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1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和初哥聊天 [复制链接]

查看: 69295|回复: 185
51#

顶版主,持续关注
TOP
52#

原帖由 wltdd 于 2011-4-8 9:00:00 发表
果然是版主,厉害!


只是找一找,转一转。。。。。。
TOP
53#

HIFI玩具个人推荐版: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CC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10:51
截至09.11.18

(以市场成交价由低至高顺序排列)

音箱:Klipsch Heresy III、ORTOFON Kailas 7、Canton 890DC、Elac 210CE、Legacy Focus SE

讯源:AVM CD3NG、Ayre cx-7e MP、Ayre cx-5e MP、Wadia 381、AudioNet Art G2+EPS

功放:CODA CSI(Balanced)、AVM V3NG + M3NG Mono、LAMM LL2.1 Deluxe + CODA S5.5/CODA CSX

补充之一:
AVM CD3NG这款CD机是入门级最佳的选择之一,香港最低价1.6W,大陆行货最低1.8W。。。

是我听过这个价位,演绎西洋古典音乐最为传神的CD讯源了。

补充之二:
就个人的聆听经验,Ayre的CD讯源是杂食音乐口味的好选择(摇滚、电子、爵士、流行、古典什么都听的),特别是新款MP,声音明显大气从容起来,原来的精细却也不丢失,算是相应价位的Best Buy!

补充之三:

具体搭配:推荐版中每个项目选一个就行,依照按照市场成交价的排行。。。

例如:

音箱:Klipsch Heresy III 技术特点:三路三单元12寸低音,号角中、高音

讯源:AVM CD3NG 技术特点:飞利浦转盘、平衡输出、滤波模式选择

功放:CODA CSI(Balanced)   技术特点:330W-8欧、150A峰值电流/声道

(平衡线分为美规的2+和欧规的3+,遇到这类问题可以用前级的Phase键,将相位修正或使用优质2转3插头。)

补充之四:

线材的选择余地很大,基本上是丰俭由人。

就个人经验而言,在非天价里面推荐三个牌子:

1.台湾Neotech Cable:即台湾万隆,主打单晶铜、银线材。他家的东西注意一定要买成品线,不要购买散线制成的DIY产品。声音健康自然,没有某些日本线的矫揉造作感;

2.美国Audience Cable:他家线材从最便宜的到旗舰声音都很好,而且价格只是某些天价线的零头;

3.意大利Yter Cable:他家的线充满质感极佳的优美声音,价格相对声音表现是极超值的。

补充之五:

谈谈ORTOFON Kailas 7

ORTOFON Kailas 7是一款极为超值的大型书架箱,它是三路四单元,两个12寸低音的复古设计,对于功放功率及电流驱动力的要求较高,不然声音会闷在箱体内出不来。一旦前端搭配得当,ORTOFON Kailas 7会发出极为传真的监听声音,对于软件的解析力一绝。

它是日本人设计组装,单元来自美国、箱体来自中国广东。

在日本售价20多W日元一对,合1.5Wrmb左右,国内行货最低价2W。
声明两点:

我不是商家,只是烧友,以上的推荐只是个人聆听经验。

另外标明的价格是市场最低成交价,不是经销商的报价,具体成交还要看您当地的经销商。
TOP
54#


国产阿里牌钢琴木号角音箱,低音8寸,高音是钢琴木圆号角,灵敏度92DB,请问版主用金嗓子E213合并机行吗,喜欢晶体机
TOP
55#

顶一下
TOP
56#

先收藏有空再一点点看
TOP
57#

回复 10# leslie 的帖子

好铁要顶啊
Cyrus Lyric+Turnberry SE、ST200、12L2+99 CDS+24 前+Ⅱ Classic 15W 后+909 后
AQ Type4
TOP
58#

不错的文章
电子邮件:kevin_jfy@163.com  电话:13381702856
淘宝:http://shop62641602.taobao.com/
TOP
59#

模拟系统的调整 -- Steven
在开始前要准备的东西: 小一字螺丝起子,水平仪,针压计,唱头的调整规尺(protractor)。
一、先为唱盘找一适当的位置,最好不要在喇叭边以免受到音波的影响。也不要置于音响架中以免使用不易,唱盘应置于一水平的平面上。
二、检查转盘(platter)、盘身、臂板(安装唱臂的部分)(armboard) 是否水平,若不是需调整唱盘的脚(无弹簧避震)或弹簧张力。请依唱盘指示调整。
三、若是自行安装唱臂,应先确定唱臂基座与转盘中心轴的几何关系的正确。通常唱臂制造商会附上一个规尺作为标准。
四、把唱头装在唱臂上。先不用急着调整,大概即可。注意接线要正确(看颜色)。小心不要碰到唱针,如有唱头保护盖应罩上。千万注意唱头内有强力磁铁,任何铁器如螺丝起子等应远离唱头,以免吸住,打到唱针。螺丝不需锁很紧,约略固定即可。唱臂抗滑(antiskate)应调到零。
五、放上一张不要的唱片,用针压计量出要的针压(一般以唱头制造商建议的范围中段为起点,比如说建议的是1.8-2.2g,就以2g为起点),针尖应在唱片高度,并把唱臂调到水平。重要的是此时唱臂的水平是相对于唱片表面,但唱片的厚度不一,如180gm的(比如大部分的重刻片)比RCA Victoria就厚很多,所以此时可以选比较介于中间的如Philips, EMI等。有的唱臂如Rega RB250, RB300, RB 600是不能调高度的,只有选适当高度的唱头来搭配。
六、依照唱头制造商的建议,某些MC唱头设计为针杆在受力后呈22度角,则应把唱臂后端略为调低(只有一点点)。
七、超距的调整(overhang):选一个唱头的调整规尺(protractor)(有很多格子标示)。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单点调整,一种用两点(大部分,在这两个位置,循轨误差为最小)。许多唱臂制造商会附上一个,如果没有,可自制或购买。以一般做圆弧运动的曲臂(pivot arm)为例,将唱针尖制于此两点之上(可在此位置上钻一小洞以便针尖停车),从唱头正前方看去,针杆应与格子线重迭,若不是,可松开螺丝少许,移动唱头位置,以达到要求。重复此动作直到在两个位置均达到正确位置。这里需要极大的毅力与耐心,但极为重要。要注意的是很多使用建议上说这里的调整是以唱头的外壳为标准,若唱头为方形,则看外壳边缘是否与规尺的格子切齐。但绝大部分的唱头为手工制造,唱针杆不一定与外壳成标准几何关系,还是应以唱针杆为准。当达到要求的位置时,请将螺丝锁住,但要小心不要在锁螺丝时移动了唱头。
八、垂直循轨角度调整(azimuth):除非你的唱臂可以旋转,或唱头承载部分是可拆式的,否则这部分是不用调整的。垂直循轨角度是指唱针杆是否与唱片垂直。有人认为如果是垂直的,则左右声道应该一样大声,所以建议用一张单声道的唱片,将唱臂的信号线的两个地线相接悬置在外,将两边的火线分别接在一个RCA头的正负端,然后放音乐调整。当所听到的音量最小时就是最佳的垂直循轨角度。但这是错的。正确的垂直循轨角度时应该是左右声道的最大crosstalk是最小的。这牵扯到内部发电的部分,要达到最佳的调整,只有依赖测试机器(如Audio Technica 的Cartridge Analyzer)或测试唱片。也可以用听的,当垂直循轨角度越接近正确时,音场的宽度是最大的。
九、抗滑的调整(antiskate):抗滑是为了减少在放唱片时唱针被向内圈拉入的力量所施加的反向力。某些唱臂设计有一个转钮,上面的刻度对应到所用的针压(比如针压是2g,则抗滑是2,如SME)。有的是用重锤。但抗滑是随唱头位置在变的,并不是恒定的力量。所以还是用听的。选一张人声独唱的唱片,看看演唱者的位置是否在中间。如果偏左,则加大抗滑,反之则减少。
十、到此大致底定。剩下的全靠听的去调整。如果声音较闷,高音延伸不够,低音多而不实,则唱臂可能后端过低,反之则太高。但一旦唱臂高度变了,所有的调整需再来一遍。
调模拟系统是技术,也是艺术,更是花时间的烦人工作。但是一套调整好的系统所给你的享受是绝对值得的。
TOP
60#

原音重现/Diala

  任何一本普通物理学的课本都会提到,每个空间的频率响应spectrum都不同。所以任何乐器到了不同的环境,都会因为该空间的频谱分布而多少改变其乐音的泛音排列,简单的说乐器的音色必然会改变。谁都没听过Stradivari琴在国父纪念馆,社教馆和国家音乐厅由同一人拉奏过,南辕北辙或许夸张(这是每个人差异阈的不同,或是说是个人认知的判断,没必要讨论),但是光就音色的改变是绝对可预期的,除非三地的空间频率响应完全一样,但我们已知这是不可能的。
  简单的假设原音重现的条件之一是录音与现场音色完全相同。但是我们需要用这么严苛的标准才能辨认小提琴的声音?我们可以从任何一本普通心理学的课本找到,人对声音辨识的选择范围是很大的。举个最好的例子:为什么同一个人在电话里的声音和在录音带中的声音其实音色是如此的不同,我们还是可以认出是同一个人呢?那是因为人的大脑听觉皮质区有能力可以将属于声音的特质归纳做出判断。所以人要认出小提琴的声音确实有其标准,但是却是很模糊的标准,也就是说五百块的随身听或是五百万的高级音响放出的的小提琴我们都会知道这是小提琴,所以人不需要用完全一样音色的严苛标准即可认出小提琴的声音,没有原音非原音的是否筛选问题。

  音响本身有许多附加价值,对某些人而言拨放音乐是主要功能,但是并不是绝对的单一价值,更不是所有人都把它当作主要价值。有许多人买意大利喇叭当家具摆饰,B&W鹦鹉螺也不是第一次看到有人将之当花瓶,如果只求原音重现而忽略其外观,台面上一堆贴皮贴的美美的喇叭都该填海去了。当个唱片演奏家有何可笑之处?听古典音乐的人有人在乎声音感官的满足如琴声之美,有人在乎音乐的内容如背后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哪怕演奏者本身也有这两项度上的差异,美声美技派面对考据派在音乐史上并不惶多让,现在贝多芬交响曲配器早多不是当年的原谱,为何一定要剥夺人类的多元价值?追求不可能达成的目标并没有比较高明之处。
Diala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