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斯特 前奏曲 马捷帕 匈牙利狂想曲 (第四号)斯美塔纳 维谢格... [复制链接]

查看: 2334|回复: 12
11#

回复: 李斯特 前奏曲 马捷帕 匈牙利狂想曲 (第四号)斯美塔纳 维谢格拉德 沃尔塔瓦河

音乐体裁介绍

用音乐谱就的管弦乐诗篇——交响诗




交响诗(Symphonic poem)是在19世纪产生的一种新的管弦乐体裁,一种单乐章的具有描写和叙事、抒情和戏剧性的管弦乐曲,属标题音乐的范畴。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于1850年首创这一体裁,后来发展了它。交响诗的题材多取自文学、诗歌、戏剧、绘画及历史传说,内容富有诗意;乐曲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也有用变奏曲式、三部曲式或自由曲式写成的。另有音诗、音画、交响童话、交响传奇等体裁,均与交响诗的性质相类似。





交响诗的产生与19世纪的浪漫主义音乐思潮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19世纪是一个普遍崇尚“诗意”的时代,舒伯特被认为是一个以音乐为母语的诗人,舒曼、肖邦则被认为是钢琴诗人,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孕育出交响诗——具有诗意的管弦乐是很自然的。





交响诗是典型的标题音乐,但它与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不一样,主要是注重诗意的提炼,而不是细节的刻画。交响诗这种体裁与交响序曲有比较直接的关系,它们都是采用单乐章,都是浪漫主义时代人们喜欢的管弦乐体裁,所不同的是,在李斯特的交响诗中含有一般序曲所不具有的表现深度,李斯特的交响诗往往更具哲理概括性,在形式上也更复杂,它常常像是一个大型套曲的浓缩。






19世纪产生了不少交响诗作者,著名的除了李斯特外,还有捷克民族乐派作曲家斯美塔纳、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以及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19世纪是交响诗的黄金时代,到了20世纪,时过境迁,交响诗这种典型的浪漫主义体裁很快衰落。

最后编辑晓残 最后编辑于 2008-10-05 09:58:54
TOP
12#

回复: 李斯特 前奏曲 马捷帕 匈牙利狂想曲 (第四号)斯美塔纳 维谢格拉德 沃尔塔瓦河

指挥家/乐团介绍


欧洲指挥帝王——卡拉扬
卡拉扬(1908-1989),著名奥地利指挥家。1908年4月5日生于萨尔茨堡,1989年7月16日在柏林去世。幼时学习钢琴,5岁登台演奏。曾就读于萨尔茨堡的莫扎特音乐馆,少年时在维也纳音乐学院跟随沙尔克学习指挥。1929年指挥演出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获得成功。1934年起,先后任亚琛歌剧院、柏林国家歌剧院、柏林交响乐团、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指挥、音乐指导等职。1967-1969 年他先后创办了复活节音乐会和卡拉扬国际指挥家比赛。
  
卡拉扬有着强烈的色彩感与超人的听觉。其指挥风格以严谨、完美、富于魅力而著称。他在交响曲与歌剧的音乐领域里,获得了辉煌的成就。他所录制的唱片有650多种,其中仅贝多芬交响曲的全套唱片就发行了700多万张。卡拉扬曾于1979年率柏林爱乐乐团来中国访问演出。
世界杰出交响乐团的标志——柏林爱乐乐团

柏林爱乐乐团始建于19世纪的初叶,原名:毕尔瑟赫·卡尔管弦乐团。建团初期,乐队有72名乐手。1882年,乐团因内部起了纠纷,随后其乐队中的52名乐手在一位名叫弗朗茨·
沃尔纳的乐师带领下脱离此团,自行组织了新的乐队。这就是现在名噪世界乐坛的柏林爱乐乐团。


柏林爱乐乐团创建之初,由约金出任首任指挥。不久,李斯特的前女婿汉斯··彪罗于1887年接棒执掌,将柏林爱乐乐团的水平大幅度提升。随后在著名匈牙利指挥家尼基什长达27年的统领下,柏林爱乐乐团成为了世界第一流的交响乐团。接下来,乐团又在富特文格勒、切利比达凯、卡拉扬等著名指挥大师的严格训练下,以及众多杰出的客席指挥长期严谨的指导下,使得乐团的演奏水平达到了最高表现水准。然而,乐团尽管在20世纪80年代末卡拉扬去世之时,已经在世界乐团排行榜首,堪称第一,但此时的乐团音色与风格则还多是以演奏德奥作品浓郁厚重情感色彩的乐曲而著称。1990年,意大利指挥家克劳迪奥·阿巴多接任柏林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在阿巴多任职期间,他对乐团进行了大力的改革,这其中既有音乐风格上的变化,也有人事安排上的调动。首先,阿巴多打破柏林爱乐乐团百年来从不聘任女演奏家的老传统,不仅聘任了大批优秀的女演奏家,并且还让她们担任了乐团各个声部的主要职务。此外,乐团人员大换血将近五分之三,使乐队演奏员的平均年龄更加趋于年轻化。阿巴多这样做一开始曾经遭到圈内人士的不少非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逐渐发现柏林爱乐乐团在阿巴多的训练下,与卡拉扬时代浓厚夸张的音响相比,现在的乐队则显得更加顺畅与灵活。不仅如此,大量现代作品的演奏也使得乐队的音色变得极为透明靓丽。在阿巴多执掌柏林爱乐乐团的12年间,他将乐团的整体水平又提升了一个台阶,使得乐团的演奏更加适应现代审美的需要。

随着阿巴多在柏林爱乐12年的任职期满,谁能成为他的接班人,成为了人们极其关注的一件乐坛大事。在两个候选的当代杰出指挥家中,最后经过柏林爱乐乐团全体演奏家的投票选举,英国指挥家西蒙·拉特战胜了老牌阿根廷指挥家巴伦伯因姆成为柏林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并于2001年的97荣登皇座。西蒙·拉特是一位非常全面的指挥家,接掌柏林爱乐乐团之后,在继承前辈的古典音乐传统同时,他更加注重对当代作曲家作品的推广与演奏。西蒙·拉特是想通过使乐团演奏大量的近现代作品而迅速提高乐队的变应能力,使柏林爱乐乐团在世界乐坛风云变幻的莫测时期,仍能保持雄居世界第一的至高地位。
TOP
13#

回复: 李斯特 前奏曲 马捷帕 匈牙利狂想曲 (第四号)斯美塔纳 维谢格拉德 沃尔塔瓦河

在这里,作曲家(李斯特)的作品激发柏林爱乐乐团的指挥不断迸发出最新、最富想象力的演绎。

《留声机优秀唱片指南》



卡拉扬赋予了音乐以完整的生命,《维谢格拉德》的开场和结尾,尤其是那如同游吟诗人歌唱般的竖琴,在他的手下优美无比,极具说服力。

《企鹅唱片指南》



这些是颇具传奇色彩的演绎,这里大胆展示着俚俗趣味,也有非常华丽高贵的乐段,与乐队的优美演奏一起营造出音乐的辉煌。匈牙利狂想曲一开始,柏林爱乐即刻变成了世界上最大,色彩最丰富的吉卜赛乐队了。

《留声机》杂志



指挥家卡拉扬与德意志唱片公司繁盛的合作有着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值得一提的是,在1960年底至1961年初的几个月里,他们合作集中精选录制了一些李斯特的作品。这张精选辑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计划,也正因此成就了其精彩绝伦。如果听众们翻开DG唱片公司的历史,不难发现
“李斯特时期”是卡拉扬艺术生涯重要的阶段:我们熟悉的,其音乐主题刻画鲜明与炽热真诚的《前奏曲》,有如狂野的喧嚣,忧郁舒缓的主题与快速主题变换令人眼花缭乱的《马捷帕》,还有带着吉卜赛音乐独特风格的《匈牙利狂想曲》(第四号)。

满怀热情的诠释

斯美塔纳的交响诗《我的祖国》基于古老的波希米亚历史与传说,描绘了优美的波希米亚风光,欣赏起来,与李斯特作品的“匈牙利风景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些作品无疑都是赫伯特·冯·卡拉扬与柏林爱乐乐团的保留曲目,其演奏水准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堪称是该作品的示范级录音。《维谢格拉德》与《沃尔塔瓦河》是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前两部,创作始于1867年。作曲家斯美塔纳在第一首《维谢格拉德》中描写的是建立在维谢格拉德岩石上的一座城堡的辉煌以及日后走向衰败的故事。而在第二首乐曲中,作曲家则沿着沃尔塔瓦河,向我们全景地展现了他的祖国的风貌,包括那里的人民、风光与历史。当时斯美塔纳的一位崇拜者V·V·泽里尼为《维谢格拉德》题写了这样一段解说词:“诗人遥望维谢格拉德的岩石,侧耳用心倾听着传说中游吟诗人鲁米尔弹奏着七弦琴。这时,维谢格拉德城堡壮美的历史赫然展现在他的眼前,在城堡上普瑞姆斯利德公爵和国王的宝座面前,正聚集着一队骑士整装待发。在堡垒隆隆的炮声中,入城的战士的脚步声和他们胜利的欢呼相互呼应。”作曲家对此解说非常满意,接受了它并向他人推荐。

指挥家卡拉扬与德意志唱片公司繁盛的合作有着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值得一提的是,在1960年底至1961年初的几个月里,他们合作集中在精选录制了一些李斯特的作品,其中包括《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第五号(钢琴版中的第十二号、第五号),狂野喧嚣的《马捷帕》,即第六号交响诗,以及匈牙利民歌主题幻想曲。这张精选辑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计划,也正因此成就了其精彩绝伦。如果听众们翻开DG唱片公司的历史,不难发现
“李斯特时期”是卡拉扬艺术生涯重要的阶段:我们熟悉的,其音乐主题刻画鲜明与炽热真诚的《前奏曲》,有如狂野的喧嚣,忧郁舒缓的主题与快速主题变换令人眼花缭乱的《马捷帕》,还有带着吉卜赛音乐独特风格的《匈牙利狂想曲》第四号。卡拉扬与李斯特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他的学生时代,卡拉扬出生在莫扎特的故乡萨尔茨堡,在那里他师从弗朗茨·莱德文卡习修钢琴,在良师的指导下,不久他就在音乐会上成功地演奏了李斯特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然而凭借极高的音乐天赋,他最终还是走上了指挥事业,这离不开伯纳德·鲍姆加特纳的帮助与鼓励,正是他发现了卡拉扬钢琴演奏中“管弦乐的特质”。


彼德·科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