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各位PC-hifi如何解决情感与水份问题? [复制链接]

查看: 9471|回复: 43
31#

hifi很复杂,pchifi问题就更复杂了。
TOP
32#

专业工作站的价格和民用顶级器材相比价格厚道多了,绝大数“专业工作站”就一台苹果电脑而已,软件可以下载,两声道独立供电的高级外置声卡大约从1万多到五万左右。21世纪之后,确实有很(甚至可以说是多数)国内外唱片就是通过这么简单的器材进行后期制作的。
不过对于品评声音效果如果还是依靠虚无缥缈的形容词,还没有把声音表现有个靠谱的量化判断,比如说“水分足”是指中频密度?高频延伸?信噪比?如果对这些基本量化判断都完全没有概念,玩一体CD或者为了听高格式玩分体CD转盘加解码器会更容易一些。这么说楼主请不要见怪,因为可能PChifi确实不是您手中那杯茶。PChifi最高性价比的地方是送了一台数字调音台,除了频响之外,相位,混响,群延时等都可以被精确地调节。不过前提是自己要有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和对声音有量化的观念和认识,因为界面上没有“水分”“人情味”的功能键。
暂时PChifi也不是我手中那杯茶,我是死硬的模拟党,黑胶党。
最后编辑Dr kuang 最后编辑于 2011-05-09 17:20:31
TOP
33#

本帖完全务虚,谈得很空。

我的设备加个咪头就可以出唱片啦。哈哈
逗你玩儿
TOP
34#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1-5-9 17:18:00 发表专业工作站的价格和民用顶级器材相比价格厚道多了,绝大数“专业工作站”就一台苹果电脑而已,软件可以下载,两声道独立供电的高级外置声卡大约从1万多到五万左右。21世纪之后,确实有很(甚至可以说是多数)国内外唱片就是通过这么简单的器材进行后期制作的。不过对于品评声音效果如果还是依靠虚无缥缈的形容词,还没有把声音表现有个靠谱的量化判断,比如说“水分足”是指中频密度?高频延伸?信噪比?如果对这些基本量化
你说得很对,混响、相位、群延迟、压缩比等这些参数正是影响声音听感的重要因素,在录音制作过程中录音师们也是非常关注这些指标的,然而一般烧友无法如此专业,关注这些的就更少了,组建系统往往仅凭听觉感受和一些模糊概念,因此存很大盲目性
TOP
35#

+钱或者+胆,哈哈!
TOP
36#

刚加入pc hi fi 行列的进来学习一下,个人觉得乐趣蛮多,以抓轨转格式为例,可把一些旧CD碟重见光明。
至于说pc音乐没情感与水分少,本人用胆机连接usb dac播放,也不至声音干涩与没有活生感的感觉。
http://www.ctps.cn/photonet/userpage.asp?userid=M%D0%A1%B1%FB
TOP
37#

lz你是西电线行家,你也嫌PCHIFI水分不足的话,我等如何是好,总不成往电脑里倒水。要不你试试we285e,据说水足得很。
路很长,慢慢走。走急了会摔跤!
TOP
38#

十多年前曾经耗费1.3万配置了当时市面上能够买到(定到)的最高端的电脑系统,仅仅声卡就花费了两千多(当时便宜的声卡不到100元),结果比自己用1700(D/A)摩改的低档CD还差一大节,令人大失所望,成为我有生以来最深刻的一次“投资失误”。别的先不说,电源——电脑里没有“干净、稳定”的电源!!怎么会有好声??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9#

“专业工作站”的电脑,声卡等D/A音频处理部分的供电我想会做一些“特别处理”吧,或者干脆隔离屏蔽甚至独立分体出来,“干净、稳定”的电源是好声的前提条件。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40#

松兄,你当年那个1万3的电脑HIFI,即使电源搞好了,声音也将还是不行。对不对?
逗你玩儿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