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Naxos的廉价好东西 [复制链接]

21#

原帖由 channelchina 于 2009-1-27 10:42:00 发表
原帖由 qianlufei 于 2009-1-27 0:20:00 发表
曾买过一张新西兰什么乐团演奏的马斯涅管弦乐作品,大倒胃口。不客气地说,那个乐团根本就不具备演出能力,太失水准了。从此就很少收他家的碟。
我也是因为曲目而购买该公司自己录制的一些东西。拿索斯自己的东西良莠不齐,好的好,不好的确实是充数,有些东西无论录音和演奏都很粗糙,感觉是录完了

楼上说得极是,我还是收一些老辈大师的,年轻一辈很少买。
EMT 982
JBL K2 S9800
ARYE K 1XE
DANIEL HERTZ M5
TOP
22#

原帖由 qianlufei 于 2009-1-27 0:20:00 发表
曾买过一张新西兰什么乐团演奏的马斯涅管弦乐作品,大倒胃口。不客气地说,那个乐团根本就不具备演出能力,太失水准了。从此就很少收他家的碟。

因为一张碟就否定一家公司?错过无数优秀精彩难得的立体声录音知道么?
我收遍了Naxos录制的Lutoslawski,Penderecki,Gorecki等波兰现代作品;Bax,沃恩威廉斯的英国现代交响曲全集,还有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韦伯恩等等,也有不少巴赫,莫扎特,舒曼,舒伯特这些传统作品,以及马勒、布鲁克纳全部交响曲都收全,甚至还有中国、日本现代作品,绝对无一败笔,精彩极多。而且越是收得多越是觉得在浩瀚的Naxos音乐世界里自己的渺小。
最后编辑CJ御姐控 最后编辑于 2009-01-29 09:45:28
欢迎光临上海小古唱片屋: http://shop37048759.taobao.com/
http://gustav.taobao.com
TOP
23#

拿索斯简直就是音乐作品的宝库。半年前收了一张他录制的老柴三部舞剧选段的钢琴版,这张唱片美不胜收,让我对这些熟悉的旋律有了一种全新的欣赏体验。
TOP
24#

上海书城福州路的naxos唱片竟然都没了刚刚发现哎……
TOP
25#

这张波斯顿小协也是很棒的。
PISTON小协.JPG (, 下载次数:344)

jpg(2009/1/29 22:14:40 上传)

PISTON小协.JPG

TOP
26#

御控姐批评得对

现在我又开始收他的碟了。但还选择较严,比如科达伊的海顿四重奏就全收。NAXOS的东欧作品和东欧乐团确实不错,但其他可选择的公司也多,比如CPO公司出版的斯洛伐克室内乐团的古乐版海顿交响曲,可惜买不到啊。我买碟是完全凭兴趣的,喜欢的人和乐团就都收,不喜欢的人,比如阿什肯那吉、帕尔曼之类,就只收盗版的。
EMT 982
JBL K2 S9800
ARYE K 1XE
DANIEL HERTZ M5
TOP
27#

原帖由 音乐的奉献 于 2009-1-29 21:03:00 发表
拿索斯简直就是音乐作品的宝库。半年前收了一张他录制的老柴三部舞剧选段的钢琴版,这张唱片美不胜收,让我对这些熟悉的旋律有了一种全新的欣赏体验。

TOP
28#

我对NAXOS的看法是除了常规曲目,其他的都可以考虑。
TOP
29#

回复 22# CJ御姐控 的帖子

维特那套马勒挺惊喜的,还有沃恩威廉斯那张7,8交,简直试音碟的典范!!
TOP
30#

原帖由 lvzhou 于 2009-1-30 12:24:00 发表
原帖由 音乐的奉献 于 2009-1-29 21:03:00 发表
拿索斯简直就是音乐作品的宝库。半年前收了一张他录制的老柴三部舞剧选段的钢琴版,这张唱片美不胜收,让我对这些熟悉的旋律有了一种全新的欣赏体验。



请告之唱片编号,便于预定,非常感谢!!

NAXOS,我的最爱!绝无夸张,尽管我收藏的都是环球三大和百代.
TOP
31#

channel说的很好,“古典音乐的演出和录音都面临着市场的危机,造成这个危机的是唱片公司和艺术家经纪公司,以及艺术家自己,他们三者中无一不是急功近利,贪得无厌,只想赚钱,不愿意三者联合起来去培养新的消费群体,而且三者之间又不团结,各怀鬼胎互相利用而不是相互支持互相帮助。连很多乐团的演奏者都视演奏为干活,连音乐学院里的师生很多都视音乐为赚钱工具,市场自然在萎缩。”这一段我有不同意见。

古典音乐到今天这个状况。主要原因不在于供方,而是需求出现了问题。相比克莱斯勒的那个年代,如今的人们能够听到古典音乐的机会要大100倍都不止;能够熟练操作乐器和歌喉达到相当水平的音乐家也同样远远大于从前。我们可以批评音乐家的质下降了,但音乐提供的综合水平则未必下降,我认为还有上升。

问题的关键还在需求上。拉赫玛尼诺夫就抱怨过收音机让人们远离了音乐会和音乐厅,区区一个收音机就有如此能量,遑论后面的电视机、互联网。如今的人类不需要在音乐中驻足疗伤,我们只需要信息,哪怕被信息溺毙也在所不惜。

古典音乐的真正复兴,需要人文精神首先复兴。万人争看百家讲坛、明朝那些事,我觉得就是一个好兆头,起码比前几年清一色股票养生色*情八卦强得多。好多老外说古典音乐复兴要看中国,没准他们还真说对了。
TOP
32#

Naxos的成功之道,和中国制造业简直如出一辙。管你市场千变万化,我就认准廉价成本这一招。环球索尼50%的成本都花在大腕和大团上面,拿索斯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即便是wit这样的御用指挥,拥有浩瀚的录音,自己也并没有从中获得多少利益,其他人更不用说了。

拿索斯的老板海曼说他还有几十万小时的音乐可以录。这首先是说我们还有几十万小时的新音乐可以听(拿索斯最大的贡献是告诉大家二三流的音乐家的音乐,其实并不差),其次也说明他有本钱以低成本运营这几十万小时的音乐。。。在一个供大于求的市场上寻找更便宜的乐团并非难事,没准2010年我们就可以看到上交的拿索斯面世了。

作为Naxos的忠实拥趸,对于其万年不变的封面设计实在是深恶痛绝,“收藏感”全无。而这和成本实际上没什么关系。DG画廊系列的成本也不过如此,看上去就好很多。这些年Naxos的封面略有改观,但还是没有质的变化,只能说海曼根本无意做出精品来,能用就行。
TOP
33#

原帖由 bbc4 于 2009-2-1 9:48:00 发表
channel说的很好,“古典音乐的演出和录音都面临着市场的危机,造成这个危机的是唱片公司和艺术家经纪公司,以及艺术家自己,他们三者中无一不是急功近利,贪得无厌,只想赚钱,不愿意三者联合起来去培养新的消费群体,而且三者之间又不团结,各怀鬼胎互相利用而不是相互支持互相帮助。连很多乐团的演奏者都视演奏为干活,连音乐学院里的师生很多都视音乐为赚钱工具,市场自然在萎缩。”这一段我有不同意见。

古典音
BBC4 谢谢你的直言不讳,把我想说的问题说得更清楚和明白。实际上,供乐者和消费者对古典音乐今天的现状都有责任。我们把音乐家、音乐家经纪公司、唱片公司作为供方;把听众、媒体、演出承办者、社会和政府作为受方。前者A,后者B,A与B之间在今天可以说就是赤裸裸的生意买卖关系。今天的音乐家,从知识结构及文化素质、艺术修养及艺术家气质、对音乐的虔诚及对音乐职业的心态,都无法和20世纪80年代之前甚至更早的时候比。要达到一个音乐艺术所要求的艺术家,需要的东西很多;而需要达到一个商业目的所需要的“艺术家”,说实话的,大家都看着呢,需要多少东西呢?从现在出名的这些音乐家身上我们就看得清清楚楚。再说受方B,莫扎特、贝多芬之前及之后直到德彪西和拉威尔这些时代,听古典音乐(更确切地说是严肃音乐或者艺术音乐)的听众都是些什么听众,这些听众的素质又是如何?肖邦与乔治桑、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跳出他们私人关系而言从供与求来看,就知道那时的音乐活动环境如何了。古典音乐自古就是高级的,不是一般人能够创作和演绎的,也不是用来愉悦所有动物生理器官的娱乐音乐。想从事古典音乐,要上天给天赋和对音乐的敏感及热爱+后天的执着和热爱,只有那些离开了古典音乐就不能活的人才具备从事古典音乐并最后有所成就,也只有那些离开了古典音乐就觉得生活无意义的听众,他们才是真正的消费者。AB二者之间什么时候相互肝胆相照互为知己,音乐才有魅力,否则就是逢场作戏。
今天,在崇尚自由、民主和个人价值为重的时代---我称它为“me generation"(唯我独尊的时代,发展下去也许就是无政府时代),人人从我为中心来看问题和诠释价值,难得agree to disagree到一个高的层面俯视看问题。社会结构在裂变,一切都在变,今非昔比。古典音乐本身就是小众文化。这还不能用曲高和寡来定义它的社会功能,如果AB之间的文化知识和品味级别差异大,那就会出现曲高和寡;如果AB之间这种差异不大,就不存在。巴赫时代的宫廷音乐、教堂音乐、李斯特、肖邦时代的沙龙音乐甚至音乐会,我就觉得不存在曲高和寡,只存在谁是A谁是B。今天,国家大剧院开张了,政府想用这个建筑来展示中国今天的文化实力和国家形象,音乐会的时候,常常票卖完,去听音乐的,有的上半场听完就走了。遇到名家来演出,那更是一票难求,看完了之后四处炫耀,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去看了这场音乐会,如果听到一句:“哇!你好友品味”,那一定是心里美滋滋的。音乐演出过程中乐章甚至是多几个休止符的乐句之间,都拍掌,手机、四处走动等等。这样的AB关系,那就是曲高和寡。再好的音乐家上台演奏,当发现下面的听众是装模作样,连附庸风雅都不会,那台上的他(她)自然会想:“你把我当妓女,那我就把你当嫖客”,这种逢场作戏的音乐会哪里来音乐?
古典音乐就是奢侈品,人人可以向往,但是不是人人能够享受到。只要是坚持向往他,最终你多少可以享受到。我曾经遇到过很多卖古典唱片的售货员,卖了多年的古典音乐唱片,为了向顾客介绍,他们都得听和了解,时间长了,也就喜欢上了。我知道的有好几个,现在商店关门了,自己却成了爱好者和唱片消费者。
与肖邦、李斯特那个时候的古典音乐听众相比,他们都是听现场的,我这样以听唱片为主的听众,有点像玩法拉利玩具汽车的在和开法拉利跑车的比谁懂法拉利跑车。就是这样的感觉。我很渴望去听现场音乐会,请允许我偏执一秒钟,在国内听音乐会,经常的感觉就是我参与集体嫖娼,非常难受。难得听到一小段安静的演奏,突然有人说话、或走动或手机想,这时台上的演奏者被从音乐中拖出来无奈地继续演奏。这种感觉是很难受的。想吃新鲜肉,不是注水了就是人工饲料喂的,只好吃罐头(听唱片)。
要让音乐成为音乐家和听众共同的分享的享受,需要双方的真诚和支持。我倒是提倡举办些沙龙音乐会,可能是最好的现场演奏。我如果是一个演奏家,我肯定愿意收1000元为10个真正的爱乐者演奏,也不愿意收10000元为看热闹的或者假贵族们演奏。
www.channelclassics.com (试听300多款录音片段)
http://shop34588457.taobao.com/ (网上购买)
TOP
34#

原帖由 bbc4 于 2009-2-1 10:24:00 发表
Naxos的成功之道,和中国制造业简直如出一辙。管你市场千变万化,我就认准廉价成本这一招。环球索尼50%的成本都花在大腕和大团上面,拿索斯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即便是wit这样的御用指挥,拥有浩瀚的录音,自己也并没有从中获得多少利益,其他人更不用说了。

拿索斯的老板海曼说他还有几十万小时的音乐可以录。这首先是说我们还有几十万小时的新音乐可以听(拿索斯最大的贡献是告诉大家二三流的音乐家的音乐,其实
说得好!!拿索斯是高瞻远瞩。环球唱片公司等是开回锅肉“精品店”,就那么几盘菜,就那么些厨师,用明星厨师招揽吃客。拿索斯是开食街,天下那种菜饭都有,只炒作菜品,不炒作厨师。先培养吃客,吃客吃出水平和要求了,他再推出精品菜肴。这是利己利人的营销策略。而一些诸如,Channel Classics(就算我做广告吧),APR,Pearl,Wergo、Alia Vox,Orfeo等唱片公司,他们却是独辟蹊径,走一条别人无法复制的路,开特色菜馆,反正你要吃这道菜,只有我这里的厨师做得出来,菜和调料也只有我才有。这也很好,我认为。可恶的是那些如某些火锅店将向前客人吃过的火锅底料汤处理后又拿来卖。几大唱片公司翻来覆去搞再版和拼版CD和这些缺德火锅店没有两样。我们看看小唱片公司每年推出多少新作品录音和新艺术家的录音,而这些百年老唱片店,年年推出的都是新封面老录音,即便有几个新艺术家的录音不是从别人那里看着别人卖得正火抢过来的(如Decca从Pentatone抢过来的Julian Fischer,DG把朗朗从Telarc整过来等等),就是让艺术家自己找钱来挂名出版(日本的那些DG EMI日本艺术家,中国的黄梦拉、以及上海久隆与EMI合作的秦立巍、薛伟等等)。在这样的形式下,艺术家不成为艺术匠和音乐商人也不行了。在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下,有几个听众不是用眼睛听音乐的?看到报道谁好就一哄而上。我们应该学会区别介绍和推销。我并不以此来给自己脸上挂彩。我是在推广Channel Classics,但是其公司不好的东西我从来也不漏了积极介绍。别人好的东西我也从来不因为我推广CC而厚此薄彼。凭音乐感染力和自己听过的感受为依据推荐给别人仅做参考。音乐如菜肴,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再好的厨师也难于解决众口难调的问题。所以,交流的目的是互通信息和心得,有时遇到知音,有时遇到持相反观点的,这都很正常。争论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和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争吵和骂架就不好,百弊而无益,在美好的音乐作为背景下,用颤抖愤怒的手指猛敲键盘,多扫兴,哈哈。
像这样与BBC4的交流很舒服,开思路,长知识。
最后编辑channelchina 最后编辑于 2009-02-01 14:20:43
www.channelclassics.com (试听300多款录音片段)
http://shop34588457.taobao.com/ (网上购买)
TOP
35#

好辩!好文!。。。。。。
静听后续!!!
Der Zeit Ihre Kunst , Der Kunst Ihre Freiheit.
The art for the time , the freedom for the art.

TOP
36#

原帖由 小小奴家 于 2009-2-1 8:59:00 发表
原帖由 lvzhou 于 2009-1-30 12:2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音乐的奉献 于 2009-1-29 21:03:00 发表
拿索斯简直就是音乐作品的宝库。半年前收了一张他录制的老柴三部舞剧选段的钢琴版,这张唱片美不胜收,让我对这些熟悉的旋律有了一种全新的欣赏体验。

[img]http://www.na

还不知音乐的奉献说的是不是这张
naxos8.570418
TOP
37#

回复 36# lvzhou 的帖子

还不知音乐的奉献说的是不是这张------对了,就是这张。演录都很精致的四手联弹老柴舞剧选曲。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拿索斯,录音都不错。
双钢琴_缩小大小.jpg (, 下载次数:193)

jpg(2009/2/2 20:36:51 上传)

双钢琴_缩小大小.jpg

TOP
38#

channel兄的爱乐之心真是可嘉。就我个人来看,倒不觉得贝多芬时代的听众有多么了不起,而今天的观众就如扶不起的阿斗。

文化这东西是在变化的,贝多芬的年代有他的文化,我们这个年代也有我们的文化。你我觉得贝多芬的文化需仰视才得见,充满纯粹的人文主义情怀;如果让昨日大师重生,没准他们也会喜欢上如今的文化。贝多芬很可能觉得这个年代的人们做了太多他想做而做不了的事情,个个特立独行,艳羡不已;而莫扎特会为了这么多好玩儿的事情兴奋得睡不着觉。

记得从前的一片帖子说痴迷古典音乐的人往往在现实中牢骚满腹,冷眼看人云云。我觉得话糙理不糙。迷恋古典音乐的人,不少是对当今文化不满的人,在昔日的文化里面找到了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是迷途者。你非要说是众人皆醉我独醒我也没意见,这样想心情好一点。反正无论在哪个年代这样的人都不少,孔子他老人家想的是尧舜禹,朱熹他老人家想的是孔子。我最近也去了国家大剧院的现场,也觉得很难受,很尴尬,也决定以后不去现场了。但是我并不愤怒。音乐厅的大门是敞开的,有需要这种文化的迷途者去朝圣,也有不需要这种文化的人去走过场、贴金、猎奇,这很正常。。。。换个角度说,少男少女们可曾在港台天王巨星的现场音乐会中感受到channel兄的气愤,觉得有谁影响了天王巨星的发挥?肯定不会。因为天王巨星们的文化正当其时,是主流;冷眼看人的你我即便去长歌当哭也没有什么效果。

Naxos也好,channel也好。很早就意识到古典音乐的轮回到了,必须另辟蹊径才能熬得到它的第二春。一个是竭力压低成本,另一个索性放弃大众市场,成为奢侈品专攻niche市场(channel兄勿怪)。从经营上来说都是正确选择,也都有机会笑到最后。就我个人而言,目前还是很不争气地见到大包子就挪不动步子,将来连大包子都没有了,到底是Naxos还是channel,我不很清楚。
TOP
39#

NAXOS可能是靠压低演出酬劳

来赚钱的,WIT就抱怨他替NAXOS录了那么多音,只赚了吆喝。
EMT 982
JBL K2 S9800
ARYE K 1XE
DANIEL HERTZ M5
TOP
40#

我倒是觉得拿索斯的封面是个成功的封面设计,容易记住,大大的商标,白色底上写明了作曲家、曲目,还有演奏者,一目了然,旁边在加上一个不错的画(有时这画还不错,估计再好点成本就上去了),哪怕你觉得很土,它也是土得有性格。就像DG的大黄标一样,看起来也是很土,不过地位颇高,看着心里感觉就不一样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