366# 远去的村庄 的帖子

回先生,音乐具有历史性;我们讲个轻松的话题,一位老烧友说:黑人是没有发烧友的,理由是强烈的节奏,歇斯底里的呐喊,不可能有好听力。文艺复兴的高举提倡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化和思想,爱琴海的文化带来蓝色文化的纯洁和碧空蓝天,意大利人至今的伦理道德中尚保存忠诚标准,先生的想法是对的,“沉沦”二字从何而来?
TOP
67#

回复 367# 八先生 的帖子

请问老哥得此二字是否有高人指点,我们老哥俩真是殊途同归啊,激动!
TOP
68#

回复 369# 远去的村庄 的帖子

回先生,本人不才“请教”二字不敢当,我在一位高人那里学得各类器材经其手后调成一种声音,这说明他是心中有声,我私下求教,答曰:心中有声,器材的个性仅作驾驭手段而已。故汉语中“德”通“得”,乃性之本;“贤”建于“德”之上对亲之为,简称“亲亲”;“良”泛指性格温柔而不好强,远离争执;“淑”含有温婉的情感成份;“美”指美好的外表和端庄的行为;五德,取其本“德”,和其“贤”,修“良”、“淑”、“美”。这是本人愚见,请先生斧正,谢谢。
TOP
69#

八先生、远去村庄先生,我下线了,我们下次再聊,今晚过得愉快,感谢二位,晚安!
TOP
70#

回复 372# 远去的村庄 的帖子

我想接着先生关于五德来阐述对于音响之声的理解,“德”是第一位的,好比音箱的底声一耳上去必须有乐感,现在好多新箱子依靠科技力量能把密度做得很好,就是不出悦耳之声,我对于音箱之声有个简单判断,就是用廉价的功放和高级功放分别驱动它,看它的声音如何变化,如果出现刺耳、发飙等状况肯定不会选择,因为高、低档功放能将该对箱子的音场、音色发声变化,但绝不应该出恶声;一旦箱子选定就该用“贤”,它是建立于箱子特性基础上前后级功放,过于热情则使亲人烦躁、厌倦、失去自由,实际就是把箱子推死;缺少关怀则使亲人感到疏远、冷清,实际就是没把箱子喂饱;接下来就是“良”、“淑”、“美”,就是要求我们把声音做得大气、感情、健康、端正、涵养。这就是我对音响之声的理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