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只相信宽松是物理特性使然 [复制链接]

21#

回复:我只相信宽松是物理特性使然

高频的宽松也跟喇叭口径有关? 你要几寸的高音喇叭才觉得宽松? 铝带的高音怎么算口径?

我之前早说过, 宽松是全频段的事情, 绝不仅仅局限在低频, 如果你始终认为宽松就是低频的事, 大家基本点已经不同了.

关于低频, 我一直没有说箱体的问题. 不少人把眼光局限在喇叭的口径上了, 我在这里提出一个问题: 有多少人重视喇叭后面的箱体容积的问题呢? 落地箱和书架箱的差别, 不仅仅是喇叭口径的问题, 还有箱体容积的问题. 另外, 象EGGLESTON WORKS 的旗舰IVY, 外面看起来3个12寸的喇叭, 里面却藏了6个12寸喇叭助推, 这些因素是不是也要考虑呢?

我提这个观点出来, 就是给大家讨论. 但现在看起来, 好象动了部分人的奶酪, 包括某些修喇叭的. 修过的喇叭, 已经不配对了, 谈什么都多余!

我个人玩什么东西也被人拉出来说事, 这一点我实在不明白, 我在广州每周玩两天小书架, 在东莞每月玩一到两次大喇叭. 平时有空就出去流窜, 大喇叭小喇叭不挑食. 只不过提出一个问题出来讨论. 有必要这么上纲上线吗?!
逗你玩儿
TOP
22#

回复: 我只相信宽松是物理特性使然

Rogers




Studio3与Rogers Studio7同系列,不同系列的LS1,同场PK。大喇叭,小喇叭,哪个宽松舒展?
你有你讲...俱有俱讲...哈哈...真系...

                                        鸡 同 鸭 讲
TOP
23#

回复:我只相信宽松是物理特性使然

真正的宽松的确需要全频段,否则下宽中上不宽,那感觉更难受
TOP
24#

回复:我只相信宽松是物理特性使然

高分析力的宽松也非常困难. 模糊一点的系统往往显得"宽松"

燃在烧兄的天朗, 到昨天晚上为止, 彻底玩好了. 现在也是全频段的宽松. 但系统价格已经是箱子的10倍了. 以前箱子刚进家门的时候就是比较典型的下宽上不宽.

所以我在想, 一个系统, 要真正玩好, 玩出9成以上效果, 系统的价格到底是箱子的多少倍.
逗你玩儿
TOP
25#

回复:我只相信宽松是物理特性使然

起码功放是箱子的3-4倍吧
TOP
26#

回复: 我只相信宽松是物理特性使然

原帖由 ray_ji 于 2008-10-22 15:49:00 发表
高频的宽松也跟喇叭口径有关? 你要几寸的高音喇叭才觉得宽松? 铝带的高音怎么算口径?

我之前早说过, 宽松是全频段的事情, 绝不仅仅局限在低频, 如果你始终认为宽松就是低频的事, 大家基本点已经不同了.

关于低频, 我一直没有说箱体的问题. 不少人把眼光局限在喇叭的口径上了, 我在这里提出一个问题: 有多少人重视喇叭后面的箱体容积的问题呢? 落地箱和书架箱的差别, 不仅仅是喇叭口径的问



既然兄谈的是全频宽松,那么离得开大口径的单元么?

中高频的宽松度与口径大小的关系远不如低频的宽松度和口径之间的关系大。

你在那个帖子提出的观点是“与系统的控制力有关,与口径大小无关”,并没有提到箱体容积的问题哦。
最后编辑SMERT 最后编辑于 2008-10-22 18:16:03
TOP
27#

回复:我只相信宽松是物理特性使然

"宽松是全频段的事情, 绝不仅仅局限在低频,"。我认为是高论,顶并支持楼主的观点。
TOP
28#

回复:我只相信宽松是物理特性使然

除非脑袋进水了
TOP
29#

回复: 我只相信宽松是物理特性使然

原帖由 若飞公子 于 2008-10-22 15:39:00 发表
丹拿大口径专业喇叭在东方电视台二号录音室里就有,何兄有机会可以去欣赏一下  


就是嘛,所以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富胜兄听过这么多好东西,还会玩这种文字游戏,况且包括单拿在内,世界上任何牌子都是东西越贵,声音越好,单元越大,单元数量越多,这根本没有讨论的意义。(小口径阵列单元其实也是变相增加推动空气的单元面积,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是大口径。)

宽松虽然没有严格的定义,但是大多数人自然而然会联想到中低频。有人和你说高音宽松,你会不会觉得怪怪的?为什么不说高音延伸好、润泽有厚度,这样是不是容易理解一点?

说到高音的“宽松”,你听过大系统里面重播的小提琴就知道了,小音箱实在太单薄,很多细节、空气感、泛音、水分都没有了。小提琴变成了一根丝,而缺少活灵活现的形体感。

每个大音箱都有小口径高音单元,完全能够达到小音箱对于高频的重播水准,而且加上大多数大音箱都是3分频设计,高音单元承担的工作量实际上比书架箱少,可能工作状态更佳。但是小音箱没有大口径中低单元,同样的活,干的人少,每个人自然会累一点,何谈宽松感。这就是为什么推好了的系统里面(包含环境因素),不考虑品牌各自的特点,大喇叭无论是细腻度、顺态、宽松度、总体听感是全面压倒小音箱,小音箱没有一项可以赢。(同一品牌比较,排除口味因素,举例来说,单拿C4-C2-C1)

我这里不是鼓吹大系统,考虑到实际预算,系统其他因素的匹配,环境限制,有些情况下小音箱能够发出更好的声音,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比如我觉得15平米,可能C1比C2,C4更合适。但是30平米,有条件的话,当然上C4。差老远了,其实这也是废话,价格差老远了!
最后编辑kevinlove 最后编辑于 2008-10-23 15:31:15
TOP
30#

回复 10F QUAD34 的帖子

不是15"18"比10"慢,是系统搭配问题,太小房间放大喇叭调整难度增大。
TOP
31#

回复: 我只相信宽松是物理特性使然

原帖由 海阳 于 2008-10-21 19:06:00 发表
不否认小喇叭可以宽松,但是大喇叭可以更宽松。

支持玩大口径的专家,至少是有实践有心得的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