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解析力与声音厚暖是矛盾的吗???? [复制链接]

查看: 13496|回复: 87
51#

原帖由 bbc4 于 2010-3-18 17:58:00 发表
对解析力来说,高频 = 解析力当然不正确,但情有可原。大多数人都是这么听的,也是这么感受的,包括我。

低频线条不清楚,指向性不好是物理原因使然。坐在音乐厅里,不是好位置,一样糊里糊涂。就别难为咱家器材了。

在飘逸清爽的中高频和厚暖的中低频里面选,我选前者。因为我更看重音乐的线条、空间、定位、情感这些东西。而且音乐里面打动人(注意不是震撼力)的东西,大多数来自中高频。


支持这个说法
关氏胆机: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90530.aspx 全国总代理:13556676660 梁
官网:www.kuans51.com  微信公众号:kuanshiend
TOP
52#

回空手兄:

    静电瞬态是比一般喇叭灵快多了。但能量感太差了。
  真实音乐的演奏演唱不论什么乐噐,高、中、低都是俱有各自的能量的。所以,有无能量感也会影响象真度。
   能量感的分布也须平顺才耐听。
在G弦上……
TOP
53#

原帖由 万众 于 2010-3-20 22:58:00 发表
    静电瞬态是比一般喇叭灵快多了。但能量感太差了。
  真实音乐的演奏演唱不论什么乐噐,高、中、低都是俱有各自的能量的。所以,有无能量感也会影响象真度。
   能量感的分布也须平顺才耐听。
  
  
此话差矣,静电并非缺少能量感。反而属分布更均匀的。这是因其原理所致,大面积均匀同步被驱动,没有中间介质声传导的毛病。决定其在工作频域达到极佳均匀度。反观动圈单元是由音圈向音盆(或振膜)边缘及中心传递的。除音圈自重因素介质影响也较大,特别是在高频段。从几项参数亦可看出。一个可以在连续正玄波下播放很高频率的动圈单元,瞬态并不一定好。就像大卡车也能开到100多公里时速,但其启动和刹车距离就比小车长很多。结果差别会体现在复合频率的表现上。瞬态好的能将多频如实反映,差的会突出某主频。
回到实际听音,差的放小提琴会显亮、硬重,好像动态大了。瞬态好的反而会松,甚至能听到沙哑音,给人能量小的感觉。其实后者是正确的。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0-03-21 08:29:43
TOP
54#

静电那个薄膜,刚性低当然承受不了多大能量了
TOP
55#

原帖由 神农 于 2010-3-21 9:14:00 发表
静电那个薄膜,刚性低当然承受不了多大能量了

这也是误解之一。此膜作用在于隔开空气形成静电推动对象。全面驱动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膜的每一点都受到近乎相同的推拉。所以尽可能将它做得又薄又轻才是本事。如同静电场力在直接推动空气才好。
TOP
56#

znd06兄:

      俺对电声学根本一无所知。来这里谈噐材也只能说点主观听感。
   其实我听静电扬声噐也只有数几次。纯属信口而言。正如你分折的那样,静电重放的声音十分平顺、自然。这一点,俺的印象极深。其瞬变之灵快,由其是弱音时的微细变化也确实令人瞠目。
   我所说的能量感“不知是否概念不清”指的是一种力感。不是指音量大小,或许与穿透力有关。例如在小提琴与长笛演奏者身边时,你不会感到长笛声音比小提琴大多少。有时还会觉的提琴声大些呢“提琴谐波极丰富”。但离演奏者越远,长笛声远比提琴大。在农村静夜中,长笛声可传一、=公里呢。可提琴也就几百米就基本听不清了。
   不知这种区别和声音的特性该用一个什么词来界定。所以,音响系统不仅要较准确地反应这些乐噐声音的音色,如能重播出这种能量上的差别,才更保真。
在G弦上……
TOP
57#

我想这两种乐器有频谱和响度的差别。
转回电声来说,我猜想您想表述的是动态不够。这在全静电上会明显些。但搭配好的应正常
TOP
58#

回复 52# 万众 的帖子

是,能量感也很重要,除非是听耳机,不会去考量这一点。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59#

回复 53# znd06 的帖子

“回到实际听音,差的放小提琴会显亮、硬重,好像动态大了。瞬态好的反而会松,甚至能听到沙哑音,给人能量小的感觉。其实后者是正确的。”
--------------------------------------------------------------------------------------------------------------------------
兄该在闻得到松香味的距离听一下小提琴。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60#

好像限于录音距离,这就是音响(电声)不等同于现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