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也谈巴哈,《一次听感记实》 [复制链接]

查看: 43522|回复: 226
11#

55楼IUB:

    技术,内含;形、神……等等这些关系属文艺理论,亦即美学研讨之事。本人也长时间学习琢磨这个问题。如要在帖中讨论,确有困难。
  音乐是个筐。任何人都可以往里装任何东西。这就是为什么除学习本专业外,亦需要有多种知识、経历、体验的原因。也才会有“功夫在诗外”之说。
  难点在于,想象往往是形象的连接,既不能完全用概念陈述。又不是混沌无物的。这种想象怎么进八一个音乐家的作品及演奏中的,其实,连艺术家本人也说不清。一个人的知识、经验、经历、所见所闻、都会无形地影响一位音乐人的创作。
   但是,这决不是说你可以把欢快的音乐演奏成葬礼,把圣咏唱成芭蕾舞曲。音乐的基本要素只会使你产生相关的联想。而不是毫无依据的胡思乱想。
   C大调的调性是开放光明的,上行音阶只会给人积极向上的感觉。这是任何一个音乐人与欣赏者都明白的。谁也不会有反向的感觉。除非他是音盲。“如色盲辬不清红与绿那样。”
   因为年轻时也有过同样的问题。啰嗦几句。祝学习顺利。
在G弦上……
TOP
12#

海涛兄:

     巴赫的音乐怎么来的?

   是巴赫用手在谱纸上一个音符一个音符的写出来的。“很可能用鹅毛笔” 。嘿嘿…答对了可得奖一块桂花糕哟。
在G弦上……
TOP
13#

施兄早5俺晚九:

     辩证法呀,施兄的小诗,告诉我们:不要去追求永恒,也不必去贪大。一粒沙不小,一朵花够美;心平气和才是我们应该去努力的。

   回到巴哈,音乐之父让人们说了三百年了,还会说下去。说的对与不对,靠不靠谱,都会说下去。
   我说巴哈的音乐中没有上帝,有的是对上帝的敬畏与虔诚。
   我说巴哈的音乐中没有煽情,有的是平和与宁静


   我说巴哈的音乐中没花哨,有的是质扑与精准。
   我说巴哈的音乐中没有自巳,有的是美好与他人。

    我把这些赞美献给这位缔造近代音乐的伟人,也愿天下的受众用真诚去对待心领。
    阿门………
在G弦上……
TOP
14#

     相信施兄的文字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感言。

    康德的那句话曾令年轻时的俺震惊。也曾数次仰望星空。“内蒙的星空确实高远、深遂”。引起的也确实是敬畏,甚至有些恐惧。
    我想康德是想让人们暂时忘却现实,进八一种博大的幽思中,去体会身外之上。
    后面那个内心道德的法则。对于现代人而言恐怕很难了。那种深入自身之内最深处的能力早巳消灭怡尽了。
在G弦上……
TOP
15#

继续回到巴哈。

    巴哈初期的作品“魏玛时期”及后一段“莱比锡时期”多为宗教目的所做。说实话,似俺等非教人士,确难领会那份虔诚中才有的感动。听的最多的还是巴哈在克腾时为宫廷乐队及庇护人“如勃兰登堡”所做的种种音乐。

   记的很清楚,很早很早以前听到的是“G弦上的咏叹调”。这首曲子是德国小提家威廉密改编自巴哈的“D大调第三管弦乐组曲”中的第=组曲。
   说是改编,其实旋律是一模一样。害的俺对着音响一句一句地对照了一番。听完原曲想想那首小提琴独奏。意境大大的不同。小提琴象一个无比虔卑的人在神壇前深深地由灵魂深处发出的咏颂。当然,俺认为威廉密也功不可抹。那种内心的独白非小提琴为佳,而又非G弦上才更显深沉动人。
   这些年耒,每每听到这个曲子,都不由地感慨,有时心脏好象会收缩一下。不是那种感动的眼要湿了,而是人忽然变呆了。“容老纳意淫一下。”
   而乐队版的“咏叹调”是很典型的巴洛克小夜曲风格。主题缓慢、平稳。弦乐群的复调与通奏低音共同使这一深沉的旋律上升为一种普世的颂歌。虽少了个人内心咏唱之感,但多了平静、幽深。
    同样为后世仍至今日被经长演奏的还有带有华丽的宫廷舞曲风的第三组曲“加沃特舞曲”。“华而实,丽而不腻”。

     希望有喜欢古诺改编巴哈“圣毋颂”的乐友也来谈几句。这也是俺多来迴绕心中的名段子。
在G弦上……
TOP
16#

哈哈,好玩。

     各位仁兄真是有趣至极,连谈哲都要言毕称西腊。
   俺倒是受启于东西方自古之别:古希腊哲人众多,非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双秀。最好玩的莫过于犬儒派。俺曾幻想过那种生活,如济公般神游四方。处处无家,处处家。也不会有媧居这类问题产生了。但又叹于太苦太穷亦太脏。
   古希腊文化之辉煌一直照耀至今日,其理性之光更是人类自身之阳光。其艺术之水也浇灌着世世代代。
   回身望去,孔孟的道德说教,只会束缚天下百姓。孔老弟子三千,自已活的想必滋润。有些模糊哲味的老子还当过县令,综观之下,别说修学並重了。几千年朝代更迭,全在玩计与策。整个一个心计大会萃。

    老朽胡言,乱语图个开心。各仁兄继续煮酒…
在G弦上……
TOP
17#

     哎哟,偶的天哪,f兄不会是剃了光头,身披紫袍,念起経了吧。“开个玩笑,不要介意啦。”

  “ 回到巴哈。”这句话可不是俺说的。是现代音乐的大大的大师斯特拉文斯基的一个口号。现代派是对音乐上的浪漫主义的反叛为起点的。他们打出了巴哈的大旗。但是他们並没有回到古典主义或回到巴洛克。他们借用了巴洛克的不少好玩艺儿。“如新古典主义时斯的斯氏,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如乌木恊奏曲,很好听哩。”。
   又如普罗可非耶夫的第一交“古典”。摸拟海顿的交响乐维妙妙肖。曲式、结构、和声、音型。但形式之下跳着的还是一颗不安分的现代心。
   而勋伯格干脆回到巴哈十=平均率的起点,重起炉灶。整出个十二音序列。“天哟,世上有几人能五花大绑去爭运动冠军”

   这音乐的莱肴真是越来越难作了呀。所以,各位乐友仁兄。万不可只认巴洛克、古典、浪漫。现代派的碟子里盛的可是人类极高极难智慧与技术的美味哟。只是这美味人们吃的太少,吃不惯。有的辣味重了,吃一口很嗆人。可是这莱里有好多料是巴哈老爷的东西呢。
在G弦上……
TOP
18#

说的累了,歇一歇。看看cD片。

Biber的安魂。与布里顿的弦乐。
P1000242.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0/1/19 20:45:44 上传)

P1000242.jpg

P100025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1/19 20:45:44 上传)

P1000253.jpg

在G弦上……
TOP
19#

夜色烛光,意象皆不清。

巴哈B小调弥撒与勋伯格升华之夜。
P1000247.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0/1/19 20:50:43 上传)

P1000247.jpg

P100025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1/19 20:50:43 上传)

P1000252.jpg

在G弦上……
TOP
20#

好听的双簧与同样好听的乐队

巴哈的双簧协奏曲与新古典的二位大师,马克思、里格,及兴德米特。里格的莫扎特主题变奏是用的莫钢奏331第一乐章。由此可见现代与古典间並无鸿沟。
P1000246.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1/19 21:00:02 上传)

P1000246.jpg

P1000251.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0/1/19 21:00:02 上传)

P1000251.jpg

在G弦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