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复制链接]

21#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个人认为,声音是否有“宽松、大气的感觉”与扬声器口径(相对)大小没有必然的关系。宽松、大气的感觉只与能否轻松快速且较完美地跟随信号反应并有效地推动空气产生声波振动有关。瞬态响应优良,动态响应没有明显压缩,且频率响应平坦的扬声器箱,声音就一定会宽松、大气。玩障板的朋友都有体会的,同样的扬声器单元,玩障板箱的声音常常就会比玩普通音箱的声音来得较“宽松”并给人声音自然的感觉,但是这绝对不是因为他(障板箱)的低频下潜很深的结果,而是扬声器箱(障板)的特点是“顺性好”,顺性好的音箱(设计)就能使扬声器相对更快速地做出“瞬态响应”,能够快速跟随信号并还原出相对更多的“声音信息”,声音密度感自然就更好…………



低频下潜的“深度”当然与扬声器口径大小有关,但是“宽松大气自然”的听感的确与口径和低频下潜深度无直接关系。不要把他们混为一谈了。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2#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一点 于 2008-10-11 10:38:00 发表
哈哈!这贴子 真够水的。如果和口径无关,那干脆连3寸单元都不用,就用一只1寸高音做全频算了 ,没有听过大单元的朋友就不说了,那些用过听过,尤其是那些使用过顶级大单元的人也这么附合,去误导没有用过优质大单元的朋友是不是太不地道了。那广场用的大箱子是为在家里用的吗?那是为了制造气氛用的,是要求要有声压的!!!!LPD的那东西我听过,要就价钱来说是不错,要论东西来说,别说宽松,什么都不是!!


“宽松大气自然”的听感(这里只谈音箱)与能否轻松快速且较完美地跟随信号反应并有效地推动空气产生(声波)振动有关,这是获得宽松大气自然的声音的本质问题所在。不管大小箱子只要设计高明做到了这一点,就是好音箱。

我会最大限度地不胡说八道,这也是我的原则,但难免会有错漏。
到相关网站看些音箱设计方面的知识,了解些电声学原理,说不定你还会补充许多我说漏的内容。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3#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10-11 11:29:00 发表

个人认为,声音是否有“宽松、大气的感觉”与扬声器口径(相对)大小没有必然的关系。宽松、大气的感觉只与能否轻松快速且较完美地跟随信号反应并有效地推动空气产生声波振动有关。瞬态响应优良,动态响应没有明显压缩,且频率响应平坦的扬声器箱,声音就一定会宽松、大气。玩障板的朋友都有体会的,同样的扬声器单元,玩障板箱的声音常常就会比玩普通音箱的声音来得较“宽松”并给人声音自然的感觉,但是这绝对不是因为他(障板箱)的低频下潜很深的结果,而是扬声器箱(障板)的特点是“顺性好”,顺性好的音箱(设计)就能使扬声器相对更快速地做出“瞬态响应”,能够快速跟随信号并还原出相对更多的“声音信息”,声音密度感自然就更好…………



低频下潜的“深度”当然与扬声器口径大小有关,但是“宽松大气自然”的听感的确与口径和低频下潜深度无直接关系。不要把他们混为一谈了。


从音箱影响的情况看:大口径单元往往配合一个大箱子,中小音量下箱内空气“压缩比”较小,“顺性”较好,较接近障板箱的情况,因此比较容易获得较好瞬态响应;小口径单元常常配合一个小箱子,中小音量下常常箱内空气的“压缩比”较大,“顺性”就差,因此比较不容易获得较好的瞬态响应。
从扬声器单元的角度看,情况就不一样了。小口径单元的瞬态响应能力远好于大口径单元,看看单元给出的参数就知道。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也能影响音箱最终的瞬态响应,这里就不说了。

箱子最终的瞬态响应能力、动态能力、控制力等等,是多方面因素平衡协调的结果,你对相关知识点的了解有多少,或者说你的设计功力有多高?都将对产品(音箱)的表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搞不好,大口径声音一样发紧失去鲜活;搞好了,小口径声音一样宽松。而且不追求太多低频下潜时小口径更容易获得鲜活宽松的听感。

个人观点,仅供批评。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4#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从图片中可以了解一些乐器的頻响范围。
其中只有CONTRABASSOON(管风琴).  HARP(竖琴).  BASS(低音倍司)的低音低于40Hz。钢琴、低音大鼓等等都不能低于40Hz。

尽管有些乐器的最低音可以低于40Hz,但协同演奏时通常用到最低音的情况并不多,因为这些极低的频率给人听感上的“音量”很小,它们会被其他音乐频率“淹没”得干干净净,这时候即使用上这些极低的音符(频率),和没有使用时的情况听感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因此这些极低频的音符通常就很少使用(在使用他们的时候,作曲家会安排予以独奏的形式)。但是,这些乐器的协奏曲或独奏曲,为了展现这些乐器音域特点,往往就会用到它。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5#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ray_ji 于 2008-10-11 14:2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kevinlove 于 2008-10-11 14:08:00 发表
哪一个细腻,我无权争论,这3个我都没好好听过。
根据你的论点,一定是对这3款都比较熟悉。
那么,请问,是不是1.4推好了,可以和推好了的3.4,5.4一样宽松?
或者是3.4,5.4仅仅是哗众取宠的增加了“失真”的低频量感?

如果是这样,1.4在宽松度上不输,在细腻度上优胜,那


这是最大承受功率和最大输出声压的问题,以及“两端延伸”的问题了。
在正常声压情况下比“宽松”才有意义吧??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6#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ray_ji 于 2008-10-11 14:47:00 发表
刚才查看了EGGLESTON WORKS的旗舰, 也是3个12寸的喇叭, 没有用一个20寸的. 做旗舰也是用多个喇叭并列.

频响也不错, -4dB @ 13 Hz to well beyond 24,000 Hz.


非常牛啦!!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7#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kevinlove 于 2008-10-11 18:23:00 发表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10-11 14:35:00 发表
这是最大承受功率和最大输出声压的问题,以及“两端延伸”的问题了。
在正常声压情况下比“宽松”才有意义吧??


我们不说超大的环境,就说30-40平米。
C1在这个环境内不可能碰到最大承受功率和最大输出声压的问题。


C1和C4没有直接对比过,不敢说,但是相同品牌价格贵的通常表现就全面些。

我是玩自己DIY的小书架箱的,听音环境34平方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环境“强”吸音处理,来听过的朋友不少,国内外的都有,在宽松自然平衡大气等等方面,都比许多中小落地箱强,我不愿意过多的“黄婆卖瓜”,来听过的都会不再坚持“大口径才能出好低频,声音才宽松”的观点;瞬态响应是信息量、密度感、鲜活感和动态表达能力的基础一说,也会被许多人接受……。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8#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无语!!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9#

回复: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我是不会信口开河,没有做过实际对比的事情不敢肯定。
以我个人的认识,换一个更大口径的单元,不一定会更加宽松(或者成本会增加非常多且仍然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注意只是说不一定。想想所谓“宽松”的本质特点是什么,就知道我说的意思了。
中频是关键——大家都不会反对,但说到扬声器单元或箱子,就把它放到一边了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0#

回复: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汽车发动机的性能,和工作方式和工作状态有关,跟气缸容积无关。  

牛!!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1#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虽然说瞬态响应是信息量、密度感、鲜活感和动态表达能力的基础,其实影响声音质感和宽松感的因素还有许多,例如振盆的材质就很关键,pp盆所谓的“宽松”是相对缺少透明度与鲜活感的;天然纤维材料的振盆的“宽松”就比较容易获得具备透明度与鲜活感的真正意义的宽松。特别是做电声产品的工程师,他们会很有体会,电声产品是平衡协调各种关系(妥协)的产物,利用这些“妥协结果”扬长避短才是正道…………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8-10-11 20:27:06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2#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10-11 20:21:00 发表
虽然说瞬态响应是信息量、密度感、鲜活感和动态表达能力的基础,其实影响声音质感和宽松感的因素还有许多,例如振盆的材质就很关键,pp盆所谓的“宽松”是相对缺少透明度与鲜活感的;天然纤维材料的振盆的“宽松”就比较容易获得具备透明度与鲜活感的真正意义的宽松。特别是做电声产品的工程师,他们会很有体会,电声产品是平衡协调各种关系(妥协)的产物,利用这些“妥协结果”扬长避短才是正道…………[/s


电声产品是平衡协调各种关系(妥协)的产物,利用这些“妥协结果”扬长避短才是正道!也只有了解“妥协结果”才能够扬长避短。

不同口径大小的单元,他们“妥协”的结果就很不一样。设计目标要求的不同、物理(电、力、声转换)的限制、声学原理的限制、应用材料的限制等等,都决定了不同口径的扬声器有着不同的妥协结果,这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我们只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或者了解本质看现象,就能悟出许多道理,许多问题也就不用争论了。

希望通过这些讨论大家都能开拓思路,直接(直观)的“经验”在音响的问题上往往是错误的。其实“大口径单元低频才好”的观点,也是我二十多年前“不可动摇”的直接“经验”,那时候我和楼上的许多朋友一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学习和了解相关的一些知识越多,就越是发现原来自己的许多的观点都是错误的,理论上在表达式或计算的公式里,原来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因子”往往却不是唯一起作用的因素,甚至自己认为不重要的其他一些“因子”却往往起着主导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说直接(直观)的经验在音响问题上往往是错误的。这里先说明一下,电声学我也只是了解些皮毛,所说的观点也不一定都对,仅供互相交流和评判。哈哈!评判不是讽刺挖苦哦,仅供评判,不供讽刺挖苦!!!!

谢谢大家理解!!!!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3#

回复: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为什么绝大部分知名旗舰都用大喇叭?旗舰的涵义我想不用解释了。

人能够听到的低频普遍公认的是20Hz,如果20Hz不能还原,就愧对世界著名品牌的旗舰称号,做自己品牌的旗舰当然没有话说。

要还原那么低的低频,非大口径扬声器莫属。但是要知道,以一个20吋大口径的扬声器,想还原出20Hz低频并获得足够的声压,比一个4~5吋小口径的扬声器还原出40Hz并获得足够声压难得多。

前面讲过,不追求太深的低频下潜时,大口径就不是唯一的选择。中频是最重要的,包括宽松感等等,主要还是由中频起“主导作用”。既然这样,为什么一定要大口径才能宽松??谁来解释下?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4#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富盛 于 2008-10-12 12:21:00 发表
这是一款国内外都一致公认的,宽松的”大“喇叭。





频率响应




[img]http://photo1.babab

这都是国际的权威杂志的独立测试。虽然设计师对1000赫兹的谷提出了意见,可该杂志还是原图刊登。真希望国内的杂志可以有这样的设施和魄力。  


国内的杂志吹水的多,谈技术的少,刊登出来的电路图常常漏洞百出,独立测试基本没有条件,有条件也没有魄力,…………

呵呵!!要解决的问题不少,要前进一步的难度很大哦。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5#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早茶 于 2008-10-12 10:58:00 发表
大喇叭的物理性质决定了在获得同样音压下比小喇叭来的从容,也就是所谓的宽松,这是大喇叭的先天优势.


会不会是表达错误??
获得声压大小和声音宽松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吧?轻松获得“大声”就代表声音宽松吗??

另外,如果要谈轻松获得“大声”,也要讲“大声”的频率范围。小口径(4~5吋)扬声器常常可以轻松获得7000Hz甚至更高频率的“大声压”(例如100dB以上);
12吋以上大口径扬声器能做到吗?强行让一个12吋以上的大口径单元播放7000Hz甚至更高的频率,还要求他发出100dB的“大声压”,不是“一篓青烟”的后果才怪。

大口径主要是用于还原低频的,10吋以上的大口径扬声器一定要有中小口径的中低音单元配合以还原中低频至中高频这些频段。大家容易忽略一个事实:实际上声音是否有宽松感,这个中小口径的中低音单元的品质好坏最最关键…………。

以三分频箱为例来说,在大多数人眼里,大口径单元常常最吸引视线,高音单元最令人在意,真正最最关键的中低音单元却“非常无奈”的被退居为“无名英雄”。殊不知,高低两端的延伸仅仅是锦上添花的作用…………。“中频是关键”的观点,在许多人心里仅仅是说说而已,并非真正了解…………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6#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山河 于 2008-10-12 15:00:00 发表
你们慢慢讨论,我去享受我系统的宽松
我系统可是40HZ--18KHZ的“宽松”噢。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7#

回复: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我在梧州、在南宁就听过把3/5玩得比较出彩的声音,虽然低频下潜多少有些不足,但是播放绝大多数唱片基本没有问题。相反许多价格相当甚至更贵的大箱子却放不出那个声音(特别是中频)的密度感和宽松感…………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8#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SMERT 于 2008-10-12 23:23:00 发表
同样的,6.5和8寸的单元,其声音的宽松度(注意是宽松度,不是瞬态响应等其他指标)是赶不上同档次的12寸和15寸的单元。


首先,声音的宽松感一定与瞬态响应有关;其次,大口径扬声器(如兄说的12或15吋)是为还原低频设计的。
但是许多低频下潜较深的箱子听感上声音并不宽松;许多低频下潜并不怎样的箱子听感上却比较宽松。为什么??个人认为,听感上宽松的声音并不由低频下潜深度决定;当低频能够平坦延伸到40~50Hz,声音的宽松感就主要由中低频到中高频这些频段决定。
40~50Hz这样的低频延伸,6.5~8吋是完全可以轻松胜任。

另外,兄弟这样抛开影响声音宽松感最主要的中低频到中高频频段来谈宽松,是不是有点不妥?大口径扬声器是为还原低频而设计的,他的优势是在低频下潜能力上。当你需要40Hz以下的低频下潜时,8吋以上的大口径单元就如鱼得水了…………。但是,设计优秀的8吋单元,在三十几赫兹的下潜范围内仍然可以与大口径单元抗衡, 这样的例子很多…………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9#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其实到了32Hz再往下的低频,想要往下再下潜一个赫兹都是要付出相对很大代价的,这些数字说起来轻松,看起来区别不大,要做到平坦下潜真不容易。

另外,口径大小与低频下潜能力也不是绝对成正比关系。低频下潜能力上,有10吋比不上8吋的,也有10吋超过12吋的…………。为什么??品质不同,或者设计目标不同,再或者设计水平差距…………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40#

回复: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哈哈!!!!
a是大单元无疑,而且和中低频单元衔接设计有明显问题哦。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