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响随笔之浅聊大箱子与小箱子 [复制链接]

查看: 54779|回复: 173
21#

原帖由 jahal 于 2010-12-16 21:22:00 发表
现在心中有个念头越来越明显: 整套解决方案。

比如bose,比如MBL,比如贵丰。。。。。。

以前觉得以三大件为基础的搭配,是玩hifi不灭的定义,现在发现,不都是为音乐服务么?



整套的MBL还是很好听的,很放松很适意也很正派的声音。不过朋友配的是全套旗舰,代价是大部分人难以承担的.
TOP
22#

原帖由 mxtq 于 2010-12-16 21:26:00 发表
原帖由 johnleeh 于 2010-12-16 13:22:00 发表
找到自己喜欢的,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组合,搭配,机缘,巧合,非常多偶然和必然交织的过程.变数,一切玩的诱惑之所在.


共鸣!李兄说得很好,兄已渐明,弟仍在迷惑中。


有点类似格物致知的概念,对于音响,还是只能一样一样去格。实践的问题,只能在实践中找到出路和解决。当然,是带着思考和目的性地去实践。

只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心有余,未必力不足,只是个人条件和机缘未必臻备而已,奈何。

那,就有多远,走多远吧。
TOP
23#

有的人说,傅聪的萧邦,弹出了李后主的味道,我手上有一套SONY唱片出的傅聪弹的“诗情萧邦”,便加纸封设计成了一套古诗册,封底压印了一首李后主的词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TOP
24#

这是傅聪对萧邦的解读,是傅聪对自己的解读,也是很多世人对萧邦和傅聪的灵魂结合后的解读。

有时,我们对着同一套音响,同一个曲子,也会有很多的解读,有的是不谋而合,心有灵犀,有的则是相去千里。其间分差,则又是一种意味。
TOP
25#

有时,烧友相聚,聆听音乐,并聆听各人对同一声音的解读,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很多意外之趣之精彩,甚至不亚于播放的某些唱片。

碰撞,才会有火花,能听到不同的意见,才能让你的思想走得更远。
TOP
26#

玩音响玩的是物质,但这物质的功能是为了满足精神的享受。所以,享受过程的主体有两个:音响和人,媒介是音乐。

所以,解读的过程,和解读的能力,很重要。解读,是需要能力和贮备的,当然,还需要一点悟性和灵气。好学生一般比较用功,但用功的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学生。
TOP
27#

晚上带着小孩到本地红星大剧院欣赏了凤鸣龙城吟诵音乐会。非常精彩,很有收获。
TOP
28#

吟诵其实是中国古代学生和学者的一种学习方式,所谓吟诗作画也。

有它特定的一种腔调和韵律。可惜当代人多已不谙。幸好在常州还有几个老先生一直在坚持保持和整理吟诵艺术。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申请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成功。
TOP
29#

常州吟诵,现代的代表人物是赵元任先生,吕叔湘先生。
现在还健在的传承人是105岁的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教授,80多岁的羊淇教授(我孩子老师的祖父,所以昨天我孩子的很多同学也参加了吟诵和朗诵表演,以为传承),钱瑟之教授,还有我读高中时的音乐老师秦德祥老师(昨天他5岁的小孙女也表演了常州吟诵的快读法和慢读法)。
TOP
30#

欢迎本地和各地烧友多关注和支持常州吟诵这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http://baike.baidu.com/view/3491356.ht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