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家说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干巴巴的历史录音还值得听吗? [复制链接]

查看: 18531|回复: 91
61#

回复 60# 古典之最168 的帖子

关于这个问题很早之前论坛上就讨论过,按道理科技越进步,录音技术是应该越来越好的,不过很奇怪的是情况并不是这样。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一些强调录音质素的发烧唱片公司都常强调“使用单点录音技术”,用“古董胆咪来收录”“使用模拟技术作后期合成”之类?而这些所谓的“发烧录音技术”在60年代是所有立体声录音都普遍采用的录音形式。为什么立体声录音技术经过超过半世纪的发展历程,现在又回到当时所使用的技术?我们不是专业录音从业人员,无法确切回答这个问题,但我和很多录音师接触过,他们却都赞同使用上面提及的这些“古老技术”会得到更好的录音效果。
TOP
62#

其实录音也是一门艺术,且不在于技术先进与否,而在于人。立体声黄金年代的录音师 K. E. Wilkinson,Jimmy Lock,Lewis Layton, Christopher Park, C Robert Fine 等也是了不起的艺术家,他们的成就我以为不在那些他们为之录音的演奏家之下。
最后编辑jimmyhq 最后编辑于 2010-09-12 20:49:37
音乐是唯一不带罪恶感的感官享受
TOP
63#

回复 61# Dr kuang 的帖子

其实KUANG版所说之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科技发展并不是推动科技应用同步发展的唯一的因素,甚至有时候在商业化的环境中这是一个很靠边的因素。这个问题就像一间药厂生产药物,到底是以运用最新科技来生产出能克服或者治愈疾病的药来造福人类为第一目的,还是以取得利益为第一目的,又或者兼而有之?这当中要涉及的因素太多,不会是一个因为A,所以B的命题。
一个被熟练使用三十年甚至五十年的老技术,未必会输给看起来风头正劲但是本身又问题多多的新技术。这是一种较劲,也是一种博弈。磁悬浮已经飞奔起来了,但是至今汽车还是在马路上用轮子跑来的比较实惠。
潜水是王道,王道未必是正道.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
TOP
64#

有了保鲜水果,水果干就没必要存在了?那是不是有了树上成熟的水果,我们就不必吃保鲜水果?保鲜水果BS水果干大可不必吧?有本事的自己种果树,施肥,爬树摘果子吃,就算如此,说不定还羡慕别人的果树结的果子好吃。
TOP
65#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yudeanwu 最后编辑于 2010-09-13 12:50:21
TOP
66#

原帖由 yudeanwu 于 2010-9-13 12:49:00 发表
  所以得出结论:自己喜欢就好  

同意。“值不值得听”本来就是因人而异。现在都3D电影了,那些黑白时代的经典影片,可能很多90后瞄都不瞄一眼,可喜欢的也大有人在。
蓝铁矿古典阁,最专业的古典正版唱片专卖店:
lantiekuang.taobao.com
新货信息、好碟推荐、心得交流请加微信号:983783458
TOP
67#

原帖由 蓝铁矿 于 2010-9-13 13:03:00 发表
原帖由 yudeanwu 于 2010-9-13 12:49:00 发表
  所以得出结论:自己喜欢就好  

同意。“值不值得听”本来就是因人而异。现在都3D电影了,那些黑白时代的经典影片,可能很多90后瞄都不瞄一眼,可喜欢的也大有人在。

阿凡达固然好看,但黑白的米老鼠和唐老鸭也好看啊
http://shop36036486.taobao.com/
TOP
68#

回复 1# 古典之最168 的帖子

"听古典乐也有好几年了,收碟也有上千张了"从而得出“干巴巴的历史录音还值得听吗?”结论,我的意见是:非历史唱片录音原因,而是听着需检查自身原因。
TOP
69#

原帖由 yudeanwu 于 2010-9-13 12:49: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simontian2399 于 2010-9-12 17:19:00 发表
现代很多录音音效虽好,但大多有人工修饰的痕迹,就像做菜加佐料一样,喜欢因人而异,并非就一定合你口味;


基本赞同。
如果用烹饪来形容唱片制作非常形象。一般来说,越好的东西越不需要复杂的烹饪,以牛肉为例,最顶级的牛肉可以刺身或者用白开水稍烫一下,醮上酱油就搞定,厨师只负责选料和切片;比较好的牛肉解冻之后猛火煎到半熟,淋上调味酱汁即可,厨师要掌握好火候和调好酱汁,既要保留原来味道口感,又需要用烹饪技巧和调味料来弥补不足;差的牛肉就要用上很多调味料腌制,扭曲原来味道,口感。总之食材越差,烹调手法越复杂。回到唱片上来,在早期,因为技术限制,无法在后期对原始录音进行太多的后期制作,于是好的演奏或演唱,制作出来就好,差的出来就差,唱片公司要做一个好录音,就要找来好的音乐家,把麦克风摆设到好的位置,音乐家严谨的进行录音才能做到,如果效果不满意就只有重录;后期技术发展,稍差的素材可以通过后期制作弥补,音乐家演奏或演出有不足的还可以后期修补,素材差点就后期制作调整多一点。反正是前期工作可以大量减少,后期制作工作更多。
这么说大家可能觉得难道现在就没有用原汁原味的方式来录制的唱片了吗?坚持使用这样方式录音的唱片的“发烧”公司一直还是有的,不过因为这样录音所需功夫时间比较多,而且因为翻版盛行,音乐家的唱片销量带来收益有限,大牌音乐家不太愿意花太多时间精力去录制唱片,而愿意花更多时间在收益更高的现场演出。“发烧”公司通常规模小,资金不足又请不起大牌音乐家,只能请二三流音乐家,结果是用劣质牛肉来做刺身;大唱片公司有能力签下好的音乐家,但双方都要注重效益,好的牛肉也被腌制了。
TOP
70#

我用单声道粗纹唱头听30年代的78转周璇的唱片,虽然有一定的低噪,但那种滋润甜美的人声绝对是LP和CD没法比的,所以我觉得声音的载体是主要应该考虑的,其次再是根据载体来配搭器材,才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也即是说听老录音应该用几十年前的器材播放几十年前的唱片才应该是正道也
留声机脑壳淘宝黑胶唱片店http://shop102175991.taobao.com/
网络室内设计http://www.shejiben.com/sjs/1126466/case/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