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LP与CD之争从数码音响诞生之日就开始了。现在已没人对此话题有多大兴趣了。但是近年LP的复兴说明了人们对重播系统中的音源还是相当的不满。既然没找到更理想的新方式,而数码技术的种种新发展《不下数种格式》还是解决不了其病根,所以才回头找了模拟的尖端技术-Lp这种最原始的音源。当然今日之Lp已与80年前大不相同了。
我们今日的爱乐者同二十世纪前半的时代也大不相同了。我们很难听到现场演出,我们也没有时间精力去自已学乐奏乐。音响成了我们唯一的音乐工具。为此,重放系统对爱乐者是如此重要,以至在非爱乐者眼中,我们成了发烧者。
而这个重放系统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蛋才会浮出小鸡。臭蛋、末受精蛋是出不耒鸡的。
因为音源《包括唱片》系统使我们听不出马友友的大提琴与斯塔克的琴的声音究竟是什么音色,具体区别在那里,更多的弓法、力度的细致变化…;凡此种种,使音乐的感染力大减。更为严重时,使我们对大师产生错误的认识。
由于本人拉小提琴多年,又是一个不能无乐之人。改行后从音响中听乐成为生活中的不可缺。所以寻寻觅觅多年,也受到各类书刊各种说法的影响。其中苦乐,烧友们都曾经历。但直觉每每告诉自已,自已年轻时的饭碗-小提琴的重放,就其音源系统来说,还是Lp更准些,更象的多多。也就是说更HlF!。
好的Lp播弦乐时表现的形体,弦、琴箱共振。弓的摩擦感,各种弓法《大小分弓、连弓、快弓、跳弓、连跳…》、音头、左手揉弦快慢、右手弓的力度变化等都有极佳的象真。
而CD就是高档器材而且调整的好的系统在形体感、琴箱共振与弓毛的摩擦感三方面还是逊不少。至于调整不到位,或中价以下的CD系统的弦乐给人的感觉是电的、塑胶的、且箱体感不清淅。严重时象合成噐模拟的。
至于整片的弦乐群更是难为数子音响了。
当然,我无意说谁对谁错,《也确实无对不对的向题》。在这里只是谈一点自已多年来的感受。数字音源已是垄断性的局面,自有它时代、生活结构、审美变迀、商业利益等多种深层的原因及合理性。单就音响效果而论,它那极高的信噪比《干净的已经不自然了》和极小的失真《有限信息量》确实让人们曾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