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位昔日通信攻城师眼中的CD音源 [复制链接]

查看: 62674|回复: 276
11#

笑话

hopeman你以为自己谁啊,回我的帖子也不忘攻击他人,看看你自己以往的帖子,到处人身攻击,真不知道你这论坛博士是怎么得来的。
我第一次发贴,蒙谁害谁了?有这么大能量吗,值得你这么激动?说实话你这点技术水平和发言水平,做我徒弟我还嫌弃呢,我好歹曾是个DISIGNER,你以为CCIE是什么,洋鬼子的服务员而已,还引以为为豪呢,丢不丢人。这么多年了这点判断力还是有的。
你给我扣帽子,我也给你扣顶帽子:
看看以往的帖子和凭直觉,你和这里奸商有什么利益关系吧?
最后编辑未仔的贱骨头 最后编辑于 2009-06-14 00:00:05
TOP
12#

这样也闹得起来  无语。。。。。。。。。。。。。。。
TOP
13#

实在不懂,所以没有发言权~ 但却确实感受过不同CD机间明显的差别~ 作为也“算”搞技术的人,也非常对其中的关键技术比较感兴趣~~

我觉得楼主做为一个有电子产品设计经验的工程师的意见,还是值得一听的,但我也非常希望,既然楼主有这样的专业知识基础,能有机会深入了解一下CD机设计的思路与技术细节,再来给我们大家讲解一下~~

这样不仅会更有说服力,像我这样不懂又渴望了解的人就更有福了~~!
TOP
14#

打了几个字就发现已经吵成这样了,不必吧。。。

楼主既然把这个问题当做一个纯技术问题来讨论,就别太在意非技术的说辞了吧。。。

我们还很期待楼主其他有关技术方面的高论呢~~
TOP
15#

路过看完  涵养 素质 暴露无遗
如果您只想永远做个雇工, 下班的汽笛可以让您停下手中的工作, 如果您想开创一番事业, 那汽笛仅仅是您重新思考的信号.
------亚靈
TOP
16#

很簡單一個論點,電子產品設計工程師全世界很多,日本大廠很多,美國也很多,歐洲也很多.............。

那樓主想到的,為什麼別人都想不到?

再建議一下,樓主不妨設計一下關鍵的線路等等供大家下載diy也可以的。
◎請多用夏威夷自古流傳下來的「荷歐波諾波回歸自性法」--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這四句話來靜心以及和人分享,一定會讓你富在工作。
◎「張明彰博士的故事」局部內文—
「.....華人是一個很奇怪的族群,他們可以為自己的汽車添上最好的汽油,為房子做最好的護理,可是對自己的身體健康就不捨得投資。」
TOP
17#

到了夏天大家火气都大起来
多喝点王老吉吧~~
TOP
18#

我想到了,别人也想到了

我看CD机的角度,是专业对民用的角度。大型专业设备很多时候不太计较价格,只是专业设备的材料成本、开发成本和售价的关系,牵涉到方方面面,不是三言两语能下结论。大多数情况下,开发人员是必须考虑成本问题的,尤其是大量使用的民用设备,材料成本基本上是首位的,可以说CD机就在此列。
这些问题,肯定不是我一个人想到了,很多发烧友和设计师都心知肚明,但勇于革新的设计师肯定不多,绝大多数肯定把成本放在首位。
至于楼上的叫我设计一个电路供大家下载和DIY,不会又是扣帽子吧。我可以设计这样的电路,但是谁会感兴趣?我自己都不感兴趣。不感兴趣为什么要讨论,我认为凡事不必拘泥于形式,认真本质比什么都重要。一些简单的道理,有很多人长期都不明白。也许我自己也还不够明白,所以才来这里讨论啊。
现在更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一发贴就有人激动万分呢,如此激动又如此有实力的人,完全可以心平气和地讲讲大道理啊,不要攻击几句后就没下文了,而且除了重复的人身攻击还是人身攻击。
TOP
19#

总结:

1.Jitter问题。这是一个民用级标准,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现有的技术可以“尽力而为”去治标但不能治本,除非把标准修改,向专业设备靠拢,那样价格一般也水涨船高。
2.处理好模拟部分的“缓冲-低通-放大”。有很多方法,商品机里的设计千奇百怪,多数CD没能避免运放的错误应用。我的看法是缓冲和LPF避免使用运放,电压放大可以使用运放,当然最好全部用分立元件。本质上分立元件和运放是殊途同归的,只是运放多数是基于工业应用的设计,开环增益极高,外围设计对转换速率影响极大,在音响电路上使用不慎很容易造成问题,从而使音质恶化。
3.电源。这方面前面忘记说了,可以参考高级的CD机。一般就是多路电源供应,在杂波滤除和降低内阻方面下足功夫。接地回路要科学,业余DIYER的一点接地是最高级的做法。
器件方面不能马虎,不比数字电路,变压器、滤波器件、晶体管、运放、耦合电容、退耦电容对模拟部分的影响极大,因为它们其实都是音频回路的一部分。实际上模拟电路的器件并不多,少而精并不难。电子管不在讨论之列,因为它是音染相当大器件,用在CD和前级的话,很容易让声音偏离中性,当然了也视乎设计,我看到很多有名的电子管前级电路都用了多管和深度负反馈的设计,也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吧。
最后编辑未仔的贱骨头 最后编辑于 2009-06-14 01:06:02
TOP
20#

这位通信工程师既然如此精通数字技术

自己做台CD来看看啦~~~是不是也能像他的理论知识那样头头是道?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