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yilinliulin
施奈尔贝
原帖由 zlot 于 2009-9-4 19:13:00 发表It may be that when the angels go about their task praising God, they play only Bach. I am sure, however, that when they are together en famille they play Mozart. -- Karl BarthKarl Barth 是 20 世纪
原帖由 mzl 于 2009-9-4 19:39:00 发表这个题目咋一看总给我一种关公战秦琼的感觉,似不搭界。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09-9-4 20:01:00 发表这个评论是中肯的,莫扎特和巴赫根本就不能比,把他们放在一起比就像把男人和女人比一样——巴赫,莫扎特,贝多芬代表着音乐上的三个路向;巴赫是“知”的一面,莫扎特是“情”的一面,贝多芬是“意”(意志)的一面。这三个人基本上把人性中最基本的三个方面给搞齐了,他们是等量齐观的。我本人是极不喜贝多芬的,但我没什么问题,乐圣也没什么问题。
原帖由 万众 于 2009-9-4 20:16:00 发表 对后浪漫及现代的很多大师而言。巴哈,莫差特的音乐可以用简单这个词“单就总谱谱面做技术分折时”。 但世上万物,最简单的也往往是最艰深的。艰深之处不在人的技巧,而在那种难以言传的神韵。 同意关于巴哈是人写神,莫扎特是神写人的说法。就某种角度去看,此说很有道理。莫差特的分寸。平衡、已做至完美。而完美是上帝的代名词。所以专家,巨匠们惊叹何以只活了三十岁出头的人,能把音乐把握至匪夷
原帖由 610 于 2009-9-4 20:29:00 发表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9-9-4 16:42:00 发表 原帖由 江月 于 2009-9-4 16:38:00 发表巴赫绝不难懂,只要心境相近,任何人都会被巴赫打动 难就难在这个心境相近,听懂巴赫需要岁月的沉淀。 听莫扎特同样需要岁月的沉淀,听到最后绝不会只是“优美”二字,或许莫扎特的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9-9-4 16:42:00 发表 原帖由 江月 于 2009-9-4 16:38:00 发表巴赫绝不难懂,只要心境相近,任何人都会被巴赫打动 难就难在这个心境相近,听懂巴赫需要岁月的沉淀。
原帖由 江月 于 2009-9-4 16:38:00 发表巴赫绝不难懂,只要心境相近,任何人都会被巴赫打动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09-9-4 21:29:00 发表大提奏鸣,弦乐管乐七重当然好,但这种水平的我们在其他作曲家那里也经常能听到,并不是乐圣的过人之乐。据说最能代表乐圣水平的是钢奏和弦乐四重奏——遗憾都听不下去。
原帖由 yilinliulin 于 2009-9-4 22:46:00 发表我认为:儿童也能听巴赫,也能弹巴赫,而莫扎特是**听的,也只能是**弹的。莫扎特即便是把音乐写作游戏,那也是**玩的游戏。莫扎特的音乐看似透明高洁,但谙熟人生的苦痛。而巴赫浩渺的音符层层叠叠,看似晦涩艰深,但巴赫从不在音符中流露人生困苦,以此儿童也能从巴赫那里取得绿叶青葱。当然,巴赫那巍峨的对上帝的崇敬,又不是小孩子能懂得的,因为18岁之前的小孩子不必进教堂的。(**是网络警察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