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黑胶唱片老镜胶片摄影
JWang
松香味
原帖由 JWang 于 2011-10-1 22:29:00 发表引用:松香味讲,为了图解表达方便,在作“图解”时大多数都没有画出坑纹底部也存在信息坑纹的情况,这就类似单频正弦波的情形了,实际上音乐信号是非常复杂的,就算是一件乐器发出一个音符,它也会包含许多谐波成分,那么在主频率的坑纹里就会存在许多的其他频率的坑纹,针尖进入不了主频率坑纹的底部,就意味着会丢失了坑纹底部里的信息,声音的谐波分量信息就不完整。这也是细小针尖信息量丰富质感更好,声音相对真实的主要原因之一。呵呵,又在钻牛角尖了。看来你这个思维很成问题。什么是主频率坑纹?你有主频率坑纹,那么什么是次频率坑纹?连最基本的电知识都没了。我还从没听过有主频率坑纹和次频率坑纹的概念。然后又是主频率坑纹里包含了次频率坑纹?针要小到一定程度从而读出主频率坑纹里次频率坑纹上的信息?你在讲什么?又是你拍脑袋拍出来的。我建议你看看有关频率的知识,你就可以理解刻纹了。 JWang 最后编辑于 2011-10-01 23:30:29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1-10-1 23:16:00 发表还有个问题常常被人们提到的是:多细的针尖才能读取声槽里的高频信号。一般的说法是:当针尖大于坑纹的波长时,就不能读取了,如下图所示。从图中明显可知,针尖确定是不能进入坑纹里面的。图中是20千赫兹的正弦信号刻在内圈线速度为20厘米/秒处的波长,只有10微米,但圆锥形唱针的半径有13微米。实例有天龙DL-103R动圈头,圆锥形针尖半径为16.5微米。但它标出的频率高端,高达45千赫兹。
开心果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10-2 4:55:00 发表针尖半径不是接触半径,老兄应该明白。
靴迷
原帖由 hpstudio 于 2011-9-21 10:58:00 发表别指望黑胶内圈的音质,我玩切臂几年发现,内圈永远别想赶上外圈,因为黑胶刻录速度不是衡速的,外圈速度比内圈快太多了,纪录的细节也多很多,所以黑胶是妥协的艺术,真正的记录衡速是光盘,你看看光盘内圈和外圈的速度区别多大。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1-10-2 9:52:00 发表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10-2 4:55:00 发表针尖半径不是接触半径,老兄应该明白。 不明白,说来听听。
原帖由 JWang 于 2011-10-2 8:19:00 发表有关一个乐音中存在着基础频率(fundamental of Frequency)和二次及多次的谐波频率(harmonic of frequency),我和你没有争论,这是很简单的。我和你有区别的在于:
原帖由 JWang 于 2011-10-2 9:31:00 发表因此,看上去简单的e2一个音符,(660Hz)这个主频率(基音),它的的信息坑纹里其实已经“包含了许多谐波成分”,而且较低次的高频谐波信息坑纹里还会包含有较高次的高频谐波信息坑纹……,直到最高次的高次谐波信息被全部刻录到唱片坑纹里为止,最后刻出来的音轨里,两侧信息坑纹已经非常复杂了,这是一般“图解”无法表达的。看看这里他在讲的。”什么从低次的谐波信息刻起直到最高次
因此,看上去简单的e2一个音符,(660Hz)这个主频率(基音),它的的信息坑纹里其实已经“包含了许多谐波成分”,而且较低次的高频谐波信息坑纹里还会包含有较高次的高频谐波信息坑纹……,直到最高次的高次谐波信息被全部刻录到唱片坑纹里为止,最后刻出来的音轨里,两侧信息坑纹已经非常复杂了,这是一般“图解”无法表达的。
原帖由 牛仔 于 2011-10-2 11:48:00 发表这种实例,你不觉得在张冠李戴吗?别再追问为什么,只告诉你要认真学习。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10-2 12:10:00 发表针尖的接触半径指针尖两侧与音轨两侧信息坑纹接触的面积(通常用接触半径来表达);自己半径就是你图解上的r。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1-10-2 14:14:00 发表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10-2 12:10:00 发表针尖的接触半径指针尖两侧与音轨两侧信息坑纹接触的面积(通常用接触半径来表达);自己半径就是你图解上的r。 别拿什么接触半径来糊弄人,根本就不是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