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011121314151617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清音频,想说爱你不容易...... [复制链接]

查看: 35128|回复: 163
151#

原帖由 szchengl 于 2011-4-14 14:31:00 发表
大家都知道,太阳光除了可见光外,还有红外线和紫外线光。不含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人造光与自然的阳光就会有很大区别。声音也是一样是道理。

您可以说是无知无畏!
首先,强烈的紫外线是可以使人致癌的,因此过度照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无益,另外,人体对紫外线的反应也只限于生病(如皮肤癌)等不良反应,人眼却对紫外线没有响应,正如用照相机拍摄大家肉眼看到的蔚蓝的天空会有灰雾的感觉,是因为底片能够对紫外线曝光而人眼不能,因此拍摄时必须加上UV镜,也就是紫外线滤除镜,才与人眼的观感相同......
最后编辑Friday007 最后编辑于 2011-04-15 13:27:18
TOP
152#

回复 146# 远去的村庄 的帖子

显然,重放20KHz到100Khz频段是需要特殊设备的,而没有用这些设备都能听出感觉来的,不能不让人怀疑是心理作用......
TOP
153#

回复 152# Friday007 的帖子

大自然一切都充满奇妙,感觉很重要,感觉也需要去培养与提高.

有时单单用人类已知的知识去解释,往往看到的东西只会是黑白.

君不见如听现场,人为何会激昂不已,被感染得真情流露?不约而同地起立拍手?有的可能会哭鼻子?

听音响会哭的有人吗?很不幸,我见过,但那是共鸣.

如果说音频信号,在微观世界里,我想人类已知的可能不到1%.

跟着感觉走,人会活得自在些.要不然皇帝有时都想做农民了.

兄见谅!
淘宝网店:http://shop71227468.taobao.com/

发烧同好交流群号:211352456
TOP
154#

紫外线曝光出来是什么效果?
TOP
155#

原帖由 远去的村庄 于 2011-4-14 15:35:00 发表
看完有个小问题也不解,顺便轻轻问句高人们:
30KHZ的信号经过超高出来,在屋里反弹再反弹,N次谐振后还是30KHZ吗?
拉小提琴......

俺有一篇论述也是用小提琴举例的......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88510.aspx
TOP
156#

原帖由 神农 于 2011-4-15 12:25:00 发表
紫外线曝光出来是什么效果?

灰白色的像雾一样的感觉......
TOP
157#

回复 153# 远去的村庄 的帖子

怎么说呢,搞技术的人就是不够浪漫,往往难以体会真实世界以外的东西......
而恰好又是这些貌似不食烟火的人,发明,设计了音响设备的硬件......
但是,如果没有那些富含浪漫情怀的音乐大师的作品,这些硬件也没什么用处......

其实,再好的音响也难以再现演奏现场的气氛,更何况录音棚里往往搞一些分时的录音,出来的唱片也就更没有什么气氛了,再加上,录音本身也就是听起来像而已...因此,对于听录音来说,也就没必要那么吹毛求疵了。
TOP
158#

回复 147# 远去的村庄 的帖子

如果是正弦信号(即频率单一),在传播过程当中,频率是不会改变的,所以就以上问题,如果一个30K的信号在房间内多次反射后,依然还是30K 的信号,只不过是振幅大小变掉了。至于说到小提琴的钢丝发出的声波与琴腔共鸣后声音的频率问题,结果还是一样,频率绝对不会改变。但要注意的是小提琴发出的可不是单一频率的正弦波,而是由一定频带内不同频率,不同振幅的正弦波所组成的复合信号。琴弦发出的复合信号经过琴腔共鸣后,实际上就等于一个信号经过一个滤波系统,有些频带的信号可能增强了,而有些频带内的信号可能衰减掉,甚至衰减为零,因此 琴弦发出的声音和共鸣后的声音在听感上肯定不同,不过这并不代表频率变了。
TOP
159#

回复 132# 老浦东 的帖子

这么说话有点不要脸哦!
你认识我吗?从何而知我“只懂理论、不懂音响”?
另外我以上的阐述,拿句是胡言乱语?又话何不好好说,怎么动不动就泼妇骂街似的辱骂,难道这就是你所谓的智慧?
TOP
160#

回复 158# luss 的帖子

如果是这样,我也搞不懂高规格音频了,但实听却现实存在比CD的好,如果说人类只听到16K的信号,20K 切除是合理,环保。

用音频容量来比较,一首歌WAV格式是40M ,而一首FLAC却有过百M。其实多出来的东西我们人类是听不到的。

如果用视频容量来对比,毫无疑问是高容量的清晰。
淘宝网店:http://shop71227468.taobao.com/

发烧同好交流群号:211352456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