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克伦贝勒的立体声版贝交真的那么失败吗? [复制链接]

查看: 7612|回复: 41
1#
近日买了一套克伦贝勒58年—64年录制的贝交全集LP,今天洗了一张贝六,等家人都不在家打算静静的欣赏,克伦贝勒一共录制过很多版贝交,最早是在1933年洛杉矶录制的(据说这是克伦贝勒最好的版本,其中贝三英雄交响曲特别有名),因为我听音乐很注重音效,所以早期单声道的版本我是不愿意听的(唯一只听过完整的福特文版贝九是单声道),所以看到这唯一一套立体声版的克伦贝勒贝交全集就毫不犹豫买了,这首贝六是克伦贝勒在1958年录制的,耐着性子听完第一乐章后心里在琢磨着,这是美丽的田园吗?怎么和我一贯听的贝姆版、瓦尔特版、甚至是卡拉扬63年版区别那么大?听贝姆的贝六就好像在阳光明媚的早晨踏着美丽的乡村小路,欣赏着黄黄一片的油菜花,小鸟在歌唱,一切是那么的清新、放松,克伦贝勒的这个版本却让人觉得是走在荒凉的干草地,安静的一切,一个老人在艰难的行走,步伐虽不算沉重,但却感觉孤独~~~~~这是怎么回事?是我的理解能力有问题,还是克伦贝勒当时的意境让人感觉是如此的沧桑?
      我都没勇气在继续听下去了~~~~立体声版的克伦贝勒贝交难道没有亮点吗?
分享 转发
TOP
2#

克伦佩勒的立体声贝交只有这首田园让我感到奇怪。不是“反感”而是“奇怪”。这么说吧,瓦尔特给我的感觉是大自然的美景,伯姆是恬静的村庄,卡拉扬是一派欣欣向荣的劳动景象,而克伦佩勒的演绎在我眼里浮现的是机械化农场的景象....拖拉机啦,收割机啦....真是奇怪的感觉
TOP
3#

这个田园的确非常沉重,闷骚的可以
TOP
4#

经历过大灾大难的克伦佩勒此时的身体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演绎风格吧
据说晚年某次音乐会上老人在指挥席上睡着过
TOP
5#

我与楼上两位的感觉正好相反。Klemperer的田园给我一种追求永恒的安宁的感觉(末乐章的这种感觉尤为明显),就像第九交响曲追求永恒的快乐那样。

回楼主:这里有一篇R.Osborne在留声机上发表的一篇评论,希望对楼主欣赏这套贝交有帮助。(需要简单注册)
http://www.gramophone.co.uk/gramofilereview.asp?reviewID=9008003
TOP
6#

原帖由 Haffner 于 2009-2-6 2:11:00 发表
据说晚年某次音乐会上老人在指挥席上睡着过


这个故事有意思,请问能给出出处吗?想看看原文。
TOP
7#

谢谢大家都不睡觉,我有信心继续听下去了,我对贝多芬的音乐很有感情,是他把我拉向古典之门,大师的演绎各有特点,只是突然遇到个太特别的让人感觉很怪而且郁闷~~~以我的性格,比较喜欢节奏更轻快一些,虽然我也比较喜欢朱里尼,他也是个慢节奏的主~~~但有味道~~~
TOP
8#

Klemperer慢的非常具有逻辑性,整体性,浑厚深沉的风格非常耐听啊,他的晚年立体声贝多芬在灵动方面确实有些缺失,但整体功力还是非常深厚的。
欢迎光临上海小古唱片屋: http://shop37048759.taobao.com/
http://gustav.taobao.com
TOP
9#

克伦的立体声版贝交靠的就是他独有的逻辑性,可能凭着固有美学观念会与他的演绎有强烈冲突!
TOP
10#

喜欢的人很多啊。我有个朋友十多年前出了单声道的克伦英雄,换了张立体声的。让我很郁闷,早知道就接下来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