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歌剧收藏之普契尼《波希米亚人》 [复制链接]

查看: 6209|回复: 35
21#

我听伯恩斯坦的《艺术家的生涯》,特感动,十几年来的感受就是伦尼的真诚,那帮子青年艺术家的真诚,他们的演唱最接近那一帮子底层艺术家的灵魂。况且,这个录音是建立在无数次排练和林肯中心很成功的现场演出的基础上的,这次录音的完成度很高!
超级歌剧迷
TOP
22#

不很同意,这次为了写这个贴子,特别重听了两遍这套录音,舞台空旷感实在是让我无法恭维,这是纯粹论音效。声乐上,穆塞塔太弱,这是最明显的缺失。鲁道夫太明亮了些,没有意大利男高音的那种细腻和柔和,等等。

为什么你会说是林肯中心?我查了libretto,团队确实是在Leny自己纽约家里组建的,才有了所谓美国团队的说法。但录音是拉到罗马进行的,包括乐队都是是意大利当地的,音乐会现场演出分三场录制,然后是三场补录。其中特别提到第二幕录音的问题,对现场录音进行了音效的技术矫正,来加大某些角色的空间距离感。

至于Leny为什么会起意录制《波希米亚人》,据说是他回忆起他年轻时40年代在纽约下城的格林威治村不名分文的那段艺术家的生活。格林威治村倒真的是艺术家聚集的地方,和波希米亚人的剧情倒真有些关联。
TOP
23#

在转赴罗马录音之前,经过多次排练,在林肯中心进行了不着装的演出。
超级歌剧迷
TOP
24#

这个玩法很好,支持一下。
TOP
25#

原帖由 小麒麟 于 2010-11-26 23:44:00 发表
不很同意,这次为了写这个贴子,特别重听了两遍这套录音,舞台空旷感实在是让我无法恭维,这是纯粹论音效。声乐上,穆塞塔太弱,这是最明显的缺失。鲁道夫太明亮了些,没有意大利男高音的那种细腻和柔和,等等。

我听这版的感觉是,录音还算干净清晰,但要说演员演绎得很符合底层气质,很感动人,我觉得是有点牵强了。起码有两点是明显的,一是节奏不是一般的慢,感觉别扭;二是演员的声音都显得比较年轻,不过演唱水平似乎有缺失,不能很好胜任角色,偶尔一两句似乎能吸引人,一直听下去毛病就出来了,特别是女声感觉比较弱。
TOP
26#

回复 15# 小麒麟 的帖子

卡雷拉斯和卡巴耶的《托斯卡》有4声道的SACD和双声道CD版,请问麒麟兄,如果在普通双声道系统里差别大吗?
别和我比懒,我懒的和你比。
TOP
27#

波西米亚人一直都是我最喜爱的歌剧,不是之一,就是最爱。百分百满意的版本至今没有,比较喜欢的都在这个旧帖里了: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42775.aspx
别和我比懒,我懒的和你比。
TOP
28#

前一段时间听到了一个波西米亚人的选曲版,EMI的,克劳斯和斯科托,莱文指挥。克劳斯的演唱有点像唱艺术歌曲,很考究,但似乎不太入戏。听过全剧版本的请介绍下。
别和我比懒,我懒的和你比。
TOP
29#

我对历史录音不太感冒,除了音效,其实最让我失望的往往还是演绎,过半的老大师都让给我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感觉。迄今为止我最讨厌的波西米亚人大概就是托斯卡尼尼的了,简直是凶恶无比,毫无普契尼的诗情。就其音乐而言,我到觉得托斯卡尼尼最像纳粹,富特反而相去甚远。
别和我比懒,我懒的和你比。
TOP
30#

原帖由 chopin 于 2010-11-27 12:06:00 发表
卡雷拉斯和卡巴耶的《托斯卡》有4声道的SACD和双声道CD版,请问麒麟兄,如果在普通双声道系统里差别大吗?


是问播放SACD的双声道层和普通CD版的效果对比吧?这个我还真的没有对比过。等我有空对比了再来回答。这两天感恩节,我这应酬太多。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