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2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纯属胡诌 [复制链接]

101#

早早起床,来说昨晚令人欣喜的事情,希望能给各位烧友有益的信息。
昨晚拿了英国之宝203解码到38.5许兄处,先听了一会许兄原来这套系统“威信SOPHIA+某前级+dcs解码升频+DIY电脑主机”(这套系统整天开着,应该很稳定了)。之后把我带去的解码给许兄接上,许兄拿过手,掂了掂份量说:“这么轻,应该比较薄声。”我笑着说:“是啊是啊,东西便宜嘛。”(英国之宝200转盘+203解码,8成新,带原装遥控,7***,除去转盘的价钱,这个解码也就3—4K,还不到许兄一套dcs解码+升频1/10的价钱)。
于是许兄加了一条厚电源线,接上去开机之后。。。。。。

解析力差了一个级别,在播放蔡琴“星星-许愿”那段朗诵时,跟原来系统相比,有点粘滞感;播放现代的录音,细节没那么丰富。但是用来播放胶片时代的录音,差别就很小,甚至更有胶味和弹跳感。
音色和“肉感”,却比原来的系统好,尤其是弦乐时那种犹如水波状的柔和起伏,渐层推进的感觉,非常的好。
我一直觉得许兄的系统冷声,不大喜欢,现在换来了这个解析度低的解码,反而是令我欣喜的声音了。
考虑到我的听的录音基本上都是40-70年代的,所以这个“解析度低”的弱点,是可以忍受的。
此次对比的结果,跟在梁兄家的结论一样,差距非常小。

上次有个初烧的朋友,说他主要听古典,在坛里请教,3W块买什么系统好。当时我曾经跟帖,强烈建议他买英国之宝转盘解码(考虑到他主要听古典),那时候我只是在网上看中了,还没买下。这两圈下来,证明了我当初的预感十分正确,效果理想。有了这个解码,我可以大量的听电脑里的、网络上的,还有各位烧友共享的美妙的音乐了。

真是非常的令人欣喜啊,吾等喜欢古典音乐的烧友的福音啊。
此次证明了,分体CD机的转盘+解码(其他具有一定档次的品牌皆可),那个解码器接上外置声卡,是可以获得具有一定水准的音质的。
以上供烧友参考。

(待续)
最后编辑steveh 最后编辑于 2011-05-03 09:30:16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102#

原帖由 steveh 于 2011-5-3 9:26:00 发表
早早起床,来说昨晚令人欣喜的事情,希望能给各位烧友有益的信息。
昨晚拿了英国之宝203解码到38.5许兄处,先听了一会许兄原来这套系统“威信SOPHIA+某前级+dcs解码升频+DIY电脑主机”(这套系统整天开着,应该很稳定了)。之后把我带去的解码给许兄接上,许兄拿过手,掂了掂份量说:“这么轻,应该比较薄声。”我笑着说:“是啊是啊,东西便宜嘛。”(英国之宝200转盘+203解码,8成新,带原装遥


好象证明了音源差距之小。
另市场200+203 6500的价格比较合适。
威信SOPHIA+某前级+dcs解码升频+DIY电脑主机应该出不了声吧。。。。。


后级是?
TOP
103#

回复 102# leslie 的帖子

抱歉,说漏了,后级是PASS350.5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104#

回复 102# leslie 的帖子

多谢版主提供价格信息。砍价是我的弱项,虽然我并不富裕。
最后编辑steveh 最后编辑于 2011-07-22 23:47:19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105#

厚声与解析度并不矛盾,玩HIFI没有解析度,一切都是枉然……
TOP
106#

最后留下长篇,来说昨晚让我感动的事情。

在许兄处呆到9:30,因之前电联好G大哥,所以没再多听,匆匆收场,奔往蛇口。
G大哥怕我找不到路,亲自到大路边来接我,还好,有缘人总是有默契,很快就找到了。
G大哥是本地人,所以有自己的一层楼,找了一间做专门的听音室,不算大,但是放书架箱也够用了,20平左右。环境稍微简陋了一点,包括隔音和音场的处理(不大配得上他那一流的器材),一问,原来是这栋楼有拆迁的可能,所以G大哥暂时不想动。
接下来了解了高大哥的器材:
音箱是美国“ROCKPORT”书架箱,这个牌子我以前没有听说过,据说国内拥有量极少。功放是美国“HELLON AUDIO”,以前也没听说过,G大哥介绍是美国一个专门为HI-END音箱设计功放的品牌,前级是胆前级,后级是单声道分体150W。在国内知名度也不高,但却是“发烧天书”常客,G大哥拿出一本香港的音响器材杂志给我看里面关于这两个品牌的介绍,今天还发了网址给我。
音源是一台二手的美国“怀念”转盘加解码,线材是G大哥自己根据多年的发烧经验搭配的,其中比较高级的是一根美国喇叭线,电源线有欧亚德等等,另外有一些发烧排插、紫铜座等。脚架是美国一个这么为此音箱定制的脚架。
全套美国的器材搭配。

乍一听,很不好听,心中稍稍有点失望(后来一聊才知道G大哥刚从外面回来,开机不到10分钟,胆前热的慢)。。。。
G大哥又拿出许多CD,让我喜欢听什么自己挑。
于是在DG111周年套装里拿出一张“吉列尔斯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1972年录音),放上去,效果不大好,原因是刚开机,其次是这套高分析力系统来表现胶片时代的录音,没能展现他的过人本领。换上一张法国女钢琴家海伦•格莱芒的钢琴曲(2004年录音),这下效果好多了,纤毫毕现,再加上G大哥的一一讲解,逐渐了解了这音箱的魅力。
接下来一边聊一边听。我们聊的第一个话题,就是审美的趋向,听音的需求,然后根据以上来不断筛选器材。正是因为有以上这个前提,我对G大哥所述的客观可信度提高到80%以上,任何发烧友如果离开这个前提来谈器材,都是徒劳无益的。
G大哥介绍了他的发烧历程。到现在足有18年,刚开始只是喜欢,最近6年才开始投入资金购买高级器材,他使用过的音箱有:老款ATC20,单拿C1,单拿C3,劲浪乌托邦落地箱,还有现在的ROCKPORT书架箱。因为G大哥认为箱子是最主要的,功放是根据箱子来配,所以功放没说多少,因为话题很多我也没多问,只知道他以前用过丹麦贵丰。

G大哥又说了他更换这些器材的原因,他认为以前的器材有什么不足。
老款ATC20,中频非常的厚实迷人,他是用贵丰合并机推的(我在坛子里看过残剑兄曾盛赞贵丰),但是ATC20的的解析度就不行了。随之开机时间的增加,设备工作温度都稳定,HELLON胆前的的魅力开始慢慢体现,乐器音色非常的好,细节也非常的丰富。G大哥根据放出来的音乐,举例说明了某某段,要是换成ATC20,就几乎听不出来了。另外又讲了贵丰的问题,说贵丰刚开始那几声非常的动人,但是工作到后面,就有点“懈怠”了。我说是不是“后韵不足”,G大哥说此词颇恰当。他开玩笑说:“听一棚交响乐,HELLON功放是越放越有劲头,而贵丰呢,你听到后面,感觉那个乐队要下班了。”呵呵。
接下来说单拿,单拿的风格很独特,但是他的缺点一样突出,G大哥一边听一边举出几段在放的高音,说以前的单拿放出来,这个声音就飘出去了,掌控不住,而现在这个箱子,衔接的极好,无半点破绽。我举了中国书法的一个例子,米芾说的“无往不收”,写毛笔字的时候,无论是撇还是捺笔锋都不能随意飘出去,而要根据整个字的笔画连贯性收回,无论纸上是否有痕迹,笔意一定是要收住,衔接住下一笔的,不然就“漏气”了,又跟G兄笑说“艺术的根本原理其实都是相通的啊”。

。。。。。。
前阵子我在坛子里看到有人在说现在贵价顶级HI-END器材,基本上都是美国货。
我在上面的帖子里也妄测:现代顶尖HIFI器材设计和技术,是要追求一种“理性、精准、不多不少、不偏不倚、纤毫毕现,又如《庖丁解牛》般顺道而为的终极理想。”
在昨晚G兄的美国器材上,我感受到我前几日的认识,是准确的。
围绕这个理想的科技,的确是美国人走在了最前面,而且美国人利用他强大的文化入侵,犹如好莱坞电影一样,成功的给全世界的人洗了脑。所以现在高端HIFI发烧友,的确是在追求这些设备,这种理想(根据G大哥向我透露的他的高端
发烧圈朋友使用的器材来看)。
欧洲那些品牌,什么单拿、PMC、ATC、世霸。。。。。就如上述,他们都具有某个方面的突出优点,但也伴随着明显的“不足”(在新时代的标准的衡量之下)。所以,很明显,这已经是上一个时代的东西了。

(待续)
最后编辑steveh 最后编辑于 2011-05-14 14:54:50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107#

好文章,又看了一遍
TOP
108#

愉快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转眼十一点多了,器材的状态越来越好。期间又听了“普列文指挥霍斯特《行星组曲》、阿什肯纳济指挥《拉赫玛尼诺夫交响曲》”等,因夜深,隔音效果不好怕影响家人邻居,不敢开大声(我听交响乐喜欢开很大声)。我以前说拉赫玛尼诺夫的交响乐和协奏曲,管弦齐鸣时,素质不高的系统,容易显得“晦暗”,按绘画的语言来说,叫“脏”。颜料跟白光不同,是叠加效应,如果让一个技巧拙劣的画家来画一块暗部,他总是反复的加色,以至于到最后整块看起来“脏兮兮”的。如果是高手,他寥寥数笔,明快利索的就把暗部表现出来了。G兄这套系统,表现拉赫交响,就是我说的这样清晰利索,管是管,弦是弦,在哪哪,一清二楚,毫不含糊。
听完连赞好东西。又感觉音箱还远未开声,潜力极大,G兄连声说是:买来一年多,因上班很忙,每天大概只能开一小时,时间远远不够。又说功放后级的功率不够,对低频掌控力还差口气。今年有计划更换更大功率的后级,另外音源也要更新。非常期待G兄的新搭配,到时再来聆听请教。

接着G兄又拿出他珍藏多年的一盘“李娜出家前录制的《1997年李娜交响乐团演唱会》”。G兄看过我写的帖子,知道我很少听人声,对这些通俗歌曲知道的很少,仍然忍不住拿出他珍爱之物让我欣赏,可见G兄视我如知音,鄙人荣幸之极,的确也被李娜的歌声深深感动。
G兄详细介绍了李娜的艺术生涯还有这盘碟的背景:李娜是我国最著名的通俗歌手(《青藏高音》我是听过的),在国内外获奖无数。这盘碟是她出家以前开的最后一个演唱会现场录制的,由一个交响乐团来伴奏。当时只有她、导演和指挥三人知道,她唱完这场就要遁入空门。你可以想象一下她那刻的心情,一位优秀的青年艺术家,在艺术生涯的鼎盛之时,突然决定放下一切,这是何等悲切,何等无奈,她必定是经过了极度的精神的痛苦和磨难。我联想到李叔同,但她跟李叔同不一样,李叔同或许有一点追求极致的美(世间所无)的态度,而李娜的歌声,却要悲戚的多。

“好人一生平安”飘出来了。。。。。。
经过G兄的一番详细讲解,我早已心有戚戚,平息静听。。。歌中无尽的奈何哀婉、渐行渐远、一步三回头的那种凄切让我感动不已。
我静静的感受着,我想起前段时间在《十月》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我的高僧表哥》,作者丹增。讲述了他的表哥,一位西藏的高僧,近乎传奇的人生路。“表哥”知道自己即将离世,表示如果有缘想再见作者一面(作者年少时也修过佛)。于是作者星月兼程赶往西藏老家探望。。。。。。表哥安详平静的对作者说:生死犹如一扇门的两边而已。。。看完这句话,我当即五体投地,感叹人类的智者悟者,仅仅一句话,几个字,就把人生最深奥艰难的问题,说得一清二楚,这可是连孔子都不敢想的事情,他只能说:“未知生,焉知死”。
(写上面几句话的时候,回想起当初看到那句话瞬间,我仍然异常感动,不得不起身去泡了杯茶)。

此时的李娜,就像走到这扇门边上,她伸出手,踌躇着握着门把,她缓缓的抬起脚,她留恋的回过头。。。踏过去了,她就不再回了,她最多只能在门那边往这边看看。。。
这同一个有情生命的离去,又有什么区别呢。。。



之间G兄提示有一段,乐团停顿的时间似乎比正常节奏要长一点,解释说这是指挥当时看到李娜的眼神,心中悲戚,一时指挥棒竟然忘了放下去。可见G兄对这盘录音的研究是多么的细致。这种音乐演奏过程中的细微、突如其来的变化,背后所包含的精神情感因素,细细品味起来,联想自己的人生感悟,就是最美妙之处,这就是“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啊。
。。。。。

听完李娜几首歌,已经12点了,TIME TO SAY GOODBYE。。。
带着深深的感动,依依不舍同G兄道别,走到大门口,G兄顺便请我欣赏了他水族箱里的“红金龙”,G兄的发烧人生,正所谓“乐在其中”也。

驱车回走,五月深圳的夜空下,清风爽爽,灯火点点。。。

(待续)
最后编辑steveh 最后编辑于 2011-05-14 14:57:08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109#

近代学者,吾最崇王国维。《人间词话》,既是作者对历代诗词的精彩点评,也可作为对其他形式的“美”的评价标准。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就是王国维利用优美词话对人生三重境界的定义,精彩至极。

其中对“美”的评价,王国维用了一个词“隔”、“不隔”来表达,引申开来可以详述为:自然、天真、亲切、平近;或造作、执意、忸怩、阻涩。当然,这是用在评价最高水准的艺术作品上,非要分出个高下的时候使用的,并不是说“隔”的作品就不是佳作。
“天下第四行书”——米芾的《蜀素贴》,明朝大师董其昌在其真迹后跋:“米元章此卷如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米芾是宋朝职业书法家,人称“集古字”,遍临历代大师名帖,几可乱真。论技巧的精熟程度,史上无出其右。
这个“老四”跟前面“三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苏东坡《黄州寒食贴》,有什么差距呢?
问题出在“狮子捉象,全力赴之”,唯缺一“真”也。

再如四大小协,贝多芬和布拉姆斯都做过一首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是贝多芬做的唯一一首小提琴协奏曲(可能贝多芬不擅长小提琴演奏),即成经典,其尊贵庄严的气质,后三首皆不能及。勃拉姆斯号称“浪漫时期的古典学派”,他的作品总是有一个“庄严肃穆”的外框,但是里面塞的却是浪漫主义的东西,所以后人评其“古典其表,浪漫其心”。如这首D大调小协便是。我曾看过一张沙汗姆演奏此曲的DVD,看到一半,关了。听乐十年,始终不能成为布拉姆斯的知音,只因这个“隔”字,跟贝多芬差了一个级别。

元代的著名书画家赵孟頫,书法有很高的成就,小时候学书,就知有一“赵体”,从“二王”出,比“二王”更加的秀丽妩媚。赵体受到后人的追捧,争相模仿,清朝几位帝王尤其乾隆最崇赵孟頫,临习甚勤,可见其地位之高。
明代另一位大师董其昌,艺术成就一样很高,在世已经获得极其崇高的地位。但是董其昌比赵孟頫聪明,他知道自己在“精熟、抚媚、秀丽、古雅。。。”等等指标上,已经不可能写过古人了(不是说他不能写到这个水平),因此他转而追求“天真、潇散、随遇而安、熟而返生”,他开始有意无意的把字写的不那么完美,并从历史上那些较生僻而有奇趣的法帖中获得灵感,他后来在五代杨凝式的《韭花贴》中获益甚多,终在历史上与诸位大师并肩。
这种“熟而返生”,是一种高超的智慧与境界,他比“完美”有更深一层的韵味。

本人听了一部分的古典音乐,现在已经不会刻意的去听一张什么碟,经常是开着在那听(我一回家就打开音响,上班就打开FOOBAR2000),听到某段突然有感觉的,就停下来专心听,并感受其中的妙趣。
比如有一天在办公室,从QQ无损音乐下载了DG111周年纪念的一张碟,随意放着,突然听到一段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作品1007号(没有文字说明和数据,不知道是谁拉的),这曲子我听马友友、米尔斯坦等人拉过,都是很流畅的按照正常(或者预料之中)的节奏拉。但是这个人拉的,第一个音符后,停顿了大概半秒,再接着往下拉,而且明显比别人拉的不连贯,然后才开始慢慢流畅起来。让我感觉非常的有趣,他的这种停顿和不连贯,让你感觉是很自然的,犹如一个老头,笨手笨脚,步履蹒跚(潮州话叫“控控钟”,此词极妙),脑子还有点不灵光,或许当时他忽然想起什么事情,又想不清楚。。。他拿起大提琴,笨拙的摆弄了一会之后,才开始进入正常状态。。。
他不是不能“精熟”,他已经“精熟”了大半辈子了。他这种笨拙,是建立在“极其精熟”的基础上的,所以你丝毫不会觉得不自然。这就是“熟而返生”。这是境界,已经完全脱离技术之外。他的来源,是人生、是感悟、是胸怀、是气质,此时他手中心中,已经“无琴”,他只是按照一种类似本能的东西在运动。按中国评价艺术的最高级别,叫“化境”。。。

(待续)
最后编辑steveh 最后编辑于 2011-05-05 11:16:33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110#

兄台好文,拜读。发烧的境界和方向是我的明灯。
TOP
111#

真正的财富!
TOP
112#

境界
路很长,慢慢走。走急了会摔跤!
TOP
113#

十年前有次在深大一位朋友宿舍里,看了一张VCD,霍洛维茨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录像(霍洛维茨是我现在最欣赏的钢琴大师),我后来买到这次演奏录制的CD,录制时间是1978年。影像更有助于感受演奏家的精神情感,老霍微笑跟观众鞠躬致意,那种微笑满含谦逊和天真。他那天估计有点伤风,时不时要吸一下气,似乎怕鼻水流下来。他弹琴的动作幅度很小,节奏、速度、力度也均匀而轻快。呵呵,他年轻时可不是这样,力度大到经常砸断琴弦,调音师经常对被他“破坏”的钢琴无可奈何。一马平川,跟拉赫玛尼诺夫作品激烈的感情起伏不大相称,似乎没做什么准备,在草草应付(老了,无力狮子捉象,呵呵。文字还很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霍洛维茨”)。我想了很久,还是很难找到文字来表达那种境界,那种人生“轻舟已过万重山”豁然和虚淡,你只能心揣意摩,以神遇之。。。
世间这种超世卓妙的东西,是很少有的。你遇到了,那是“缘分”。

好像又有音乐爱好者在争论: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是拉二还是拉三最出色。要我说:拉二是“壮怀激烈”,拉三是“归去来兮”,拉二是“为伊消得人憔悴”、拉三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都好。我以前喜欢拉二多些,现在更喜欢拉三。



去年有天,非常有幸,我一位在大学里教钢琴的朋友,请我去音乐厅欣赏“陈萨钢琴独奏会”。
位置很不错,在前面几排中间,可以比较近距离的聆听欣赏。
上半场不大好,可能情绪受到中间观众鼓掌还有台下小孩的各种声音(深圳父母尤其喜欢带小孩去)的干扰,感觉不是很连贯。下半场连续不停歇演奏肖邦24首前奏曲,那就非常的棒,一气呵成。
我也听过不少人弹肖邦,相比之下,凭下半场这首曲子,足以让陈萨跻身世界一流钢琴演奏家行列。出来时笑对朋友说:“阿什肯纳吉来弹,也不过如此”。陈萨今年才30出头,艺术事业前途真是无量啊。回去之后我还在网上搜索了陈萨的学琴经历,非常不易,令人感动。

前几天又在QQ上下载了陈萨的一张专辑“肖邦印象”。听到一半,换别的专辑听。为何?是陈萨弹的没有上次我现场听的好吗?非也。细想起来,应该是:我上次是怀着“评价”的态度去听的,态度很认真,之后发现比我原来想象中好很多。而这次是用“欣赏、发现”的角度去听,弹奏是一贯的好,但暂无新发现。可以想象在一个人创造事业的时期,每次演出和录音,必然要“狮子捉象,全力以赴”。没有那种我想要的“面貌一新或者突如其来的天趣”。所以可跳过,并不表示我否定陈萨(次次“狮子捉象”,听着也累)。

现在大家应该理解我为什么需要这个解码器,因为我需要大量的听。古典音乐及其录音,如浩瀚大海,我所听的,不过沧海一粟。我要广撒网啊,去捞那些我觉得十分有趣的东西,呵呵。

(待续)
最后编辑steveh 最后编辑于 2011-05-04 22:51:41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114#

回复 111# leslie 的帖子

谢主谬奖!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115#

回复 114# steveh 的帖子

呵呵,多谢多谢。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116#

回复 110# 月光如水-yb 的帖子

过奖了,待本人全部写完,再与各位仁兄好好讨论。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117#

读过之后留迹!
玩音响,就是玩细节!
TOP
118#

。。。。。。


再次祝福烧友们在音乐和器材的美好体会中获得快乐,获得真正有质量的人生。
最后编辑steveh 最后编辑于 2011-10-25 08:24:27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119#

向楼主学习、致敬!
TOP
120#

回复 119# 石公子 的帖子

呵呵,言重了,大家交流探讨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