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旧情未断,又添新乱! [复制链接]

查看: 9529|回复: 44
31#

好多是看的爽,心里眼红!
TOP
32#

大卫在美国DECCA发行的唱片有不少的,其中有几张精彩的小品DGG应该是没有的。
另一个出黑胶的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31849.aspx
TOP
33#

老兄,你贴的DECCA这张,是单声道的吧(编号DL开头后面四位数字,照片太小不是很确定)。我记得这个封面是施耐德汉50年代的单声道录音,罗斯邦德指挥(当然,我可能记错)。而立体声那张是伊索尔斯泰特指挥的,六十年代的录音。这样比不说明问题吧。

我前面说的是DECCA五十年代初的压片,不包括后来立体声的。立体声时代,DGG主要是委托MGM在美国压片了。

原帖由 yilinliulin 于 2009-5-20 23:47:00 发表
我对比过Decca和DG各自的Schneiderhan的莫扎特《第四》小协,不管是压片的精致度和出来声音的饱满度、琴音的颗粒完整度,都是DG强。另外,DG的唱片有一个优势,就是内套的装帧度超越美国Decca,而且美国Decca只在美国发行,只在美国听众中流传,所以美国以外一般见不到。而美国人使用唱片是出了名的马虎,所以留下来的唱盘如今品相好的几乎很少,而欧洲人听过的唱片,尽管时间过去了40-50年,但唱片的品相和状态确如人们常说的NM,声音的保障胜过美国片。还有就是美版Decca使用的片基赛璐璐质地偏硬,而DG的稍软,出来的声音DG密集度高、频响宽,反映在小提琴录音上显得琴音更浓郁。
最后编辑qsyd 最后编辑于 2009-05-21 07:39:39
TOP
34#

兄弟,有时候也不能一概而论,有时候单声道也很不错,建议一块收了,特别的时候,例如卡拉斯早期单声道的录音,她的状态够好,而录制立体声时候反而不如以前,所以,嘿嘿,我们大家都要努力挣钱买储存空间咯....
原帖由 yilinliulin 于 2009-5-20 22:11:00 发表
觉得买得太滥了,即便房间再大,也不需这样买,将来淘汰也要一张一张往外搬啊。原则上,一个录音有立体声发行的,就不应该去买单声的。里奇的几张都是有立体声版的,美国大Decca的几张好像都是从DG转的版权。
TOP
35#

Y兄似乎并不排斥单声道录音,他排斥的既有单声道又有立体声压片的情况下买单声道的。

原帖由 古典黑胶38度 于 2009-5-21 7:54:00 发表
兄弟,有时候也不能一概而论,有时候单声道也很不错,建议一块收了,特别的时候,例如卡拉斯早期单声道的录音,她的状态够好,而录制立体声时候反而不如以前,所以,嘿嘿,我们大家都要努力挣钱买储存空间咯....
[quote] 原帖由 yilinliulin 于 2009-5-20 22:11:00 发表
觉得买得太滥了,即便房间再大,也不需这样买,将来淘汰也要一张一张往外搬啊。原则上,一
TOP
36#

怎一个“乱”字了得!

原帖由 诱惑最后的基督 于 2009-5-20 13:50:00 发表
我的心都碎了
怎么没有轮到我有这样的好事啊
55555
TOP
37#

原帖由 gsg168 于 2009-5-20 17:02:00 发表
楼上大侠应贴张红色盘芯上来啊

这是我淘到头版之后出的二版照片,封套是一样的,随便看看啦。
另一个出黑胶的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31849.aspx
TOP
38#

原帖由 waither 于 2009-5-20 16:01:00 发表
这些拿到国内来倒卖,一笔不小啊


如果是这些品种为主,可能销售周期会比较长。
TOP
39#

看得舒服,心理羡慕,转让时请广而告之。
TOP
40#

原帖由 qsyd 于 2009-5-21 6:32:00 发表
老兄,你贴的DECCA这张,是单声道的吧(编号DL开头后面四位数字,照片太小不是很确定)。我记得这个封面是施耐德汉50年代的单声道录音,罗斯邦德指挥(当然,我可能记错)。而立体声那张是伊索尔斯泰特指挥的,六十年代的录音。这样比不说明问题吧。

我前面说的是DECCA五十年代初的压片,不包括后来立体声的。立体声时代,DGG主要是委托MGM在美国压片了。

[quote] 原帖由 yil


不错,是疏忽了,Decca那张是Rosbod指挥的。我认为美国Decca发行的海飞茨录音倒是特别珍贵,我只找到那张格什温。
超级歌剧迷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