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与坛友“shazi2000”聊音箱DIY(((逐日补充内容))) [复制链接]

查看: 13609|回复: 85
31#

顶DIY ,期待高手间的交流
只要期望不是太高,DIY乐在其中
TOP
32#

原帖由 胡敏强 于 2009-12-19 21:15:00 发表
音箱是音乐和器材的舞台,音箱是系统的基础。但是,从指标上却很难找到有音乐味有旋律感的单元和音箱,优秀的音箱只能通过具有音乐的和艺术的心灵去感悟、发现和有艺术地发挥。


胡兄发了不少帖,最有见地的就是这个帖了!!!

音响器材的指标好很重要,但往往并不代表声音就好,这是个很有趣的事。

我在前面就说过,丹拿的42和ATC7就是指标好、声音也好,所以成名。

中国能做指标的专业人士很多,老浦东认识不少很牛很有名的专业人士,经常吹嘘自己的指标比外国名牌更好云云,可声音一听就露了馅,现在这样吹的大师很少了。

把技术指标做好只是个工匠,在做好指标的同时能把声音也做好才是大师。

期望谭工能成为这样的大师!!!
欢迎访问淘宝店: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842906440f6f98c0679d50b162e7a065.htm
TOP
33#

回复 30# 胡敏强 的帖子

    个人愚见:指标是做音箱的基础,如果离开基础去空谈音乐味和旋律感那只能是缘木求鱼。
讲一个我亲历的小故事吧:
    那是八年前,汕头一好友PEN自创音响品牌,委托我做50对双6.5"落地音箱。调试完成后,PEN带来某电台知名音响评论大师验收。大师拿出全洋文的几张CD,有小提琴、钢琴、交响,可单单没有人声,也许大师觉得用人声鉴别音箱有失身份和水准。
   大师将每张碟挑一轨播30秒就出结论了:钢琴不丰满、提琴不纤细、交响没有层次……。PEN发话:谭工你负责好单元和箱体就可以了,我带一只箱自己去调试,分频器设计不麻烦你了。
   三天后PEN与大师驾到,接上带上“调试好的音箱”再次播上次带来的碟,教导我如何欣赏音乐的精华,告诉我什么样的声音才是正确的。
   我问PEN:“需要测试一下指标吗?”答:“指标是看的,音箱是要拿来听的,免了吧”。我明知道这简直是胡闹当然不能对朋友不负责任,如是坚持一定要测试,理由是:如果指标达不到“国标”我们厂家是无论如何不能够生产的。PEN一边摇头一边跟我走进测试室。测试结果:频响曲线从700Hz—4000Hz出现一个巨大的深谷,落差近30db,且高频段比中低频段高进10db。
    我直言不讳的摆出自己的观点:按照国标要求,如果在有效频宽范围内达不到+4/-8db的要求,我们不可以出厂。
后来……。
    作为专业从业人员,我的理解是:有了好的指标声音一定不会难听,好听的一定指标优秀。好指标是骨头,将对声音的理解融合到设计中那是补充血和肉。
注册品牌GMA:G—黄金、M—音乐、A—音响,用心创造黄金品质、音乐品味、音响产品。
TOP
34#

回复 32# 老浦东 的帖子

不敢奢求成为“大师”,只想老老实实做好指标,勤勤恳恳将自己对声音和音乐的理解融入到产品中。至于是好是歹用户评判。做音箱每一个细节都对“声音”有影响,所以只能够勤勤恳恳;而且还只能够逐步完善,一条漫长的没有尽头之路。
注册品牌GMA:G—黄金、M—音乐、A—音响,用心创造黄金品质、音乐品味、音响产品。
TOP
35#

回复 31# sanhu 的帖子

我不是DIY玩家,而是以此为业养家糊口,当然也是“兴趣”二字把我引上了这条崎岖之路。DIY音箱是“蜀道难”绝大多数人是劳命伤财,而且最可怕的是由DIY所引发的“盲人症”、“自大症”、“狂人症”。
注册品牌GMA:G—黄金、M—音乐、A—音响,用心创造黄金品质、音乐品味、音响产品。
TOP
36#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37#

作为专业从业人员,我的理解是:有了好的指标声音一定不会难听,好听的一定指标优秀。好指标是骨头,将对声音的理解融合到设计中那是补充血和肉。
========================================================


“有了好的指标声音一定不会难听”,是的,但是也不一定好听,中国缺的是“好看”又“好听”的音箱。因为只有好看又好听才是世界级的产品。

呵呵,我的一位老友在国内音响界很有名气,经常参加国内外有关喇叭和音箱的各种会议,他的特长就是玩曲线,各种有关音箱的疑难问题到他手里都可轻易搞定,很多业内著名企业都曾请他指导,他的实验室里的各种“仿制品”曲线比国外原产的更好,但是他做的音箱并不好听。呵呵呵----------

谭工比较注重理论而轻视实践,这是一把双刃剑,有很多“小事”是会大大影响“声音”的,等到回头时,可能几十年过去了,也可能没有时间回头了,老外的音箱“好听”其实就在于对“小事情”的大重视,外国的功放、声源也同样如此,“解剖”大家都会,可音响器材的“好声音”却很难通过解剖而“悟道”,要知道,天价器材的零件并不“高贵”,高贵的就是“声音”,那才是价值千金的宝贝呀!!!
欢迎访问淘宝店: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842906440f6f98c0679d50b162e7a065.htm
TOP
38#

夜老酒喝完上来胡说一番,此帖老浦东就不再鸹噪了。

谭工加油!!!
欢迎访问淘宝店: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842906440f6f98c0679d50b162e7a065.htm
TOP
39#

谭工加油,烧友更喜欢您的实惠又好听的箱!
TOP
40#

虽然我不懂技术,但我觉得在音响这一领域,要出好声音其实不用什么高科技的,关键还是细节的处理.但说来容易,但真要解决好这些影响声音的细节却并不容易,这需要长期的大量的不断实践,慢慢摸索,这需要极大的毅力和耐心,是一项又苦又累的工作,并不是很多人愿意去做的.在这一点上我是比较佩服老浦东的.打蛇打七寸,他抓住了要害,力使在刀刃上了.
最后编辑cy795 最后编辑于 2009-12-20 10:49:48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