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也谈巴哈,《一次听感记实》 [复制链接]

查看: 43585|回复: 226
21#

唉,扯远了,扯远了。

    东西文化之优劣一百年前就天翻天复地整了个不亦乐乎了。
  今日之世界,已远非敦优敦劣矣。而是全人类能否真象一个村里的乡里乡亲,齐心协力共同面对生存之大患。
  却以为,小国寡民,鸡犬不相往来必死无疑。近日海地之灾就是明证。若无联合国,海地总统岂有回天之力。恐怕自已找个地方安身都是问题。

    三百年前的巴哈,虽无在音乐中突显抗爭求胜利的意向,但也显现了大和谐之景象。看来,乐圣当年曾言:巴哈是大海。是有先见之明的。
在G弦上……
TOP
22#

回复140楼上f兄:

    比喻和形容词不可以量化。
  巴哈决不是“成就较高者”。而是近代音乐的缔造者。就十二平均率一曲已奠定此言。
   若仁兄学过基本乐理便知此举之意义。在此不详述。“纯属音乐上的理论”。再打个比方:巴哈如始皇,统一领土,建立一统之国,统一货币、度量衡。其余各家那个有此成就。

  音乐是那么具体、精确。你把A音“440赫”唱高或低1/400就算错。
  故本人发此主题帖,意在不要把巴哈的音乐神化,虚无化。尽量领会巴哈音乐的精、宏、及质扑美感等诸多审美要素。
   仁兄可多读类各音乐相关书籍。“音乐史、音乐理论等”便知巴哈在音乐长河中是站在何处了。
   巴哈音乐的欣赏与神学、哲学的关联其实关系不大。谈谈无仿。决非本体。个人的喜好,加些感情成份。也不必严究。要不就无粉絲一说了。
在G弦上……
TOP
23#

    好,仁兄甚为严谨。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说没有战事,普天和平。确实是农业文明中思想者的理想之国。
   老祖此理想之国别说在世界早期工业化,及至信息化的现代只可能是如西人圣西门之“乌托邦”。
   即便是他死后之数千年,那有实现之日。倒是滿纸血腥,暴乱、无休止朝代更迭、周期性连年兵荒马乱之史实。且无休止地内讧。
   故,“说句俗话”理想蓝图不能做算。至于圣贤之书之精要。还是要分折、要反思。一个民族,一个人如无自觉批判、吸纳的換血能力。其后果不言而喻。

    任何学问、理论,如不能为人服务、转換为成果、现实。那至多是自我安抚或饭饱后怕撑着了,踱着步吟诵用的。
    木卫二兄。老纳之言如有不妥,请海量笑纳。
在G弦上……
TOP
24#

   f兄详述十=平均率之率制种种。这一率制的发明者是大明朱载堉还是文琴伽利略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巴哈的这一键盘教学用曲正是乐界公认的统一当时繁多的各式率制的典范之作。“甚至在教会中也是众多调式此后归一。”再者,上文也无提及这一功劳的合适人选,而尽人皆知的事实是:多少年耒,人们习琴用的是巴哈的这套曲集,而非伽利略写的那一套。“很想见一下伽一套的谱子哟”
  同理,复调赋格亦非巴哈发明,在巴哈之前巳有几个世纪之久。但巴哈的“赋格的艺术”也是乐界公认赋格之鼎顶之作。此后的大师们学习对位法也多从此中得益。
   对一个已公认之事实结论,吾等爱乐者是没有考证及怀疑的必要的。既使专业音乐工作者也无此闲情。
    如果f兄有意斧正此结论。依本人看恐也无能为力吧。既己如此,f兄的翻案之说也只可能是说说而已。同时亦想反问:多少年耒乐界的结论难道错了。巴哈集巴洛克大成者、终结者一说成了神话?如果这些词用的有些过了。那么用功绩一词总还是恰当了。“何必如此咬文嚼字呢”。

  
  最后说一下,老万是一俗人,大大地俗人,也毫无雅之念想。免俗就罢了。
  谢谢f兄费时抽空来聊、耒侃。
在G弦上……
TOP
25#

补遗:

    率制问题确实令人头疼。我国的五声律与国际上的平均率颇多冲突。在键盘上尚不突显,可在管弦乐队中就往往矛盾。所以,作曲者如和声运用不加考虑时。听感上确实别扭的很。又管弦乐中加民族乐噐,或做民乐协奏曲时。往往独奏与乐队难以统一融合。凡此种种……
   由此引发的调式问题亦如此。巴哈之前,连教会用调也不统一。1750年之后。大小调成为音乐之调性基础。
在G弦上……
TOP
26#

写段顺口溜。

             三字经。
  
    文明吵,议论好,
    动动手,用用脑。
    谁对错,不重要,
    爱乐心,不会老。
在G弦上……
TOP
27#

f兄,

    你说的不错。你对权威及已成的公论“且不管有几分正确性”。提出质疑。我很赞赏。並叹服一个年轻人有丰富的古乐知识。
  
   巴哈不是音乐形式的改革者,也没有新的发明。但是,对从9世纪起700年间不断成熟已无发展余地的复调音乐。他有总终与终结的功劳。他的音乐既富于那个时期的特点。又适合于所有时代,为全人类喜爱。
   他的教学作品尤为重要。他是属于全世界的。

   这是我对巴哈多年后的认识,其实,正如2216兄所言:“他能让我在烦乱的时候回到平和的状态………”这就够了。也祈福音乐给了我们这样一种力量。

   希望能从这些考证上回到到生活中。也写些本帖开篇那样的听乐纪实。相信你一定更精彩。
在G弦上……
TOP
28#

f兄是音乐学系毕业的吗。

   本不想再谈这类问题了。但既点了俺的名,不回复似不礼貌。

  希望f兄认真看一下本帖开首主题篇。想必你不会不明白吧。

  在针对性发言时,请先弄清对方的基本立意。及对方的所有观点。  

  否则就成了堂吉、柯德,乱砍乱舞了。
在G弦上……
TOP
29#

耳听、心领、神会。论巴哈,

煮酒论巴哈,上天入地任人评说。酒宴终鸟散,只留千古不绝绕樑音。
P100026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1/21 20:00:36 上传)

P1000261.jpg

在G弦上……
TOP
30#

回来就好。回到巴赫。从此把巴哈改为巴赫。

                     书归正传,俺简约地画个编年史玩儿:
                  《一》 西方音乐的源。

    1、缪斯在帕耳那索斯山上创造了音乐。而郝耳墨斯发明了里拉。里拉用纯四度定弦,可以弹三种调式。后来忒耳潘德把里拉改为七根弦,还整了一套记谱法。开办了有史以耒的第一个音乐学校。。。“都是神话,不知真假,概不负责”。
    2、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数学家哲学家,又是音乐理论家用数学的方法耒玩出个“毕律”。《五度相生律》这下可把音乐与科学哲学扯到一块了。
    3、诗人忒斯匹斯在歌舞中引进一个演员,並有合唱和领唱对答。就算是歌剧的起头吧。希腊悲剧全盛时,已经有了半唱半说的宣叙调。伯里克利“当官的”在雅典造了最早的音乐厅。
    4、古罗马皇帝尼禄是最早自命不凡的艺术家,而最早的音乐理论家叫博埃蒂乌斯。他的《音乐艺术》,据说对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的音乐有深刻的影响。

                                   源头简述至此。都是抄来的。
在G弦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