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210F shinelb 的帖子
今人对巴赫的诠释,古乐流行。戈贝尔、平诺克、苦一肯等等在古乐学上贡献巨大。在听过这些人的代表作,最终还是回到使用现代乐器的卡尔.李希特。20世纪以来对于巴赫的理解,总是存在着一个诠释学的难题:某某的诠释符合巴赫及其时代音乐的本来面貌吗?兰多夫斯卡、来昂哈特、比尔司马他们都在寻找最佳的方式,不乏很成功的例子。但谈到古乐复兴,很大程度上应该不只是形式的模仿,而应该是巴赫精神的回归。由于教士家庭出身以及长期在教堂从事音乐工作的经历,使李希特深具路德教派的知识和体验,这些为他演绎巴赫音乐提供了深厚的基础和巨大的动力和高尚的使命感。李希特演绎的巴赫作品呈现出端庄、壮丽的效果。节奏合理,乐句精致,表现出强烈的宗教式的沉思与升华。李希特曾说:“这种演绎法矫正了19世纪那种感情过多、极度主观的演奏,去除了感情化的诠释,产生了净化的效果。”60年代至70,是李希特演奏的巅峰时期,这一阶段的演奏具有令人屏息和赞叹的戏剧性与巨大张力,充满对现世的否定和对彼岸世界的向往。巴赫音乐的庄严瑰丽,在20世纪的卡尔•李希特手里获得了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