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复制链接]

41#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SMERT 于 2008-10-13 7:12: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10-13 0:16:00 发表
首先,声音的宽松感一定与瞬态响应有关;其次,大口径扬声器(如兄说的12或15吋)是为还原低频设计的。
但是许多低频下潜较深的箱子听感上声音并不宽松;许多低频下潜并不怎样的箱子听感上却比较宽松。为什么??个人认为,听感上宽松的声音并不由低频下潜深度决



大单元的低频下潜一定比8寸的好么?不见得吧,许多12寸低音的箱子,低频只下到40-45Hz而已,8寸的低音一样能做到。而大单元的就是为了能够以较小的冲程推动较多的空气,在中低频和一部分中频频段上能够有更宽松的表现。
…………………………………………………………………………………………
另外,我什么时候抛开中低频和中高频频段了?中高频频段用4-5寸的单元就够了,主要看单元的设计是否合理(比如用布边的单元声音会比用橡胶边的宽松)。但对于中低频段和一部分的中频频段,绝对是大单元的声音宽松,12或者15寸低音的号角箱,通常分频点在800Hz左右,说明12寸的低音单元是负责中低频段和一部分中频频段的。



前面说了:口径大小与低频下潜能力也不是绝对成正比关系。低频下潜能力上,有10吋比不上8吋的,也有10吋超过12吋的…………。为什么??品质不同,或者设计目标不同,再或者设计水平差距…………

冲程长短与失真大小是有一定关系,但是也不是绝对的4mm冲程的单元一定比3mm冲程单元失真大;2mm冲程的单元一定比3mm冲程的失真小。造成扬声器失真的要素很多,冲程大小只是其中一个而已。单元的技术含量、设计水平、品质高等等,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
想想“冲程”一词是怎么来的,你就会发现大小口径的优势区别…………
如果大口径没有弱点,为什么不生产40吋、50吋、甚至100吋以上的扬声器单元??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8-10-13 08:55:17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42#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一点 于 2008-10-13 9:10:00 发表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10-13 2:00:00 发表
哈哈!!!!
a是大单元无疑,而且和中低频单元衔接设计有明显问题哦。



朱兄,你被富胜忽悠了,他那A应该是个6或8寸寸单元。


不会吧?大单元在频率较高时(最低频率的1.5个倍频以上),音圈衔接的振盆中心区域与振盆边缘区域往往就不能完全同步振动,甚至运动(振动)方向完全相反,造成频响曲线不够平坦甚至峰谷起伏现象。小口径单元这方面就会好许多。
根据这个规律,看看频响曲线中低频段的平坦度,判断失误的机率会下降。当然事无绝对。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43#

回复: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S兄,第一个问题前面已有答案,这里不重复。
第二个问题现在回应:40吋、50吋的单元电影院里完全可以容纳他哦。为什么没有产品啊?? 世界一流的电影院也没有能力使用它么?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44#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SMERT 于 2008-10-13 16:33:00 发表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10-13 15:10:00 发表
S兄,第一个问题前面已有答案,这里不重复。
第二个问题现在回应:40吋、50吋的单元电影院里完全可以容纳他哦。为什么没有产品啊?? 世界一流的电影院也没有能力使用它么?



你的答案总是从瞬态反应、控制力、乐器的频响范围等方面绕圈子,并没有落在问题的实质上

对于第二个问题,难道不知道单元是可以并联的么?3个20寸并联大致能达到一个40寸单元(如果有的话)推动空气的能量,何必花更昂贵的费用去买40或者50寸的单元呢?你可能又要说了,那么3个7寸推动的空气量不也能大致相当于一个12寸么?问题是,20寸的单元已经有着很好的宽松度了,而40寸的单元已经是宽松过头变成拖沓了;3个7寸单元并联只能在中低频的声压上达到一个12寸,并不能在宽松度上达到12寸。

前提是同一个级别不同口径的单元相比


首先,第一个问题认识不同,就没有必要说了。

第二个问题:按照你的逻辑,3个20吋并联大致能达到一个40吋单元(如果有的话)推动空气的能量,但是仍然不能在宽松度上达到40吋??那么是不是说40吋单元很有必要生产了呢??另外你怎么就能确定一个40吋单元一定比3个20吋价格更贵呢(同等品质)??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45#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这里善意纠正一下,应该是4个20吋并联才能大致能达到一个40吋单元(如果有的话)推动空气的能量。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8-10-13 19:14:35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46#

回复: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手上有一对馒头中音,十年前花了我一个多月工资买的,前年以来,两年多时间找不到自己认为理想的低音单元配,甚至想放弃它了!苦恼中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47#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08-10-13 23:21:00 发表
是惠威馒头。


真聪明!!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48#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ray_ji 于 2008-10-14 0:15:00 发表
报告457楼. 胶泥已经上了同城快递的车. 明天晚上就可以垫你的歪书架了. 一整盒都寄给你了, 免得你总惦记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49#

回复: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哈哈!!
有时间就欢迎,没有时间铁将军把门。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50#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麦壳王 于 2008-10-14 22:18:00 发表
因此,最后的结论是: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再次庆祝该理论成功在168通过的全面论证,网友老麦发来贺电

Z   


应该修正为“跟扬声器口径大小无直接关系”。

个人认为,当低频能够平坦下潜到一定低频后,例如40~50赫兹,声音是否有“宽松、大气的感觉”与扬声器口径(相对)大小就没有必然的关系。宽松、大气的听感只与振盆能否轻松快速且较完美地跟随信号反应并有效地推动空气产生声波振动有关。瞬态响应优良,动态响应没有明显压缩,且频率响应平坦的扬声器箱,声音就一定会宽松、大气。

1、从技术指标相关的角度说,宽松自然的听感主要还是瞬态反应能力、动态表现能力、控制力等等这些最不起眼的基础性能上,包括扬声器振盆材质选择和其电器性能的优劣等等;与扬声器口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

2、从人耳对声音频率的敏感频率范围和大多数乐器的常用频率范围说,宽松自然的听感主要还是由中低频到中高频这些频段起主导作用,中低频到中高频这些频率非常重要(60Hz~7KHz)。这些频率做好了,两端的平坦延伸是锦上添花的关系。小提琴是大家喜爱的乐器之一,他的频率范围大概是200Hz~4KHz(堂音能下到100Hz左右,高频泛音能达到12.5KHz甚至更高),所以有些好的电脑音箱都能够把它播放得非常不错(包括宽松感)。播放无伴奏小提琴,对比大小口径音箱出来的声音,自己去体会。


3、如果低频能够平坦下潜到一定低频后,例如40~50赫兹;高频能够平坦延伸到16KHz;就已经涵盖了大多数乐器常用的低音频率和大多数乐器的高频泛音频率,也就基本可以播放好大多数唱片内容了。

所以,尽管低频下潜的“深度”与扬声器口径大小有着重要关系;但是“宽松大气自然”的听感的确与扬声器口径大小和低频下潜深度无直接关系。间接的关系之一是:什么口径最适合还原中低频到中高频呢?当选择使用了这个相对最适合的口径的扬声器时,就比较容易做好这个频率段,并获得声音“宽松感”。
所以10吋以上的大单元一定会配合使用中等口径的中音单元(大单元无法还原好中低频到中高频段),【注意】这个中音单元负责的频段和他的品质优劣才是最最重要的。尽管他常常被忽略而被迫充当“无名英雄”。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51#

回复: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下面发言没有别的意思,请使用号角箱的朋友不要误会。
最初的号角扬声器是为了提高扬声器发声效率(灵敏度),降低功率放大器负担,以很小功率输入就可获得足够的声压而开发的。上世纪初的电子管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都不大,常常只有0.5w~5w之间,300B推出后才达到了10W左右的功率输出,号角设计的扬声器确实解决了当时非常期盼的“足够声压输出”的大问题。
但是号角扬声器由于“前腔效应”的影响,它即提高了声压(共振)输出,又非常严重的破坏了原本声音的“音色”,降低了声音的瞬态响应速度,许多与共振频率相近的细节信号将被“淹没”,号角解析力高是一种假象。他的声音是不真实的(音染色),严重失真的(前腔效应)。
由于前腔效应与共振的作用,低频下限比口径的正常下限低许多,这也证明了“设计可以改变低频下限”的一个实例…………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52#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宽松、大气的听感只与振盆能否轻松快速且较完美地跟随信号反应并有效地推动空气产生声波振动有关。瞬态响应优良,动态响应没有明显压缩,且频率响应平坦的扬声器箱,声音就一定会宽松、大气。 其中瞬态响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瞬态响应的角度切入分析,可以认为灵敏度高的扬声器瞬态反应就比较优秀。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53#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灵敏度高的扬声器意味着电声转换效率高,细节信息不会轻易漏掉,信息量相对丰富,听感上宽松度就好。提高电声转换效率可从几个方面入手获得:

1、输入相同电信号时,让音圈上获得的“驱动力”相对比较强。
提高磁路磁间隙磁场强度,或者增加音圈上位于磁路磁间隙中的导体长度,都可以获得这个结果。但是磁路磁间隙磁场强度不可能无限提高,位于磁路磁间隙的导体长度也不能无限度的长,要考虑能够承受一定的电流通过就需要一定的线径,要平衡协调这些矛盾关系…………

2、降低振盆质量使音圈更易驱动,灵敏度就能提高。
但是振盆需要一定的刚性才能正常工作,用一张刚性非常小的薄膜做一个数寸的大扬声器,他是不能正常工作的。刚性限制了振盆的质量与口径大小的关系,需要平衡协调处理这些矛盾关系。

3、………………

所以,材料材质选择得当,平衡协调各种关系优秀的产品,就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电声产品是妥协的产物,一点不假。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8-10-15 16:50:30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54#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艺术用家 于 2008-10-15 17:10:00 发表
对楼上灵敏度高的扬声器与宽松度的看法不理解


灵敏度高的扬声器瞬态反应就比较优秀。灵敏度高的扬声器意味着电声转换效率高,瞬态响应好,细节信息不会轻易漏掉,信息量相对丰富,听感上宽松度就好。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55#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艺术用家 于 2008-10-15 18:07:00 发表
灵敏度低的多喂一些能量不就得了。就象大力士饭量大,文弱书生饭量小,大力士没吃饱可能力气还不如书生,但如果吃饱了就不得了  


如果他的瞬态响应同样良好,你说的办法成立。
但是灵敏度低常常意味著振盆质量大,或者音圈驱动力相对较弱,这就意味着瞬态响应能力较差。许多微小的瞬间的信号还来不及反应就过去了,这就会丢失许多信息,声压音量可以靠加大功率输入获得,信息量是不行的。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56#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瞬态响应能力最重要的优势就是可以获得相对更多的音乐质感、细节信息量。但是很少有人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才有了许多不必要的争论。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57#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高灵敏度古董箱中频瞬态通常都非常好,“多区域分割振动”使音圈抛开了振盆外圈的质量负担,瞬态反应能力提高。
如果说细节不好,只能说低频细节不好,没有理由说中频细节不好的,……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58#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10-15 18:58:00 发表
高灵敏度古董箱中频瞬态通常都非常好,“多区域分割振动”使音圈抛开了振盆外圈的质量负担,瞬态反应能力提高。
如果说细节不好,只能说低频细节不好,没有理由说中频细节不好的,……


补充说明一下:,“多区域分割振动”使音圈抛开了振盆外圈的质量负担,瞬态反应能力提高。同时頻响就会受到明显影响,頻响峰谷现象严重,失真突出…………

电声产品常常总是得此失彼的。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59#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艺术用家 于 2008-10-15 20:32:00 发表

也不尽然吧,ATC、丹拿的喇叭都是低灵敏度的,难道它们信息量小?


相同口径比他不算小!是我没有说清楚相同口径相比这个附加条件。对不起!

我现在用的单元磁钢相对很大,但灵敏度更低,可口径也更小。
相对的大磁钢提供了音圈相对更强的驱动力;小口径质量轻相对更好驱动;所以瞬态响应就有了充分保证,我认为这是好声的重要基础保证。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60#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贝多芬蒋 于 2008-10-15 19:47:00 发表
了解的很透彻了自己可以开个音箱制造公司,期盼有朝一日走出家门走向世界。   


谢谢鼓励!不过这些只是电声学里的非常基础的常识,根本不算什么的。
但是我大概永远只是个烧友,自己糊弄糊弄,好玩!!满足于糊弄过程和自己开心的现状,没有你期盼的那些雄心壮志啊。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