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作为融入永恒的艺术
苏东坡在其名篇<前赤壁赋>的结尾处讨论了永恒的问题,使这篇文学名篇有了点“形而上”的意味,虽然只是那么一点点,也使它显得如此与众不同。苏老前辈是这么说的:若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若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于是,“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借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我们人类是唯一需要意义才能生存的动物,也是唯一在生着时就知有死的动物,这点使偶们显得与一般的动物如此不同,于是我们有了“形而上”的困惑或追求——尤其是在偶们填饱了肚子以后。永恒到底是什么?难道你会以为它真是活到一万年或者长生不老吗?——像道家所追求的那样。我理解,永恒是一种感觉,如果你有了这种感觉,那么就在瞬间达到了永恒,或者说“我与永恒撞了个满怀”,它灵光一现地呈示了它的尊容;修道自然能达到这种境界——但我说过,那对我们一般人太难了;那些“禅”来“禅”去的人,你道他们在求什么?有没有一个最简单而又快捷的法子让我们得见“永恒”之真颜,那就是音乐,在它无所不是又一无所是的声音中,它曾数次向偶展示“永恒”的灵光乍现。于是,偶“喜而笑”,回家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