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真正的“无损压缩”吗? [复制链接]

查看: 6029|回复: 30
11#

回复: 有真正的“无损压缩”吗?

原帖由 huangshd88 于 2008-9-21 16:40:00 发表
怎么会有“无损”的压缩呢?
压缩了,意味着比原来少了东西,少了东西还能叫无损吗?
所谓“无损压缩”的叫法,只是为了尽可能保持“原味”罢了。
特别是我们播放的器材(播放软件),如果可以让这种“减少”不影响播放的效果,就有“无损压缩”的实际意义了。


无损压缩就是无损失有效信息的压缩咯.

如果播放出来效果不同,也是解压plug-in做得不好.

是否无损,比较一下数字信息就可以了.这是客观的东西.

有些东西已经被莫名其妙的搞得太玄了.
淘宝上面出些碟,欢迎看看  http://shop34901335.taobao.com
TOP
12#

回复:有真正的“无损压缩”吗?

最近买了一张,在现场用原版CD抓轨刻录的光盘。
回家跟同名再版的CD比较,效果比再版的好。
基片用的"新华"很便宜
但是,以前刻录的一些光盘一两年下来,开始跳音了。
TOP
13#

回复: 有真正的“无损压缩”吗?

原帖由 allen1225 于 2008-9-21 16:15:00 发表
eac就是修正的这个问题,不同时间不同光驱用eac抓取的音轨,只要抓取结果都是100%,那这两次抓到的文件就是一模一样的,都是原CD信息的精确复制。

-------------------------------------------------------------------------------------
这个两次一样的结果也不一定就证明抓取的是百分百准确,有可能两次都是相同的错误

我在做财务账单的时候就经常出现两次计算相同的数额都是错的

一般要三次都一样的结果我才会采用
速度是音乐的灵魂......恭喜我越烧越退步..........
TOP
14#

回复:有真正的“无损压缩”吗?

楼上讨论了半天,好象也没人知道什么叫无损压缩。
TOP
15#

回复:有真正的“无损压缩”吗?

无损压缩就是没有任何信号损失,我觉得对于数码文件来说,不是什么虚幻的东西,大家用WINZIP解压出来的WORD、BMP文件,难道会和原文件有啥不同?WAV是数码文件,用一定的无损算法进行压缩,从数码到数码,自然不会有信号损失。

但从CD抓轨到WAV文件,是一个模拟转数字的过程,不可能不出现损失。

所以无损压缩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问题在于用于被压缩的母体来源是否有损失,如果是LINN那样的直接由公司提供的数码音轨电子文件,那么做成APE或者FLAC就是无损,如果是自己抓轨的WAV文件,那么首先这个WAV就有损了,但是之后做的APE或者FLAC或者WV文件则还是无损的(相对于WAV文件无损,相对CD源头自然还是继承了有损)
TOP
16#

回复:有真正的“无损压缩”吗?

CD上记录的是数字信息。
TOP
17#

回复:有真正的“无损压缩”吗?

个人认为绝对的无损压缩也许根本是不可能的,只是损失的程度小的可以忽略罢了。
关键是无损压缩是不是使听感发生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那就是无所谓的事了。
音乐是心灵的机场,心灵在这里着陆从这里起飞。
TOP
18#

回复: 有真正的“无损压缩”吗?

原帖由 Adams 于 2008-9-21 23:32:00 发表
CD上记录的是数字信息。


但音轨的读取是模拟的,存在着数转模和模转数两个过程,这是所有PCM格式光盘的通病,也是所有高级转盘调整的空间,否则没得玩了。
TOP
19#

回复:有真正的“无损压缩”吗?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空虚的脑袋并不是真正的空虚,而是因为它:装满垃圾!
TOP
20#

回复:有真正的“无损压缩”吗?

音频的全数字化时代远未到来,这一点上远远落后于视频。从LD到DVD,中间经历了一个低谷的VCD区,再到蓝光踏扁了HD-DVD从而开创新天地,视频的发展迅猛,除了由于载体容量的提升带来更高信息量文件的存储可能外,不得不提到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数字视频信号的复制无损性,刻录的DVD和蓝光,在视频信号上是和原盘没有任何区别的。

但是任何一种载体介质的进步(SACD除外,稍后会单独讨论),对于音频只能带来信息量(取样和记录的精度提高)的提升,而没有带来文件格式的革命,包括CD的PCM、DVD-Video和DVD-Audio甚至蓝光的LPCM格式,都是记录振幅大小的模拟格式,这个特性决定了在复制的时候会有损失。目前为止,所有上述载体的加密格式都已告破,但是基于PCM/LPCM的振幅记录模拟格式特性,复制的碟在音频上是无法避免损失的,音效上无法做到和原碟一样。

可以说SACD才是真正的全数字化音频,SACD抛弃了PCM格式,而使用DSD,最大好处是从录音到播放全部都以Delta-Sigma Modulation处理数字信号,不用在录音时先用PWM采样再转回PCM储存,放音时又要把PCM经过PWM处理再经转回模拟信号的层层手续。不同于PCM采样是以信号振幅大小为主,PWM是记录目前信息数值大于或是小于前一个信息,是全数字化技术。所以采用DSD录音的SACD真正做到了从录音采样到母带记录再到载体发行的全数字化,这也是LINN日前推出取消实体唱片的下载数据播放机的原理所在,只要是数字信号,任何形式的记载,对于读取一方都是等效的,功夫都交到输出到前级时候的数转模上去吧。另外一点,很多DX不认同对老模拟录音制作的SACD,说是假SACD,我觉得应该这么来看,把录音和载体发行分开来,录音虽然是模拟的,但由录音室或者唱片公司完成的模转数工作后,制作到SACD上的就是数码文件了,而一旦固化,这个数码文件理论上就可以进行无限无损失的复制。音效的好坏,取决于录音室的第一道模转数。但是这样的理论上无损复制目前还无法实际操作,理由很简单,SACD的加密至今尚未被破解,而且民间也没有SACD刻录机和SACD刻录碟,根本没办法复制。

最后再来谈谈无损压缩,实际上DVD-Audio当年的招牌之一就是MLP技术,全称Meridian Lossless Packing,是由英国之宝公司开发的无损压缩技术,能够将WAV文件无损压缩成MLP文件(至此尚是数码处理而未涉及PCM模拟记录),然后再把MLP文件记录入PCM音轨,对于此MLP的PCM音轨和WAV的PCM音轨来说,不会有任何区别,记录空间则大大缩小了,而MLP文件同样能被DVD-Audio解码芯片读取,这是当年蓝光未开发出来时,对于高信息量文件和低存储量载体(最大的也就D9约9G空间了)的一种妥协。而在网络上流行的APE、Flac、WV等无损压缩格式其实也和MLP类似,只不过MLP是针对DVD-Audio的专用商业格式,而APE等都是针对网络传递数据流的免费模式。就无损压缩的信号无损失而言,都是一样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