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1年2月26日,北京,第四场雪,第一次烧友聚会 [复制链接]

查看: 16438|回复: 59
11#

超强顶,以后有机会也去参加~~~~
TOP
12#

CODA的前级我们觉得实力并不是特别出色,好象是有点慢.

那台后级是甲类的15.0吧?15.0的声音也是比较厚暖的,不算快.33.0就要开扬通透多了.
TOP
13#

等下面的精彩!!
爵士机架 脚架 CD柜 扩散吸音 坛友特别优惠 https://js-jj.taobao.com/ 微信 15307005970
TOP
14#

  第四个上场的是群里两位兄弟非常推崇的ATC SCM7,被誉为PCHIFI桌面系统之首选。但是ATC音箱的难以推动,也是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也由于它难以推动,所以后来的功放横向对比是以小7作为音箱。
  以前我也听过好几对ATC音箱,7号、11号、19号、150号,统统感觉没高没底,只是中频厚实。后来遇到个超级功放,才让我对ATC的认识有所改观。这次CODA前后级面临了严峻的考验,看看能否推好这对小7。
  通过之前的听音,已经感觉到CODA这套前后级,不属于快速凌厉的功放,并且高频的延伸并不充分。虽然还没开声,似乎我已经预料到结果并不会非常理想。但是事实告诉我,我错了。CODA虽然速度不快,虽然不够亮丽,但是它凭借着自身的强大推力,将小7修理的服服贴贴的;而小7也在强大的后盾支撑下,大造声势,好像在郑重宣布,“不要看我尺寸小,我的声音可是大块头!”
  小7五寸的单元表现出了惊人的动态,而且声音的宽松度也是其他品牌音箱无法达到的。听小编制或人声,ATC品牌式中频厚度,无箱能敌。播放蔡琴,味道更加浓郁,并且泛音依然丰富,虽然规模感相比之前的音箱稍小了一点点,但是一点都不相信是一对5寸书架发出的声音。播放交响等大编制曲目,ATC一点都不乱,但是CODA前后级自身有点拖沓,表现中规中矩,比刚才的NOTE3表现强些。低频方面相当够用,但是截止频率比较高,超低频基本没有声压了,导致一首测试超低频的低音提琴的曲目完全没有表现出来。黑胶(一位烧友)期待的“屁”声,一点都没放出来
IMG_735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3/3 14:05:56 上传)

IMG_7353.jpg

最后编辑ronaldli 最后编辑于 2011-03-03 22:29:52
TOP
15#

  最后登场的音箱是丹拿52se,作为丹拿的入门级经典箱,看看能不能书写同样的辉煌。
  经历了几对箱子的鉴赏,可以说个个精品,52se是否也拥有超凡潜力呢?
  在公布答案之前,先说几句丹拿信心系列的搭配。看过有高烧烧友选择CODA来推丹拿信心4号,他们之所以选择CODA,或许CODA的厚润与力量确实是丹拿少有的相对低价的合适搭档。那曾经伺候丹拿C4的CODA,是否能够让丹拿迸发出向ATC7那样惊人的潜力呢?
  答案可能让人失望了。丹拿52se在这套前端的推动下,确实已经发挥到了他的极限,因为可以听到它的声音颗粒,无论前端多么细腻多么厚润,仍然能够听到颗粒感,人声表现总觉得少了什么;动态方面也能听出它也到了极限,低频也就是这样了,量感不能再多了,无法表现中足够的气势。相比前面的系统组合,能够比较明显感觉丹拿52se是个相对低档产品。因此大家也都没有多听,几首后,便进入下一个大主题——功放横向对比。
IMG_7364.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3/3 14:06:33 上传)

IMG_7364.jpg

最后编辑ronaldli 最后编辑于 2011-03-03 14:06:33
TOP
16#

  经历了中场休息,轮流吃饭,胜利进入下一阶段——功放横比。
  经过音箱的一轮试听,对这套CODA前后级的特点也有所了解了。也许因为CODA15.0后级属于纯甲类功放,韵味厚重但速度不快是这套功放比较明显的特点。其他方面还需要继续观察。
  首先登场的,是这次聚会中的黑马,也可能是整个音响功放界的黑马——广州俞老师的靓歌功放。靓歌全部功放产品都是纯手工搭棚制作的,用料猛是其次,主要的是所有的线路都是俞老师自己研发。参加聚会的这套前后级,前级用了两颗300瓦的牛,实在惹眼,让人开了机盖还以为是后级;4颗BHC电容横在变压器上面区域;再上方是芯片及电路区域;三个区域都用金属板相隔,减少干扰。后级采用1000瓦牛,4颗思碧电容,2颗BHC电容,每声道4对摩托罗拉金封管,纯手工搭棚飞线错落有致。样子虽然唬人,但声音是看不出来的,还是耳听为实。
  选择哪对音箱测试,估计大家都共同想到最贵的,呵呵。我们插好西湖开前级,开后级,后级的小灯闪了几下,等待继电器闭合的声音,结果闭合声音异常。大家都担心有什么异常把这对6万多的音箱搞坏,所以换了最便宜的微世N2来接功放。接驳完毕,开前级,开后级,正常。大家有点丈二和尚,难道西湖的贵族身份不让DIY功放来推?不管那些,还是先听吧。
  开始用CODA推N2时,人声还是相对浓郁的,而换了靓歌前后级,质感强烈了很多,感觉中频的密度增强了许多,感觉就像把一个馒头捏实了一样。由于密度增强,歌手演绎的感情表现的更佳浓烈。连放三首试音曲,没有任何人打断,甚至没有人会动一动身子,怕产生噪音影响了聆听的环境。我在这个过程中,想起了一位资深老烧说过的话——器材达到一定程度,不会想它的三频如何,不会想它的声场如何,不会想它的解析和泛音如何,只是被器材所表现出来的声音深深感染。而大编制与大动态的表现,靓歌功放发挥了明显的优势,刚才用CODA那种有点拖泥带水的感觉,完全被犀利、灵动所代替,通透感层次感也都有提升。但是声场深度要比CODA浅一些。泛音更佳丰富,但是收的快了许多。而这套延伸充分、动态凌厉的靓歌前后级,再加上双线分音(中低音单元接金宝8TC,高音单元接森特线)的原因,N2的中高频衔接表现的不够完美,还是可以听出过渡不是十分自然顺滑。

IMG_7368.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3/3 22:42:59 上传)

IMG_7368.jpg

最后编辑ronaldli 最后编辑于 2011-03-03 22:42:59
TOP
17#

好帖,顶!
器材无止境,理性发烧是正道!
TOP
18#

  通过刚才试听,看来功放是正常的,再次接到西湖上,看看这次是否还异常。换箱接线,开前级,开后级……还是异常……经过5分钟的折腾终于发现,原来问题出在西湖的地线上。西湖的独特地线设计使靓歌后级不能正常工作,拔掉后,一切正常了。哈哈,开声,论贱!
  换成靓歌功放后,风格大变,速度快了很多,也通透了些,结相也变得精致了些,声音密度变高了,但是声场却变浅了些,然而最大最大的改变在于低频。我终于感受到了地动山摇的低频,坐在椅子上,我感觉到椅子腿儿跟着地面一起在颤抖。太可怕了,真是太可怕了,我有一种在拆房子的感觉,十分担心邻居过来凿门。相比CODA播放tutti,靓歌可以明显听到房间的低频驻波,猛烈的低频过后,我能清晰的听到4次驻波袭耳,而CODA却听不出来。我怀疑由于CODA的慢速,使驻波和箱声接在一起了,因此CODA表现出的声场和规模感都更大——也不知这算好还是算坏。
  听完风格完全不同的西湖系统,真不好评价哪个好,只能说各有各的特点,不过随后我们又进行了前后级的交叉组合,才得出了较为理想的搭配。
最后编辑ronaldli 最后编辑于 2011-03-03 22:42:02
TOP
19#

  由于改变我对ATC印象的功放就是这套靓歌前后级,下面也轮到用靓歌前后级来推ATC7,是否能有比CODA前后级有更好的效果。
  首先是听人声,虽然换了快速的功放,小7仍然发出了参加聚会音箱中最厚声的中频。想跟ATC比中频厚度,哪怕是跟单元尺寸最小的7号,也不可能是同一水平线的。小7高频在这套功放的推动下,表现就灵动通透的多了。而测试低频的大提琴试音曲,极低频的“屁”声终于“放”出来了 ,不过挤出来还是有些费劲。其实这也与之前听到的靓歌推ATC19一样,ATC的截止频率比较高,低频下潜到一定程度就基本没有了。不过已有的低频足以满足绝大部分古典播放的要求了。就跟ATC搭配而言,确实靓歌前后级要优于CODA前后级的表现。
  接下来是黑胶(烧友)带来的摩改后的仿国都405后级,每声道一对摩托罗拉金封管,200瓦输出功率。因为只有单独后级,仍然使用靓歌前级,只把这个405换上去。说实话,开声前,真没把这个小东西放在眼里,但是一开声,我服了。这个405推动下的小7发出了在靓歌后级推动下相似度90%以上的声音!无论是三频表现、声场表现、解析表现、动态表现,它们相似的就好像是孪生兄弟一般。缘分兄也是忍不住喊出一句“不错啊!”看来民间真是藏龙卧虎啊,不仅广州有高手,北京也埋藏着高手。不过后来与黑胶交流,他说405还是跟靓歌后级有区别的,但是当天确实没有表现出来。无论怎样,这个摩改后的仿国都405以极低的价格表现出如此高的素质,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最后登场的功放是二总自己制作的合并功放,输出功率未知,用料未知。替掉前后级,上二总合并,论贱!此处省略二百四十七个字……最后二总合并功放被评为最绿色环保功放

最后编辑ronaldli 最后编辑于 2011-03-03 22:41:18
TOP
20#

  NOTE3的第一次登场不够闪亮,尤其是让期待NOTE3的V2失望了。但这结果也在意料之中,NOTE3的主人也说过,这对NOTE3要用快速的前端才能发挥它最佳的实力。
  这次改由靓歌前后级来推动NOTE3,并且这次把被动单元的配重全都摘下来了。(据说是NOTE3的前主人告诉的,摘下来的声音更厚实更宽松)
  接好线,开声……终于出来对的声音了。中频厚润、高频剔透、低频紧致而不缺乏宽松感,总算表现出了这款NOTE3的真实实力。曾经在北京北方四海店听过日本胆机推NOTE3的声音,当时给我印象十分深刻——高频华丽,中频质感强烈,低频饱满而富有形体,速度快而犀利而紧致,声场层次非常清晰。而这对NOTE3的声音与北方四海那对NOTE3声音是不一样的,速度要慢很多,全频声音饱满很多,也宽松很多,声音偏暖偏厚。高频不像代理那对华丽耀眼,而是像涓涓清泉涌入心田,中高频过渡更加顺滑、自然、流畅;中频更加有韵味,虽然厚度不如ATC7,但是宽松而饱满的中频很容易把人抓住,虽然现在是用石前石后推动,但味道却有浓郁胆机或全频音箱的味道;低频下潜充分,凝重而不缺乏宽松,声音特点是中频风格的自然延续,衔接流畅,浑然一体。整体风格总结为几个字——宽松、饱满、浓重、灵动,绝对是一对就听不厌,十分耐听的箱子。为何这个老箱与新箱差别如此大,据说此箱前主人说,NOTE3经过长时间播放后(大约一年),声音会发生变化,从冷艳、华丽、紧致、犀利会变成宽松、饱满、浓重、灵动。还说去掉所有配重会发挥其最高水平。

IMG_737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3/3 22:40:06 上传)

IMG_7370.jpg

最后编辑ronaldli 最后编辑于 2011-03-03 22:57:09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