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发烧向后转
98年我专门去看“广州国际视听(精品)器材展”,见到刚刚推出的“写真Ⅱ号”,一下子迷得不得了,不惜6千大元买回了家,搭配了很多功放,也没有获得满意的声音,一直用一台朋友自焊的胆机应付,后来在论坛上有一篇火热了一年多的帖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就是谈论艺术家6.6的那篇,其中有说6.6和写真Ⅱ号是绝配,于是我又买了6.6,听了近2年,有一天我去音响店和老板聊天,他正在放一张我熟悉的唱片,就是“英格玛—乌兰巴托的爸爸”,当第四首“朱迪娜娜”响起时,我大吃一惊,怎么里面很响亮很清脆的鼓声在我的系统里很微弱很朦胧,于是,我知道我的系统有问题,还是搭配不好的问题,接下去,又走上了换器材的漫长道路,十几台的CD机比拼,十几台的功放比拼,十几对的音箱比拼,不知不觉,比来比去却是一些老家伙占了上风、、、、、、
十几年的发烧路途象兜圈一样,春去秋来,没有遗憾,只是感恩,现在应该是只有音乐没有器材的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