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黑胶乐趣--------关于友友马的一切。 [复制链接]

查看: 12737|回复: 60
1#
日本大导演岩井俊二,是我最喜欢的日本导演了。
情书,四月物语,以及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岩井俊二的电影往往非常青春,非常浪漫,大提琴大概也是如此吧。
电影里的莉莉周是个备受少年喜爱的歌星,电影的主角是少年,而不是莉莉周。
现在也是一个崇拜明星的时代,即使在古典音乐已经很落寞的今天,还是有一个大提琴家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他就是马友友。

马友友生于法国,长于美国,流淌着中国的血液。
一个人的命运可能真是早就注定了的吧,在中国日益强大的今天,我们连古典音乐的明星也同时拥有了。
就让我从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开始关于友友马的一切吧。


马友友的签名。

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第二辑,演奏状态很投入,呵呵。

注意:几乎大部分马友友的唱片封面,他都穿白衬衣,黑西装,加领结。
cbs的马友友系列唱片封面设计的非常统一,一整套完整的包装阿。

这个签名的唱片,得自于国外,所以大致这不是中文签名吧,不知道他会不会写中文他的名字?
(这些年他很重视他在东方的fans,应该中文名字是会写的,不过我没有,呵呵)

慢慢吹吧,听一张吹一张,边听边吹,比较有感觉。
另,我都是黑胶,一个cd都没有,希望论坛里马友友的爱好者,大家一起来吹,一起来贴,哈。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黑胶乐趣--------关于友友马的一切。



1955年马友友生于法国巴黎,父母都是音乐家,1962年马友友家去了美国,他在朱利亚音乐学校和哈佛大学学习,1978年,他获得fisher(就是那个音响牌子)奖,从此成名,这是他的第一张重要唱片(之前他作为乐队成员录过几张唱片,其实马友友的音乐天才表现的也不晚,很早就见过卡萨尔斯,举行过不少独奏会),finzi协奏曲,这时候他用1722年产的goffriller大提琴。

finzi,1901-1956,这首协奏曲做于1951-1952年。实际上以我的听感,这首协奏曲不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种。
协奏曲的第一段比较激昂,但按照我的感觉是有点不知所措和急躁,太长了。
第二段慢板,一如所有大提琴协奏曲,比较悠扬婉转,但又有点不安,也比较长。
第三段已开始缓慢至极,然后大提琴开始带动舞蹈,就一下子都活了,这个乐章比较轻快,有点舞曲风格,是最好听的一段。
整个曲子没有什么特别让人过耳难忘的章节,我相信应该是马友友的演绎推动了这个协奏曲的知名度,这个时期的马友友刚出道,琴声还不够厚重,但琴声中的确是已经有了自己明显的特点,说他东方神韵也好,的确是已经有了自己的风格,这个曲子少见到其他版本了。

与这个曲子类似命运的,杜普蕾的那首monn,在杜普蕾的演绎下,也是相当不错,题外了。

和这个曲子类似的还有一首,就是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类似之处在于,同样长,呵呵,占满整张lp。

lyrita这个公司以出品英国作曲家音乐为主,录音不错,只是名家不多,马友友这第一张唱片算是lyrita中较有名的一张了。
最后编辑shanxz 最后编辑于 2008-10-29 23:09:19
TOP
3#
威傲音响

回复: 黑胶乐趣--------关于友友马的一切。

原帖由 shanxz 于 2008-10-29 22:26:00 发表
[attachimg]115210[/attachimg]

1955年马友友生于法国巴黎,父母都是音乐家,1962年马友友家去了美国,他在朱利亚音乐学校和哈佛大学学习,1978年,他获得fisher(就是那个音响牌子)奖,从此成名,这是他的第一张重要唱片(之前他作为乐队成员录过几张唱片,其实马友友的音乐天才表现的也不晚,很早就见过卡萨尔斯,举行过不少独奏会),finzi协奏曲,这时候他用17


有这张CD,这曲子还可以听听。
TOP
4#

回复:黑胶乐趣--------关于友友马的一切。

这张LP封面最牛的是那个大金印,霍霍,CD版是绝对没有的
不知其他CBS碟是否也是这样?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5#

回复:黑胶乐趣--------关于友友马的一切。

江月兄说的这个大金银是指cbs唱片右上角的那个吧?
关于这个大金印,我的经验是,cbs美国版基本上都有这个大金印(指数字录音,盘芯为蓝底的)。
cbs数字碟大致有两种:
1、棕色底盘芯,在封面上中位置会有数字唱片的标记;
2、蓝色底盘芯,(我感觉这个蓝色底设计还是相当漂亮的,比棕色盘芯漂亮),封面基本都采用第一章图片那种右上角有红蓝相间的斜条纹的。
马友友的cbs唱片从80年开始,已进入cbs数字时代,大概到80年代末还有黑胶发行,cbs这个时期在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等国家都有发行,个别后期唱片美国版不很多见了,其中有一张马友友的日本旋律唱片,见过加拿大版,一时没拿,现在都有些后悔,呵呵,玩黑胶是这样,一定要随缘份了,这也是玩黑胶的一个很大的乐趣。
TOP
6#

回复: 黑胶乐趣--------关于友友马的一切。


马友友正式进入殿堂,应该从1980年的这张唱片开始。
1980年,马友友签约CBS,还没来的急在cbs大展拳脚,欧洲的dgg唱片公司就为其录制了这张唱片。
20来岁的穆特(她13多岁就被老卡看中了)、年轻的马友友、cbs的另一位钢琴家zeltser,三个新一代被老卡集合在一起,录制了这张贝多芬三重协奏曲,这也是我见过的马友友在dgg唯一的唱片。
众所周知,10年前,1970年左右,卡拉扬招集大卫、老罗、李赫特和柏林爱乐乐团合作为EMI录制过一版相当经典的贝多分三重协奏曲,被视为一大盛事,且被广为认可。
10年过去了,真的回头去看,曾经的三位白发搭档已故去的故去,年迈的年迈,不知道这时候的老卡有多少感慨和怀念。
也许,这位指挥皇帝真的对这部作品是充满深情的,10年后想起当年的盛况,他发觉了三位新一代最好的演奏家,再录了一遍这首伟大的三重协奏曲,向当年的朋友们致意。
也许,如果上帝还能让这位指挥皇帝再活10年的话,他还会再录一次这个作品,也许。。。。。。
然而1989年,皇帝去世了。

很多人认为在强势的皇帝面前,协奏曲中的独奏家总是处于被动和服从,因而不能突出所谓协奏,但无可争议,10年前,老卡他们干的不错。
这一次的录音,三位年轻的演奏家再次表现出了对这位皇帝的尊重。
我觉得这张唱片制作的非常好,老卡应该不会对这次合作抱有遗憾,他证明了他自己的眼光。
他一路带大的穆特,在他去世后,俨然已经羽翼丰满。
年轻的马友友,从此开始了真正的独奏音乐家的道路。
(sorry,钢琴家我不认识,也没有他其他专辑,呵呵)

我觉得这张碟不错,我有不少贝多芬三重协奏曲的唱片,这张应该可以列入我的前5个选择之一。
dgg的录音,对于大乐队作品无疑是相当优秀的,整张唱片录制的非常均衡,老卡指挥下的柏林爱乐和三个演奏家非常均衡(那个钢琴弹得也好听),呵呵,反正我不懂音乐,不再吹这个啦。

马友友的cbs时代就要来了。
TOP
7#

回复: 黑胶乐趣--------关于友友马的一切。


插一本书先,马友友的音乐人生,宁夏人民出版社,美国人写的,学生翻译的。
写作水平和翻译水平都不很高,估计写的人为了吃马友友的知名度,翻译的人为了混口饭吃或者交翻译作业。
在书本快过时,但实际上不应该过时的今天,可以凑合着看看。
TOP
8#

回复:黑胶乐趣--------关于友友马的一切。

期待大哥对友友马的两版《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评价。
I LIKE SEA,I LIKE BACH。
TOP
9#

回复:黑胶乐趣--------关于友友马的一切。


呵呵,楼上的兄弟可以先谈谈自己对于马友友大无的感觉。
我想这个帖子基本按照马友友的唱片发行时间一个一个的介绍,到大无可别太着急,可能还需要不少时间,我听一张写一张,自己小结,所以帖子可能会比较慢。
其实我很怕评价各个版本的大无和小无,虽然我有很多版本,但其实我并不懂得音乐,只是瞎听,凑热闹,喜欢这个有点小资的玩意而已。纯属音乐外行。
大家别介意,想说啥就说啥。
最后编辑shanxz 最后编辑于 2008-10-31 14:49:13
TOP
10#

回复:黑胶乐趣--------关于友友马的一切。

感觉典雅、优美,像谦谦君子。不知是否东方血统使然。呵呵
I LIKE SEA,I LIKE BACH。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