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718192021222324» / 3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笔记本电脑都是好转盘!!! [复制链接]

查看: 118366|回复: 312
201#

算了,不讨论了,没人从道理上来说明,都是在说‘我曾经如何如何,你信不信?’
我当然相信,但是这没意义。毕竟你听到了什么我们并不知道,你听着是,那就肯定是。
我自然也不能反驳,不过既然是讨论,拿出一些证据来才是最好的吧。
【最后再重新说一次,音质和音效是两码事,音质,就是声音质量,是由本身记录的信息决定的,是一种对比性的东西,是不可听的东西,是纯数据的东西。而音效才是现在耳朵听到的东西,别再混为一谈了。】
TOP
202#

哈哈哈,HI-FI就是新潮的形容词最多!!!

音质不好,会有好淫笑吗???

中国音响最大的问题就是理论和实践不能相辅相成地结合起来。
欢迎访问淘宝店: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842906440f6f98c0679d50b162e7a065.htm
TOP
203#

电脑声卡声音太差

远不如CD机
TOP
204#

原帖由 gpspda 于 2009-9-2 13:53:00 发表
其实我很想设计一个试验,让那些传说的金耳朵们蒙上眼睛去录音室转转,随便动几个推子,看他们能听出来是箱子换了还是推子换了,甚至什么都不换,让他们反复听十遍。
我敢打赌,金耳朵会栽的。  


金耳朵即便栽了也不说明差别不存在。盲听看似公正其实不科学。

设黑咖啡(清咖)的颜色为100,纯奶颜色为0;现有两杯奶咖,略有浓淡差别,一杯颜色为71,一杯为69,让你过目后一杯一杯分别拿上来问你是71那杯还是69那杯,十遍里面你有几成答对的把握?要是答错说明两杯奶咖浓淡是一样的吗?

盲听与其说考的是听觉的灵敏度不如说考的是听觉的记忆力,还有就是经验。

盲听3遍全对我有9成以上把握,5遍就只有6、7成把握了,5遍以上就我这水平基本上跟瞎猜一样了。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205#

玩音响是两方面的事,一是耳朵听力的不断提高,另一点就是器材的不断提升,两者都很不易。

器材更是需要整个系统的均匀提高,任何环节,包括线材都会影响系统的水准,很难,也很有玩头。
欢迎访问淘宝店: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842906440f6f98c0679d50b162e7a065.htm
TOP
206#

我喜欢试验比喻,我不是说差别不存在,而他们听到的究竟是咖啡多还是纯奶多?人的听觉器官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东西,有的人对高频敏感,有的人对低频敏感,不同人来说好听的标准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所谓的‘通透’‘圆润’这种说法是非常不合常理的。做过后期的人都知道,同一首歌录音之后最好要休息一段时间再做后期,因为人的耳朵非常容易因为疲劳而失去敏感度。
【咖啡和奶的试验应该针对有些人提出某个比例的更合适,而你对比例进行调整,来确定他们真是否能够看出细微的差别,你的试验本身就和我们讨论的东西完全不同。】
TOP
207#

改天我也试试
TOP
208#

原帖由 达尼小太子 于 2009-9-3 10:13:00 发表
远不如CD机


大哥,我在说电脑当转盘用,声卡是后面的事啊。
欢迎访问淘宝店: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842906440f6f98c0679d50b162e7a065.htm
TOP
209#

回复 206# gpspda 的帖子

我想说的是烧友所谓有很大改善或变化其实都是1-2%里面的事,并不容易分别。咖啡和奶也只是比喻。

盲听比较正确的做法是ABN,即任何时候还可以要求重听A或B,真有经验的烧友可以做到十拿九稳。不是烧友恐怕根本就懵里懵懂了。

通透感和圆润感都是存在的。只是烧友大多执迷于这些细微的东西反而丢掉了音乐未免可笑,但说这些听感不存在不符合事实。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210#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09-9-3 10:52:00 发表
玩音响是两方面的事,一是耳朵听力的不断提高,另一点就是器材的不断提升,两者都很不易。

器材更是需要整个系统的均匀提高,任何环节,包括线材都会影响系统的水准,很难,也很有玩头。


浦东兄有试过盲听吗?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