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松香味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1-9-25 13:22:00 发表1、质点在以某点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周上运动时,即其轨迹是圆周的运动叫“圆周运动”。1)唱针有固定的运动半径吗?2)唱针的运动轨迹是圆周吗?画出唱针在唱片上由最外圈运动到最内圈时的轨迹看一吧。3)综上,唱针的运动本质上是标准的圆周运动吗?确认是,再来讨论唱针作周运动所受的力。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不变,只是方向改变,因此加速度总是指向圆心,其大小不变;合外力亦总是指向圆心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9-25 11:40:00 发表1、侧滑力的成因离不开向心力;2、相对静止的物体如唱针与旋转的唱片产生了摩擦力,同时就获得了向心力。它与唱臂的形状没有直接关系。3、进行圆周运动的物体会获得离心力,与进行圆周运动的物体产生接触摩擦却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如唱针会获得向心力。因此正切臂、直臂、J臂、S臂等等不同形状的唱臂,他们的“形状”与唱针是否获得向心力无关,它们提供了一个“支点”克服了摩擦力使唱针能够保持相对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1-9-25 17:43:00 发表1、唱针不是圆周运动;2、唱针落在音轨槽内,唱针能由外向内运动,是音槽“把”住了唱针向圆心内旋,运动的外力主要是音槽两壁施加的,并不是“向心力”的作用。如果唱片是平的,没有音槽的话,唱针会这样由外到内“规距”的运动吗?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1-9-25 23:02:00 发表 原帖由 牛仔 于 2011-9-25 22:48:00 发表是的,我不相信有什么侧滑。只相信有左右摆幅。你所说侧滑,其实就是你没了解平衡锤的作用。 我也不绕圈子了。侧滑力是在支点臂上由唱针与唱片旋转的摩擦力造成的,针压越大,摩擦力就越大,抗侧滑力相对也越大。线速度越大,摩擦力也越大,抗侧滑力相对也越大,所以45转比33转所对应的抗侧滑力也相应要大。由于唱盘是以恒定角速度旋转的,就意味着在外圈时线速度较内圈的线速度大,对唱针的摩擦力也是外圈比内圈大。抗侧滑力的的变化过程是由外圈到内圈慢慢变小。但君子唱臂(包括所有以弹簧回力作为抗侧滑装置的唱臂)则是外圈时回转力较小,而到内圈时回转力较大。这意味着和抗侧滑力的的变化过程相反,所以达不到要求。
原帖由 牛仔 于 2011-9-25 22:48:00 发表是的,我不相信有什么侧滑。只相信有左右摆幅。你所说侧滑,其实就是你没了解平衡锤的作用。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1-9-25 21:35:00 发表让你用直管做试验又不吭声,唉。按照你的推论,只要是相同的唱头、相同的针压,不论采用那种唱臂,测滑力是一样的。(希望我没有理解错)我这只唱头在支点臂上也做过同样的试验,在不施加抗侧滑力的情况下,他会迅速向中心移动,而且力量大得有点惊人。但你又如何解释他在正切臂上纹丝不动的现象呢?(不要在滑轮组的摩擦力上打主意,因为他基本上可以等同于支点臂的旋转阻力了)
原帖由 wub 于 2011-9-26 0:28:00 发表尊敬的松香味大侠唱针没有作圆周运动,不产生向心力,所以侧滑力与向心力无关。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1-9-26 0:36:00 发表 原帖由 wub 于 2011-9-25 22:36:00 发表要明确以下几个概念:1、向心力(作用力)和离心力(反作用力)是一对同时出现的,且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唱头没有作相对于唱盘轴的圆周运动。只是平移(直线臂)或唱臂转轴的大圆周运动。3、旋转水中沙子汇聚问题可能要用流体力学去解释,汇聚原因与重力有更大关系。 第一点似乎不对,向心力和离心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原帖由 wub 于 2011-9-25 22:36:00 发表要明确以下几个概念:1、向心力(作用力)和离心力(反作用力)是一对同时出现的,且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唱头没有作相对于唱盘轴的圆周运动。只是平移(直线臂)或唱臂转轴的大圆周运动。3、旋转水中沙子汇聚问题可能要用流体力学去解释,汇聚原因与重力有更大关系。
原帖由 JWang 于 2011-9-26 10:09:00 发表从(这)书里的摘的一段,讲的是抗侧滑力调整的作用和必要性,并没有定义“侧滑力”的成因。The tonearm offset needed to reduce tracking error introduces a problem in pivoted arms called skating. Skating is a force that pulls the tonearm toward the center of the record.这就是定义和成因了。这是用最简单明了的语句来教育初学者,你连这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更何况来谈进一步的理论?到此为止,该讲的都讲了。我不保留自己的观点,我可以百分之一百地告诉你,你是錯了。这里我上个附件,文章的题目是Tracking Angle,我希望你能看懂。这是很精典的文章。下面是连接http://blog.sina.com.cn/jimwangny
从(这)书里的摘的一段,讲的是抗侧滑力调整的作用和必要性,并没有定义“侧滑力”的成因。
原帖由 wub 于 2011-9-26 9:09:00 发表[quote]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9-26 1:07:00 发表[quote]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1-9-26 0:36:00 发表[quote] 原帖由 wub 于 2011-9-25 22:36:00 发表要明确以下几个概念:1、向心力(作用力)和离心力(反作用力)是一对同时出现的,且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9-26 0:03:00 发表[quote]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1-9-25 21:35:00 发表让你用直管做试验又不吭声,唉。按照你的推论,只要是相同的唱头、相同的针压,不论采用那种唱臂,测滑力是一样的。(希望我没有理解错)我这只唱头在支点臂上也做过同样的试验,在不施加抗侧滑力的情况下,他会迅速向中心移动,而且力量大得有点惊人。但你又如何解释他在正切臂上纹丝不动的现象呢?(不要在滑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