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湖里的螃蟹好吃否——辣评新德克二十周年转盘解码(P1听感p5重... [复制链接]

41#

原帖由 花鸟虫鱼 于 2011-7-18 17:04:00 发表
          残剑兄这话说得很客观(从事音乐工作的人来说发烧友非常的少,我认识的只有2个(其中一个已经退烧不上论坛了)。大部分来过我这里听音响的同行都有一个共同的听音标准:真!这是他们衡量音响的最多用的标准)
我接触的吃音乐饭的朋友也如此,但他们有个共同点,耳朵好。比我们好多发烧友好多了,因为他们判断的标准是真。音响器材只能做到接近真,而不能完全达到真。这其中好多器材又在一定真的基础上追求不同的美,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声音,好多发烧友的评判标准就有了差异。我们还得多听现场,毫无疑问,我喜欢真多一点的器材。这才能让人久听不疲。

   相较之弦乐器来讲,音响在表现管乐器(尤其是低音木管乐器和所有铜管乐器)时对器材所表现出的质感和密度感的要求更高。兄有机会在近场聆听听管乐队的话就会有明显的体会了。就我的感受新德克二十周年音源在表现弦乐器演奏时的结像力和像真度是要好于播放管乐器的。
TOP
42#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18 20:14:00 发表
音场的重量感,是声音的密度、结像的稳定性、音场的三维性等方面的基础。

这个提法我持保留意见。声音的密度是结像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关键,但将音场的重量感作为声音密度的基础有待商榷。密度感好的的声音声场必然是稳健立体且内容丰富的。但不一定重量感会非常大。
TOP
43#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18 17:44:00 发表
我赞同楼主听声音收货的观点,同时为了印证我的四因素观点,我们以后可以留心以下转盘部分,它们在音场上都具有强烈的重量感,这是一般转盘上不具备的,这些是:
1.天龙的DP-S1转盘;
2.CEC的 TLO MAKII;
3.E......

  有机会希望听听这些转盘的表现。
TOP
44#

原帖由 wzwchina 于 2011-7-18 15:11:00 发表
先顶残剑兄!再问问贴里提到的;老凌是谁,有什么DIY作品?

  常州诸侠提到的老凌就是新德克的掌门人凌君彦先生。至于其作品,除了新德克的诸产品之外,就是在其凌氏音响工作室网站上挂出的作品系列功放和提琴音箱。具体链接johnleeh先生的签名里有。
TOP
45#

原帖由 AQI 于 2011-7-19 9:12:00 发表
音响玩到最后,就是文化取向了......

  我觉得更多的也是生活氛围和生活状态的一种体现。
TOP
46#

原帖由 水玲珑 于 2011-7-19 11:54:00 发表
几天没来看又有精彩帖子啦。这次残剑大哥进的新DD偶还没听到就不在了啊。真是的。下次有舍好东西记得先通知我一声哦。

  好的,呵呵,你嫂子这两天还叨叨着说想去找你聊天呢。
TOP
47#

刚刚听闻我的这个贴在某论坛某版主处被定性为有意误导烧友的软枪文,还说我有意选择了我并不十分满意的器材发这个听感是蓄意的阴谋,并认为我的评价是非常低级的,错误的和想当然的。说我在有意的贬低否定某某理念。对此我不予多置评,只对其说一句:你要是真的挺新德克作品希望其有更好发展的话,多学学约翰李先生的行事风格吧。觉得别人在暗讽你先看看你自己的言行有沒有足够尊重对方。新德克需要的是认可并提出良性意见的知音而不是附和跟风除了某某理念外否定一切的偏执狂。
TOP
48#

原帖由 QIXIANSHENG 于 2011-7-19 21:28:00 发表
下午收到了机器,大概的试听了下.因为暂时没有合适或高档的转盘,先由CEC-51Z代劳.首先向新德克提个建议,希望把机器电源座上标示上相位,小弟换了三次才确定是美标的输入(面对机器正面左火右零)器材电源的相位很重要的,......

  没错,这一点qi兄刚刚在电话上和我做过沟通。我也通过比对确定该机器是美标输入。不过这也是意料之中的,证明新德克厂家还是对相位的概念还是比较清楚和严谨,没有出现某些国内品牌出现的美标插件实际却是国标相位的情况。
TOP
49#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1-7-19 20:52:00 发表
是指凌氏网那个贴子吗?
我倒是进去看了一下,那边几个新德克用家对LZ这个贴子内容的评论还是有一定客观性的,并非一味偏执。
反而一位烧友引用了LZ这边贴子里的内容和那几个争论,有点抬杆的意思。  

  不止那个帖子,另外一个“请凌总早日开发个作品解码”的帖子里某版主的言语实在令人不齿。呵呵,不过我也说过不予置评的。了解音乐界“谭卞之争”事件的朋友,我用谭离席时对卞的一句回应来表明足够了(此处略去9个字)。呵呵
TOP
50#

原帖由 QIXIANSHENG 于 2011-7-19 21:57:00 发表
由于时间仓促,听了瑞鸣<伶歌2> 王菲的<天空>;科宝的PRE2前级,300B--P-P推挽两套双推,天朗的监听10;线材朋友给DIY的,线基是百通双屏蔽镀银线,通信用//////整套器材个人认为属于比较监听风格的,科宝的胆机声底不错,速度尚可,胆味个人认为刚好;同时不缺全频解析力! 首先声明残剑兄的评价基本客观,(伶歌)的表现介于转盘的素质,基本过关:人声的温润出乎意料,整体音场架构比较稳定,深度也还可以.但是定位感不是很清晰(没有那种棱角特别分明的感觉),由于手上没有合适的避震钉,取了三只小紫砂杯子把解码器支起来后,低频段的凝聚有很大的改善,人声的口形明显变小.这一点也印证了残剑兄的话;这个解码器对避振有点敏感的.

谢谢兄的肯定。建议兄上他家的中国钉(1b或2b型号)均可。会有全面的提升。另外,电源线是全新的,煲煲后声音的通透感能稍好点。不过还是建议尝试其他品牌更高端型号的电源线(包括可以试试凌先生自制的西电电源线,价位也不高)
TOP
51#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1-7-19 22:17:00 发表
谭说的那名话后,好多人也开始对他说同样一句话。

  那倒不奇怪。一句话:世间五味,挑自己喜欢的味道尝就行了。
TOP
52#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1-7-19 22:17:00 发表
谭说的那句话后,好多人也开始对他说同样一句话。
几个新德克用家至少有两点说的是客观的:
1、残剑的贴子是真实的听感,个性明白而且言之物可信;
2、残剑花钱买自己没试听过的器材,然后很快出手,显得冒然了。
实际上老兄不必过多在意不同听友之间因个人喜好或文字表达的差异而产生的岐意,按照你一惯的品评路子,挺受用的。

  谢时光兄。我出手二十周年解码是因为家庭原因迫不得已做出的权衡之计。很多朋友都在硬件交易专区看到原由了。本来也是想尽量玩尽二十周年解码的。当时已经准备订一条老凌的西电电源线和保险丝。在微调后估计也会有正面的改善,但人生中的变数真难以预料的。只能说与二十周年解码无缘了。而我所阐述的也是在我的系统搭配下的真实听感。关于密度感的进一步阐述也是针对凌君彦先生对声音密度的个人理解而阐述我个人的观点。孰是孰非相信大家心里自然清楚。再次谢谢兄关注此贴。多谢。
TOP
53#

原帖由 pentax68 于 2011-7-19 22:41:00 发表
我的理解机器的插座不分国标美标的。电源线及墙插、排插才分吧。

确切的说应该是国标相位还是美标相位,这在机器的电源进口处是有区分的。。
TOP
54#

听闻凌君彦先生可能要推出作品系列解码,如果白天鹅展上能推出的话,我会专门关注一的。虽然在对声音讨论的切入点不尽相同,但到了高级阶段住往是殊途同归的。就像内家与外家功夫,无论是先练筋骨还是先练气息吐纳,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达到气血通达,身心合一的境界
TOP
55#

原帖由 花鸟虫鱼 于 2011-7-21 10:42:00 发表
我和670707对密度的看法是一致的,20周年最让我动心的是乐感超卓,生动传神,酷似现场,能让人忘记HIFI,更关注音乐。残剑兄所关注的HIFI结像,针眼定位不是我诉求的重点,如果你细听的话20周年对乐器形体的刻画是远超好多HIFI牛机的。真实的现场是没有定位的。可能象MSB那样很HIFI的器材比较适应你。  

   花鸟兄的说法我不太认同,我觉得您有点误读了我的意思。从头至尾我都没有提到重点关注的是hifi结像,针眼定位之类的元素。我主要关注的是音乐的表情(或者是是音乐纹理的刻画)是否生动,另外一个就是在听近场演唱演奏时乐器人声的真实度。当然我听得二十周年是在没有用您所说的旋律保险丝和西电线的情况(原配)下得到的听感。您也可以试试看重新换上原配电源线和保险丝后声音的风格变化。其实前面我描述中都已经提到了二十周年的声音气质和naim声音气质的比喻,如果再让我确切直白一些的话,那就是:我认为新德克二十周年的声音是高雅的。细致的,流动的。但还不算是生动传神的。而我想听到音乐的不是不食烟火的九天仙姬施恩人间的天籁,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用心的,深请投入的去演绎作品。不知我的意思您理解否?这可能也是我一直对300b的声音表现有所保留的主要原因吧。

  在此还要说一点:目前我凑合在用的supernait内置解码和二十周年解码在档次上的差距是很明显的。也远远没有达到我的标准。不过其有其自己的特点,而某些特点也是我能接受和认可的,所以我也能将就着用。也很遗憾没有将二十周年解码玩尽。
TOP
56#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1-7-21 11:06:00 发表
去现场的多数是听音乐为重的,也并非没有定位,只不过听者都沉浸在音乐整体氛围之中了,少有去关心啥定位、结象的了。也会有少数这样的听者(所谓的发烧友),但他为了这些名词去听现场,除了浪费时间、遭踏钱,有意义么?  


  有这样的听者么?为了听什么结像和定位去听音乐会现场的?至少我认识的人里没有。如果真要有的话,我觉得音响设计师倒可以以这些目的偶尔去听一下。毕竟音响设计者和音乐爱好者在听音乐的某小一部分的诉求上是有不同的。
TOP
57#

花鸟兄对声音的密度感的理解我刚刚看到了,贴过来与花鸟兄商榷一下,花鸟兄的观点:“我所理解的密度是在声音饱满的基础上,还要有重量感,主要在中频,其次是低频。但并不意味真实。公认密度好的器材有ATC、西湖。音箱占60,功放占30,.音源部分占的比例很小。”


        我现在明白看来对密度感的认识大家的差异是比较大的。我认为好的密度感不一定是非要有强烈重量感的表现。饱满厚重绝对不一定等于密度好。举个列子:spinto型男高音和rossini式男高音的声音谁的密度好呢?小号和长号谁的密度好呢?如果以兄的论点饱满的,声音有重量的势必密度就好的话,那得出的结论就是:长号比小号声音密度更好,大提琴比小提琴密度更好(甚至小提琴G弦的演奏比e弦的密度更好),男中音比男高音声音密度更好。但实际情况呢。我们听高音乐器或人声的演绎时,越到高音处声音越集中,同时由于气息的控制(弦乐器手法的掌控)使得声音在扎实稳健的基音做铺垫同时也有着非常自然的,充满着高信息量和丰富表现力的Vibrato(微颤),这样的声音出来的结果是通透的,同时细节丰富的,有表现力的(就歌者的感受而言,喉部是有一定张力但不紧绷的)。这样的声音我认为就是高密度的声音,在前面关于密度的论述中我已经踢用钢琴吊指的状态做了比喻。歌唱的声音道理也是一样的。当声音非常厚重时我们会发现其真声成分偏多,声音在基音部分能量堆积过度,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会发现歌者的嗓子好像被声音憋满了,没有余量了。高信息量的泛音也不见了踪影,这种情况继续向高音方向延伸时就会出现所谓的“紧”“憋”“直白”的声音。这也就是前面引凌君彦先生对密度的个人理解中提到的:所谓密度高了就会出现“紧”的情况。而这与我提到的高密度的概念是有本质的不同。

      花鸟兄的声音密度的理解偏重于中低频量感和形体感的表现(饱满也是对形体感的一种形容),而我所理解的高密度的声音的必然结果是:通透,质感鲜明,宽松自然(声音的上下活动有余量),高信息量的集中。而在这种情况下的声音表现力势必会加强。人声和乐器的真实度也会有明显提升。 所以您提到mbl旗舰音源的声音风格我个人不会认为那是种高密度的声音表现。
  
最后编辑残剑831 最后编辑于 2011-07-21 12:39:39
TOP
58#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高密度也是要建立在不同乐器,不同人声的基本声音属性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小提琴有小提琴的高密度标准,大管有大管密度标准,lyric男高音,花腔女高音等等各个声部的声音都有属于自己的声音型号和密度标准。如果背离了这一点的话,那即是做出来的声音密度感再强在我看来也是属于明显“失真”的范畴。这一点也是很关键的。
TOP
59#

原帖由 花鸟虫鱼 于 2011-7-21 16:47:00 发表
你所理解的高密度的声音的必然结果是:通透,质感鲜明,宽松自然(声音的上下活动有余量),高信息量的集中。
    和我对密度的理解不同,可能你对声乐领域较熟,偏重声乐的调声,重密度。我对钢琴较熟,调声就偏重钢琴,重平衡。我所玩过的解码转盘可能AA+MSB白金比较适合你。


  我理解的概念:在全频优秀的密度下,声音不可能不平衡的。至于钢琴,我一般去琴房合伴奏时用三角钢琴居多。不同品牌型号的钢琴声音特点也算基本了解。其实无论声乐,器乐,其声音的道理是相通的。只不过我们大家的需求不同所以选择也就会有差异。前面我提到的同城难忘的战斗兄的听音喜好和标准与我之间就有着明显的差异。而难忘战斗兄对器乐(尤其是民族器乐)音色质感的的熟悉了解程度绝对是一等一的。另外,我个人认为新德克二十周年音源在对乐器声音的像真度还原的高低顺序上依次排列是:弦乐,木管乐,钢琴,铜管乐,打击乐。

   另外谢谢兄的建议,有机会的话我也希望能听到AA+msb白金的声音表现。
TOP
60#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21 21:31:00 发表
正巧我在网上看到声音密度与重量感的话题,这个帖子是2007年说的,他的话与我有不谋而合的意思,现上贴如下,希望对先生有益:
所谓声音的密度就像一公斤棉花与一公斤铁块一般,铁块的密度当然要大得多。因此虽然二者重量相同,不过铁块给予人的重量感就要大得多。声音密度大听起来是什么感受呢?弦乐有黏滞感、管乐厚而饱满、打击乐器敲起来都会有空气振动的感觉。
所有的乐器与人声都应具有重量感。不过,大部份的音响迷都得不到很好的声音密度与重量感。这种感觉我推测与供电的充足及中频段、低频段的饱满有关。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好有什么好处呢?让乐器与人声听起来更稳更紮实更像真的。
如先生不嫌,可以关注一下“好声”一贴,里面有我对于小提琴、人声、打击乐声音的描述,这些话肯定是基于声音重量感和密度之上而谈论的,谢谢。

  您对高密度声音感受的的描述“弦乐有黏滞感、管乐厚而饱满、打击乐器敲起来都会有空气振动的感觉,让乐器与人声听起来更稳更紮实更像真的”我很认同,弦乐的这种粘滞感和打击乐器空气震动感其实也是一种高信息量的浓缩体现。高密度的声音在听感上肯定是有一定的重量感的。不过我仍然认为重量感并不一定就是高密度的体现。我倒是更愿意用“实体感”一词来形容。不同乐器和人声有着不同程度的密度表现,实体感还原的相对准确本身就能说明密度感的优秀了。
最后编辑残剑831 最后编辑于 2011-07-22 13:46:49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