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首版敲击卡门>聆赏心得( 部分)
(詳見
http://www.av199.com/thread-272030-1-1.html)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比才的歌剧《卡门》,不仅因为故事题材本身具有很强的情绪张力,更因为比才的生花妙笔所打造出的动人心魄的乐章。每每听到都让人有动静相宜的双重享受,热烈时宛如脱缰的野马一样,充满着狂放不羁、热情如火的电力,委婉时仿佛幽静的湖水一样,轻泛着优雅迷人、浪漫细腻的涟漪。这段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洋溢着强烈对比美感的乐章,也成了无数一流管弦乐团乐于诠释的作品之一。前苏联作曲家罗季翁谢德林(Rodion Shchedrin)改编的《卡门组曲》更是大众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在市面上流行的诸多版本中,前两天有幸淘到了两张不同年代录制,无论是演奏水平还是录制效果都堪称顶尖级的版本。
这张名为《卡门组曲/驼背的小马组曲》的专辑,算是迄今为止,个人认为水平最高的一张《卡门组曲》(又叫《敲击卡门》)专辑。作为前苏联作曲家罗季翁谢德林(Shchedrin)独具匠心的创意之作,这段组曲的最大特点是把打击乐融入了比才的经典歌剧《卡门》的主体乐章之中,营造出风情万种、富于变化的强动态效果。这个由前苏联著名指挥家罗日杰斯特文斯基(G. Rozhdestvensky)指挥、波修瓦歌剧院管弦乐团(BOLSHOI THEATRE ORCHESTRA)演奏,录制于1968年的版本无论在音场的深度和广度、音质的弹力与厚度,还是在单体打击乐器的表现细腻度与鲜活度上都树立了一个典范级的形象。在俄罗斯国家档案库里沉睡了40年之后,这张早在黑胶唱片时代就备受推崇的录音终于让当年发行了首版黑胶唱片的俄罗斯的著名古典发烧品牌——旋律唱片公司 (Melodiya)推出了它的CD版。令人惊叹的是,不仅没有丝毫时光流逝后的陈旧感,反而比后来演出的许多版本不知鲜亮生动了多少倍。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这段家喻户晓的《开场舞曲》(Dance),拉丁音乐集火热和浪漫与一身,融娴静与动感之美于一炉的特点,在这段乐章中有极为充分的表现。热闹铿锵、节奏鲜明的打击乐配上光滑如丝的弦乐,时而喷薄而出,时而潺潺流淌,那种行云流水中夹杂着俏皮生动的旋律形态真是让人着迷得不知所以。
弦乐的力度和弹性,在这段名叫《卡门上场与哈巴涅拉舞曲》(Carmen's Entrance and Habanera)的乐章中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随着脍炙人口的《哈巴涅拉舞曲》旋律出现,相信即使没有看过《卡门》这出歌剧的人,也会感觉熟得不能再熟了,这首歌曾被香港电影《野玫瑰之恋》选为了插曲,并成为一首在港台地区乃至整个华人圈里影响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国语时代曲经典——《卡门》。这段乐曲也是整个乐章中动静结合得最好,瞬间情绪起伏落差幅度最大的一段,罗日杰斯特文斯基(G. Rozhdestvensky)指挥波修瓦歌剧院管弦乐团演奏的这版完全无负于这段乐曲本身所拥有的盛名,绝对算得上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那种动静转换之间的情绪张力显得饱满丰富,勾魂摄魄,活脱脱一幅女主人公卡门的风情写真。
充满喜悦感的《鲍莱罗舞曲》(Bolero)可谓尽显简洁明快之美,整个乐段的演奏给人一气呵成、畅快淋漓的感觉,打击乐表现出的律动感尤其令人鼓舞。整个录音无论是音场感、层次感还是细腻度都叫人拍案叫绝。
归根到底,钱多斯版的《敲击卡门》在强化乐器单体效果上给人的印象更为深刻,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发烧片,而首版最优秀的地方莫过于各部分的分寸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尽可能保留原作的神韵,因此在整体的听感上略胜一筹,不仅仅是一张音色达到发烧级的唱片,更是一张艺术水准极高的标杆级古典唱片。最后对比这段《鲍莱罗舞曲》,就更能体会到两者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