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89101112131415» / 2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的录音,不论音响器材好坏,都能播的好听,差的录音,不管音响... [复制链接]

查看: 57496|回复: 274
111#

那么众所周知卡拉扬晚期参与了很多他录音的后期制作,试问有哪个录音师能比卡拉扬更了解卡拉扬自己的现场是什么情况呢?
TOP
112#

原帖由 linguanrui 于 2010-10-1 20:03:00 发表
本人引用音响论坛金彩特刊1993年出版,陈国荣谈录音的一段话:“大公司规定现场录音师只能做多轨的录音母带,然后交由总公司剪辑室‘凭空想象’的混成两轨,这当中误差当然是很大,事后的工作人员怎么能知道现场是什么情况呢?这种大公司细密分工下的结果,往往扼杀了录音师的创作灵魂,录音和现场距离,似乎也就越来越远了。”大家看了以上一段话,就明白DG录音好坏是谁的错了。  


港台那些所谓发烧书上顺嘴儿胡扯的多了。陈国荣这段谬论根本就是信口开河,一张嘴就外行话,都不怕闪了他舌头!

录音行业的一个基本常识,多数情况下都是平衡工程师(即所谓“现场录音师”)自己亲手MIX(缩混),即便不得不经由其它MIX专家操刀(通常是平衡工程师长期合作和信赖的),平衡工程师也必然都是全程参与并最终审核的,无论这项工作是否在“总公司剪辑室”里完成。各类“Re-Mix”有可能例外,因为这种情形下已经有原始MIX成品效果可以参照了。

说到这里,俺倒是非常怀疑到底谁在“凭空想象”?是人家唱片公司录音编辑室里的工程师,还是台湾《音响论坛》的某位主笔先生?!
最后编辑bodyheat 最后编辑于 2010-10-02 02:34:17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113#

老卡80年后,有自己的录音公司,他是吧版权卖给了DG

录像版权卖给了索尼,老卡和前索尼总裁盛田昭夫是好友,据说索尼WALKMAN的发明,就资讯了老卡的意见。不过对老卡的录音品味有点怀疑,另外老卡80年后的DDD录音,有好多错音,拜科技所赐,可以把错音纠正。老的像莱纳ADD时代,那是一气和成,有错音都改不了。十几年前就不迷信老卡了,他是指挥全才,但不是专才。
TOP
114#

我可是第一次听说卡拉扬80年后把通过自己公司录制的录音的版权卖给了DG,可为何录音资料资料上却依然写着DG团队的名字。请赐教。
TOP
115#

我不赞同某个观点,说DG的录音要硬件到一定级别才能播放的好。我想就DG公司而言,出发点也不是纯粹为发烧友而录音的吧?发行唱片也是为了市场普罗大众所有音乐爱好者所需的。都要求音乐爱好者家中都有发烧器材也不现实。
TOP
116#

就我听DG的录音,确实不咋的,音场浑浊,动态倒是强劲有力。像库布里克的《我的祖国》在听了3分钟后,根本就没有勇气再听下去,典型的80年代初期数码声。DG111周年的第一张阿巴多指挥的匈牙利舞曲,李赫特的拉二,柴一钢协,库布里克的德九等,如此糟糕的录音实在是糟蹋大师。
TOP
117#

"老的像莱纳ADD时代,那是一气和成,有错音都改不了。"

兄弟,这个事情不要道听途说,也不要想当然。莱纳的那些录音怎样录制的,RCA唱片说明书上写得很清楚。比如《天方夜谭》,“录制于1960年2月8日。芝加哥音乐厅有缺欠(谁说芝加哥音乐厅的声效多好多好来着,现场听过没有?),发出的声音水平方向尺度很大,但缺乏纵深....一大早大家开始分组排练,排练间歇闲下来时几乎所有团员没完没了地打牌....铃声响起,录音开始。先是各种测试,尤其是调整各种平衡,从最弱的声部开始。比如独奏小提琴和竖琴之间的平衡....录音花了六个钟头,上午前两个乐章,下午后两个乐章。只有第四乐章没有中断,很难得没有像其它乐章那样给切成一段一段地录制”。原文详见Richard Mohr的笔录。

另外,也没有ADD这么个时代。莱纳晚年赶上立体声模拟录音时代。而ADD是CD时代的一个术语。


原帖由 花鸟虫鱼 于 2010-10-2 9:58:00 发表
老的像莱纳ADD时代,那是一气和成,有错音都改不了。十几年前就不迷信老卡了,他是指挥全才,但不是专才。
最后编辑qsyd 最后编辑于 2010-10-02 14:23:30
TOP
118#

原帖由 george.4 于 2010-10-2 11:18:00 发表
像库布里克的《我的祖国》在听了3分钟后,根本就没有勇气再听下去,典型的80年代初期数码声。DG111周年的第一张阿巴多指挥的匈牙利舞曲,李赫特的拉二,柴一钢协,库布里克的德九等,如此糟糕的录音实在是糟蹋大师。


库布里克与BSO的《我的祖国》、与BPO的《德789》皆为优秀的模拟录音。它们分别录制于66~73年间,原版唱片上都标注的很清楚,您听的难道是在线吗?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119#

回复 117# qsyd 的帖子

没错~~~
从自然声学条件来说,芝加哥音乐厅是有名的“问题场地”,芝加哥当地比较理想的录音场所是梅迪那寺的大礼拜堂。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120#

你说的这几个录音,没有一个音场浑浊的,其中李赫特的拉二乐队清晰度略差一点,但绝非浑浊,而德七八九音场十分清晰,收放自如。所提及的库布里克几个录音,声音不是很厚重,但很雅致高贵,这是库布里克所追求的声音。

原帖由 george.4 于 2010-10-2 11:18:00 发表
就我听DG的录音,确实不咋的,音场浑浊,动态倒是强劲有力。像库布里克的《我的祖国》在听了3分钟后,根本就没有勇气再听下去,典型的80年代初期数码声。DG111周年的第一张阿巴多指挥的匈牙利舞曲,李赫特的拉二,柴一钢协,库布里克的德九等,如此糟糕的录音实在是糟蹋大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