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唱片日历之8月14日:潘越云【天天天蓝】 [复制链接]

1#
唱片日历8月14日:潘越云《天天天蓝》




专辑:天天天蓝
艺人:潘越云
时间:1982/8

四分之一个世纪前的今天,1982年8月14日,台湾歌手潘越云时隔一年后,发表了第二张专辑《天天天蓝》。这张专辑当年就卖了十多万张,还获得了金鼎奖最佳制作、演唱和编曲三项奖,但它最重要的意义是让阿潘一举甩掉了“第二个蔡琴”的帽子。十一年后,它以53票被评为了台湾百佳专辑第四名。而这张专辑的发
 
行时间也非常具有前瞻性,刚好遇到当年十月台湾电视节目“综艺一百”推出畅销歌曲排行榜单元。潘越云以主打歌《天天天蓝》成为第一个冠军,一个阿潘的古典时代开启了。台湾歌曲排行榜从此也与滚石、潘越云结下了不解之缘。歌迷们在沉醉于新时代歌手们新鲜的声音时,也许并不能想象到:在歌手们一次次崛起的背后,其实是各个深怀野心的唱片公司展开的一场激烈的角逐。

1980年,飞羚唱片公司成立;1981年1月,段钟潭、段钟沂创建了台湾滚石唱片公司,同年,天鼎唱片公司成立;1982年,彭国华与吴楚楚两位民歌战友促成了飞碟唱片公司的成立。同年,上格唱片公司成立;1983年,喜马拉雅、蓝白、拍谱、宝丽金奋起直追;1984年,是吉马;1985年,是点将和可登;1986年,是福茂;1987年,是水晶和宝丽金。它们对海山、丽歌、歌林和新格这四家台湾七十年代主攻国语流行歌曲的老牌唱片公司发起的挑战,是八十年代台湾乐坛刻骨铭心的一段记忆。


从今天的唱片设计来看,这张专辑的封面构图简单得实在不可思议。一件宽大白色连衫裙的阿潘赤足站在山坡的青草地上,她的面前摆了一张同样是白色的椅子。她其实可以优雅的坐在椅子上,但她选择了站着,是因为别离、痴情、梦想、追问还是不甘心?阿潘向着远方凝望的那道眼神里似乎藏着不只一种答案。此时的滚石,可能已意识到民歌时代的一步步远去,它很清楚,‘质朴’已不再是一个新时代的标尺和最爱,歌手的独树一帜‘质感’才是乐迷关注的下一个焦点。在《天天天蓝》幽远的意境中,阿潘古典型的声音气质正是滚石把她与飞碟的蔡琴区分开来的一项冷门武器。有意思的是,五年后,蔡琴录制了一首歌,名为《天天天天》。经典的起源已不用再探讨。


专辑的制作和创作班底也是强大无比的。李寿全、陈扬、马兆骏、洪光达、陈志远、杨立昌、苏来、卓以玉、陈立鸥、谢材俊等滚石元老与创作高手纷纷出洞。阿潘自己也作词谱曲了一首小品式的《叫我怎么说》。而《生别离》的词来自席慕蓉。从后民歌时代到新古典诗性时代,阿潘踏入歌坛不到两年,就饱尝到潮流转型期的变迁之风。而她也史无前例的被成功塑造为台湾乐坛最多愁善感的一位女性歌者。二十七年,阿潘的歌路从来没有生硬的扭转弯曲过,但她留给听者的想象空间,却是其他抒情和个性派的女歌手所无法追赶的。


二十五年前的歌,四分之一世纪的光芒依然没有黯淡,不只因为这是在台湾的土地上,也因为潘越云的歌声就意味着一种思乡的惯性。《天天天蓝》歌曲的歌词因短而成为了经典,只有四十二个字。一位痴心不改的女子,每天遥望着蓝天,思念着不知在何方的他。“不知情的孩子,他还要问。”“不知情的孩子”究竟是女主角的骨肉,还是邻居家的小孩?作者没有点透,却隐含了一层纱一般的谜。孩子,其实就是一根苦苦追问的线索,他渴望把情与意分离,把梦与想掏空。阿潘的演唱极具创造性,她采取的演唱方式并非其他女歌手常见的那种紧紧拥抱式,而是呈现了一种若即若离的疏离感,‘苦’与‘甜’一直就是相互依赖也相互等待的。
比阿潘出道早一年的齐豫、蔡琴来过内地开唱了,比阿潘出道晚一年的苏芮也来过内地开唱了。但不知什么原因,内地歌迷似乎只愿意把阿潘放在一个经典歌手的位置,而不习惯把她放在一个体育场中央的位置。

但是,就像阿潘唱过的那首歌一样,‘痴情不是一种罪过’。从十七岁就成为孤儿的那一年的雨季,到1980年10月31日,到2004年1月10日“行云20”第一场大型个人演唱会,再到下个月14,15日滚石的“二王三后”演唱会(罗大佑、周治平、齐豫。阿潘和娃娃),当阿潘优雅的飞在自己的天空里时,她会看到天天天蓝!
               (文 邱大立)
分享 转发
云依然在天蓝里 攀越群山 俯瞰繁星  在天地间回首。。。欢迎加入经典歌曲发烧QQ群:20210235
http://blog.sina.com.cn/real0129
TOP
2#

回复:唱片日历之8月14日:潘越云【天天天蓝】

谢谢楼上的资料
速度是音乐的灵魂......恭喜我越烧越退步..........
TOP
3#

回复:唱片日历之8月14日:潘越云【天天天蓝】

谢谢
TOP
4#

回复:唱片日历之8月14日:潘越云【天天天蓝】

好唱片
TOP
5#

回复:唱片日历之8月14日:潘越云【天天天蓝】

到目前为止,让我一听就惊为天人一般的歌手只有2个,一个是邓丽君,一个就是潘越云。

与邓丽君的相遇有大时代背景的因素,可以说非常顺利,喜欢她,从电台听她的歌,到街头买她的录音带,乃至在网络上和邓迷交流。而与潘越云的相识则是非常曲折,尽管早在N年前追随邓的年代也曾经偶然从对岸的电台里听到她的几句歌,也曾保留下她的剪报,报道的标题很吸引我--【台湾新音乐另一位代表  潘越云】,是当时的内部报纸【参考消息】转香港【快报】的报道。

这个剪报和邓的放在一个本子里,每次拿出来就会看到这个剪报,看到潘越云的名字。奇怪的是我这么多年来竟没想到去找她的歌来听。这一方面是因为我的注意力大多被邓丽君和其他在大陆比较流行的歌手占据了,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对外界的反应比较迟钝。只专心做自己的事,不太关心和自己关系不大的事情。有些典型的单向思维。

直到有一天,我想起蔡琴的【最后一夜】,以前听过觉得很好听很感动,去卓越网找这个碟,然后网站推荐潘越云的【再见离别】,说蔡琴大力推荐潘越云的这个首张专辑,潘越云是我熟悉的名字,第一个专辑获得蔡琴的推荐,想来应该不错,便买下,然后又买了上海音像的精选集【不了情】。

事情仍然没完。蔡琴的那个【最后一夜】并不是我想要的录音版,却是个演唱会,让我颇扫兴。而潘越云的这2个碟我也没心情听,一直从春节前放到4月中旬。

还记得是4月12日,看到股市破位暴跌,我将手中的基金清仓大半,心情放松,想听听不一样的歌声,这才想起以前买的潘越云的2个碟,【再见离别】不错,但是还不能迷住我,听完【不了情】,感到自己快晕倒了,头脑都炸起来,无法想象【再见离别】的声音,怎么可以唱出【生别离】的凄美迷人、【眼眶之中】的明亮洒脱、【你会爱我许久吗】的柔情万千、【南下特快车】的痛心爆炸?【守住阳光守住你】的大气,【几度夕阳红】的温婉。。。如果一个人的声音可以这样多变,这样神秘和美丽,那么这个歌手也太厉害了,哈。
云依然在天蓝里 攀越群山 俯瞰繁星  在天地间回首。。。欢迎加入经典歌曲发烧QQ群:20210235
http://blog.sina.com.cn/real0129
TOP
6#

回复:唱片日历之8月14日:潘越云【天天天蓝】

找到这个专辑的台湾百佳评论-------

专辑名称  天天天蓝
制作人  李寿全
演唱者  潘越云
出版时间  1982.08.14
出版公司  滚石
曲目  天天天蓝(陈致远编曲) 生别离 守着阳光守着你 凝望 你的幻影  当泪水含在眼里  叫我怎么说  爱情还是游戏  一颗砂粒  她是谁  天天天蓝(萧唯忱编曲)


天天天蓝
教我不想他也难
不知情的孩子他还要问
你的眼睛
为什么出汗
情是深
意是浓
离是苦
想是空

【天天天蓝】是潘越云继【再见离别】后第二张个人专辑,当年曾创下十万余张的销售记录,使她成为家喻户晓的歌手。此外,这张专辑更于当年的金鼎奖中获得三项大奖—最佳制作(李寿全)、最佳演唱(潘越云)和最佳编曲(陈志远)。

这张专辑由李寿全担任制作人,在此之前,他曾制作过几张成绩斐然的唱片,如【龙的传人】、【柴拉可汗】等。当时潘越云的歌唱事业正值起步阶段,李寿全心想:“【再见离别】里的潘越云被认为是和蔡琴一样,声音是低沉的,但她在高音部分应该会有很不错的表现。”于是整个制作过程朝想让阿潘尝试较清亮、较宽广的音色。为此,李寿全严谨选歌,甚至在好旋律难求的情况下,自己作了【守着阳光守着你】这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而在编曲上,虽受当时风行的【梁祝协奏曲】影响,陈致远仍然掌握住【天天天蓝】苦思苦念的哀怨意境,从一开始小提琴的独奏就紧紧抓住听者的耳朵。

当然,我们的女主角潘越云的声喉也是无话可说的。“台湾的演唱者虽多,但一听就能辨识的声音不多。。。潘越云是其中之一,证明她的嗓音有可认同性。在可认同的声音中,潘越云又有她的特殊性:第一、她的音域最平均,在其他女歌手中,齐豫、苏芮、郑怡的音域都偏高,而蔡琴又偏低。第二,潘越云声音本身张力不高,但传达出来的情绪张力极高。”这是在【天天天蓝】之后,罗大佑担任潘越云的制作人时所下的评语,中肯地评论了阿潘的歌声特色。

如此的评语,可于【天天天蓝】专辑中得到印证,如【天天天蓝】,短短几句歌词,就把思念的心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不知情的孩子  他还要问  你的眼睛  为什么出汗”---从不知世事的孩子的眼睛,看出自己心中的哀愁,更添几分凄怨。

如此的好歌并不好唱,而潘越云却将歌词的意境、歌曲的韵律表达得恰到好处。想对地,专辑中如【她是谁】这般明亮轻快的曲子,阿潘仍表现得相当称职;又如【守着阳光守着你】,为当年同一名称连续剧的主题曲,红编大街小巷,至今仍被许多歌手重新翻唱,但阿潘那带有特殊磁性的音色,娓娓道出对情感的执着与希望,仍旧是歌迷的最爱。

平心而论,这张唱片未必是潘越云作品中最好的;她在后来的演唱生涯中不断进步,有些专辑的整体表现更超过【天天天蓝】。可是【天天天蓝】这首歌实在太强了,强到所有的评审都重拾那份浓得化不开的情歌,在这次票选中将这张专辑推上了第四名。只不过,众人的肯定并未能在“平均分数”上支持阿潘进入“演唱排行榜”的前十名。

这样的结果或许正如它的催生一样曲折:【天天天蓝】原是作家亮轩于国外念书时,向作曲家卓以玉学会的,由于词意甚美,它在一次陶晓清家的聚会后流传开来,日后并由民歌手范广慧于演唱会中发表。识货的吴楚楚一听随即将它拿去,预备制作给潘越云唱。可是在【再见离别】出版时,吴楚楚却因“好歌太多”而将它“留待下次再用”,使这首歌直到李寿全担任制作后,才得以大放异彩。

无论如何,【天天天蓝】已和潘越云紧紧连在一起了,即使流行乐坛更替一如沧海桑田,人们却永远难以忘怀阿潘赤足凝首背后的那片蓝天。
最后编辑real0129 最后编辑于 2008-08-14 15:57:11
云依然在天蓝里 攀越群山 俯瞰繁星  在天地间回首。。。欢迎加入经典歌曲发烧QQ群:20210235
http://blog.sina.com.cn/real0129
TOP
7#

回复:唱片日历之8月15日:潘越云【相思已是不曾闲】

唱片日历之8月15日:潘越云【相思已是不曾闲】






专辑:相思已是不曾闲

艺人:潘越云

厂牌:滚石唱片

时间:1985/8

经典理由:潘越云早期最东方的一张唱片

哪位歌手才是台湾百佳专辑中的最佳?也许有超过90%的歌迷会在一瞬间说出罗大佑的名字。其实,罗大佑在台湾百佳专辑的评选中,虽然也有5张专辑上榜,《之乎者也》更贵为最佳唱片中的那个G点,但事实上,却还有一位女歌手以6张半专辑的入围率成为拥有最多百佳专辑的歌手,她就是潘越云。




为什么是潘越云而不是罗大佑或齐豫、苏芮等其他歌手能得到评委们如此之多的青睐?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参加评选百佳专辑的评委,对于台湾流行音乐之根的特别看重。而众所周知,台湾流行音乐其真正的发展起源,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民歌复兴运动,也正是在这股民歌潮之后,台湾早期流行音乐的工作者,终于从单一借鉴甚至翻唱欧美流行音乐的困局中走出,从而在以中国文化这个点上,逐步展现出台湾流行音乐的稚形,并最终带出了台湾流行音乐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黄金十年的盛世。

而潘越云正是台湾流行乐坛由民歌走向专业流行乐转折期最重要也是最具代表的歌手。潘越云的声音哀怨、忧伤和缠绵,这种很符合东方文化怨妇标准的声线条件,也是她总是能表现中流行音乐中的中国风味的主要原因。同时,她的声音还具有一定的磁性和性感,这也能让她在一些西洋曲风,特别是抒情摇滚和爵士乐的编曲中游刃有余。如此的东西合壁,自然就让她成了当时台湾流行乐坛的红人,得到了几乎所有那个时代民歌创作者的眷顾,让她在每张专辑里,总是能够享受象征当时台湾本土最高水准的创作。也正是如此,潘越云的每张专辑不仅代表了当时流行音乐制作、创作和演唱的最高标准,甚至也可以从她专辑的递进中,就能很明显地感觉到台湾流行乐坛早期的演变。虽然她仅仅只是一个歌手,但她却要比一个创作者更立体,这大概就是她在百佳专辑中比罗大佑还牛的原因,因为她在她的专辑里,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相思已是不曾闲》是潘越云的第六张专辑,虽然并没有入选台湾百佳专辑之列,但对于潘越云的音乐生涯来讲,却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为正是从这张专辑开始,潘越云有意识的改变了以往东方怨妇与西洋悲歌相结合的唱法,而尽可能的将声线全然东方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带出了轻盈、飘逸、洒脱和从容的亮彩境界,这感觉就像是从一支在午夜的水银灯下徘徊的萨克斯变成了一支穿梭于山野绿林的竹笛,让人感觉古意盎然、春意盎然。

这种东方化的古翠在这张专辑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同名曲《相思已是不曾闲》,该歌的作曲正是《天天天蓝》的作者卓以玉,而词则是来自以卓以玉已故的画家好友许芥昱,文字中汲取了中国古典诗词、白话文本及戏曲的精华,而旋律更是由曲作者用不着古筝进行记谱,在如今看来,用这种手法来写流行歌,甚至是有点“愧”对了流行这个词。潘越云在此曲的演唱中,也几乎完全舍弃了一般流行歌曲的常例唱法,而是用一种介乎于越剧、粤剧、河北梆子等民间戏曲精粹的唱法来完成全曲,也与全曲浓浓的东方戏曲韵味相得益彰、完美融合。

除此之外,《偶遇》和《枫叶红》两首也全然不同潘越云以往的演唱风格,前者的音色已经近似于童音,颇有一种偶遇时恍如隔世的感觉;后者听起来同样透明清澈,而副歌时那种欲哭无泪的憔悴感,则很容易让人心碎一片,那种对岁月流逝的无力感也顿然而生。《茶山情歌》则是用New Wave改编的贵州民谣,它也和抒情摇滚风格的《燃起你的爱》一起展现出阿潘以东方式的纤细嗓音营造古典式回响的独特效果。如果说《偶遇》、《浮生千山路》和《枫叶红》这些作品是潘越云音乐中偏民歌的部分的话,那么苏来的《燃起你的爱》和陈秀男的《我还能拥有什么》则就是典型偏流行的部分,而这也就是之后台湾流行乐坛音乐趋势的先行代表,它们都有一段很东方的旋律,能从简洁的音符中飘扬出一丝东方的古典,而在歌词上则多少有些简化汉语的魅力,语言虽然精炼,却少了许多可以纵深的文字空间,这种具化最终导致的语意的空洞,其实也正是台湾流行乐坛日后不可避免走向滑坡的重要原因。

应该说《相思已是不曾闲》在阿潘的音乐世界里,属于那种心水之作云集的唱片,除了《偶遇》因为是电影《少女日记》的主题曲而曾经火红一阵外,其余多数作品都更像是四月清明上市的龙井茶,味道清淡却幽香不断,越是淡就越记忆深刻,越是淡就越激发起全身的感官一起去主动出击探寻。这种味道可是现在那些仅靠节奏和音色的所谓“中国风”所不能比拟的。

专辑曲目:

1、 相思已是不曾闲

2、 忘了歌词的一首歌

3、 偶遇

4、 茶山情歌

5、 上苍

6、 浮生千山路

7、 燃起你的爱

8、 我还能拥有什么

9、 枫叶红

10、 只为那一点感动
          (文 爱地人)
最后编辑real0129 最后编辑于 2008-08-16 12:39:19
云依然在天蓝里 攀越群山 俯瞰繁星  在天地间回首。。。欢迎加入经典歌曲发烧QQ群:20210235
http://blog.sina.com.cn/real0129
TOP
8#

回复:唱片日历之8月14日:潘越云【天天天蓝】

楼主你太强了,拿枪逼我让我写那么长得文字我都写不出来
速度是音乐的灵魂......恭喜我越烧越退步..........
TOP
9#

回复: 唱片日历之8月14日:潘越云【天天天蓝】

2008年8月14日重听潘越云的【天天天蓝】,阿潘的歌真是百听不厌。沧桑不足以形容她的歌声,喜欢阿潘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甚至有些生涩的表达,都恰到好处,换做别人也许就是粗糙了,但在她却别有一番风味。
转帖来自: 安安猫 (北京)
叫我如何不爱她?她就是潘越云,一个几乎已经过了气的歌手,一个吉普赛女郎,她的声音是我听过所有女歌手中最悲的了,不能说悲伤,是悲切,一种说不出来的哀婉和苍凉。这种哀怨不让人流泪,因为她太沉着太透彻太冷静,却是用整个生命来唱歌的。三毛说她是埃及人,我怎么觉得她像吉普赛女郎,总是低着头,那眉眼都极倔强,我想象她是个子很高的,冷艳悲情。然而她却是个子不高,行事也是很温和,曾经听过她一个电台访问,主持人亲切地称她阿潘,在暗夜里,静极了,就只有阿潘的声音,幸福啊。
    我喜欢潘越云是在17岁,那个时候还流行卡带,至今还留着那两盘“相见欢”的磁带,里面的声音已经颤颤微微。那两盒磁带分别是“十年原声剧情片”和“十年情歌收藏盒”,最喜欢的是“西风的话” “好久不见” “小镇医生的故事”,那时候想,居然能听到梦想中的声音,真有这种事情发生的。那两盒磁带还是连蒙带骗弄回来的:家乡的一个小音像店,老板居然也是最喜欢阿潘的,他说开业那么久,几乎没有人买她的磁带,当我问起十年情歌收藏盒的时候,他呆了,立即问我几岁,我说我还小啊。小就不能喜欢阿潘啊。他说找到了知音,随即拿出了带着“私人收藏”的那两盒带子。我付钱买了他的私家收藏,心满意足。那是那年暑假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因为小镇医生的故事,我爱上了一切讲述小镇和小镇有关的故事,密而不宣却能传遍街头巷尾的情事。还有一首歌是说一个男人的爱情方式,“你是我一辈子的爱”。一个女人陶醉在男人宽阔硬朗的爱情中,承诺是彼此一生中的梦。这样的爱不是一厢情愿的幻想,而是平实却长久的承诺。
    阿潘对于声音的把握,对感情的拿捏都让我佩服,她一点都不烂情,也不炫技。唱得仿佛都不费力气,就是那样自然流淌。她的声音很实,不是飘飘的,而是从地上升发出来,静静的幽幽的,真像喝酒,喝着喝着就醉了,又不是大醉,是酣醉,心甘情愿地。
帖一些我的收藏



最后编辑经典叁拾叁 最后编辑于 2008-08-15 09:51:19
TOP
10#

回复: 唱片日历之8月14日:潘越云【天天天蓝】

...








TOP
11#

回复:唱片日历之8月14日:潘越云【天天天蓝】

请问经典叁拾叁 ,贵店有 《感恩的心 》(歌手:欧阳菲菲)的LP吗?
TOP
12#

回复: 唱片日历之8月14日:潘越云【天天天蓝】

原帖由 晃一晃 于 2008-8-14 19:52:00 发表
请问经典叁拾叁 ,贵店有 《感恩的心 》(歌手:欧阳菲菲)的LP吗?

这首歌是没有出过LP的,它收录在欧阳菲菲2003年发行ALL MY FEIFEI(新歌+精选)里。
TOP
13#

回复: 唱片日历之8月14日:潘越云【天天天蓝】

原帖由 发烧盗版 于 2008-8-14 17:20:00 发表
楼主你太强了,拿枪逼我让我写那么长得文字我都写不出来


好文章不怕长呵。等我夸下你,看还嫌长不?

好奇怪我周围的朋友竟然从来没有人提过潘越云,要知道我从2000年底开始上网,认识的网友也不少是颇资深的,听的歌比我多,知道的比我多。我惊讶地在QQ群提起潘越云的名字,以为他们没人知道,却听到个最喜欢听到的回应,他就是发烧盗版同学。他说,潘的歌好,唱功高,歌词意境也好。他说潘的爵士歌曲,蔡琴的不能比。。。这让我如遇知音!但是他又说:就是长得难看!我问起潘的近况,他说听说财务状况不佳,年轻时能挣会划,现在好像是陷入财务危机!这引起我极大的好奇心。望着【不了情】歌词册里那真诚又蛮吸引人的脸庞,我怎么也不相信潘越云长得很难看这种说法。

后来了解到多些情况,发现她年轻时化妆确实是很酷,粗粗的黑眉毛,看上去冷冷的,厚厚的嘴唇,好像非洲人。想起三毛说阿潘是埃及女王的话,感觉好像还确实有点那种味道,呵呵。可是当从网上看到2007年的电视特辑【麻辣天后宫--民歌巨星三十年】里,潘越云是多么年轻优雅时,两相对比,简直晕呆!一个人可以如此变化,那说明什么?有人说,人的相貌,30岁之前是父母给的,30岁之后才是自己的。那么现在的外型才是真正的潘越云耶!想象不出,一个演艺明星,竟然可以让岁月没有痕迹,甚至是越年长越漂亮越“老”越可爱?这样的女人,一定修炼得身心都非常平衡,实在是极品女人,而这样的艺人,也肯定是极品艺人啦!
云依然在天蓝里 攀越群山 俯瞰繁星  在天地间回首。。。欢迎加入经典歌曲发烧QQ群:20210235
http://blog.sina.com.cn/real0129
TOP
14#

回复:唱片日历之8月14日:潘越云【天天天蓝】

我所喜欢的明星中,英格丽褒曼是最能抵抗住岁月沧桑的,她近60岁时演30来岁的女护士,身材还蛮好,脸上也没有沧桑,褒曼是好莱坞的第一个也许是唯一一个天然美女,一根眉毛没有动过。而具有上帝赋予最完美面孔的嘉宝却在36岁之后就开始躲避公众乃至息影。显然,外型的美丽即使是天生的,也需要后天的保养。而后天,实在是有太复杂的因素所决定,特别是女明星,许多年轻时美丽可爱的女明星似乎老的特别快,35岁之后不化妆就不敢见人啦!
云依然在天蓝里 攀越群山 俯瞰繁星  在天地间回首。。。欢迎加入经典歌曲发烧QQ群:20210235
http://blog.sina.com.cn/real0129
TOP
15#

回复 10F 经典叁拾叁 的帖子

佩服哦,好厉害,收集这么齐全!
这张【与海拔河的人】没出CD吧?是否收了阿潘的【你的暖暖的小手】呵?我最近买到【李泰祥和他的女弟子】。

那文章可能是早几年写的,潘越云最近几年还很活跃,我网上搜索,演出还不少,06年获邀担任CCTV青歌赛唯一的海外评委,因为认真和公正而受到阎肃老师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云依然在天蓝里 攀越群山 俯瞰繁星  在天地间回首。。。欢迎加入经典歌曲发烧QQ群:20210235
http://blog.sina.com.cn/real0129
TOP
16#

回复:唱片日历之8月14日:潘越云【天天天蓝】

速度是音乐的灵魂......恭喜我越烧越退步..........
TOP
17#

回复: 唱片日历之8月14日:潘越云【天天天蓝】

[quote] 原帖由 real0129 于 2008-8-15 13:32:00 发表
佩服哦,好厉害,收集这么齐全!
这张【与海拔河的人】没出CD吧?是否收了阿潘的【你的暖暖的小手】呵?我最近买到【李泰祥和他的女弟子】。

那文章可能是早几年写的,潘越云最近几年还很活跃,我网上搜索,演出还不少,06年获邀担任CCTV青歌赛唯一的海外评委,因为认真和公正而受到阎肃老师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quote
是收录了这首歌

TOP
18#

回复 17F 经典叁拾叁 的帖子

谢谢你。阿潘唱了2首歌2,3,这个是黑胶好像一直没出CD是吗?

现在黑胶唱片对于我来说,就好像是天上的月,只能看,又比月好些,可以摸,但是不可以听,呵。我收藏的邓丽君黑胶有近200张,准备出手,只留几个自己最喜欢的作为收藏品。阿潘的,等我看看想收藏哪个。如果能够拿邓的来换,最好,哈。
云依然在天蓝里 攀越群山 俯瞰繁星  在天地间回首。。。欢迎加入经典歌曲发烧QQ群:20210235
http://blog.sina.com.cn/real0129
TOP
19#

回复 10F 经典叁拾叁 的帖子



十年情歌精选集,名字都是阿潘式的:【十年情歌收藏盒】(经典歌曲)、【十年原声剧情片】(电影电视剧插曲)





再看了一遍您发的图片,发现少了几个我喜欢的:
十年精选2CD,里面的纪念册非常精美,资料也蛮有趣。

飞碟时期的【痴情】,台语专辑【孤单】
还有04和08的【情歌】。
当然,如果要我选最爱专辑只能选一个(套)的话,我会毫不犹豫选择套装的复刻版,这7个专辑的整体艺术水准非常高,制作更是精良,能够把自己最爱的专辑藏在一个精致的盒子里,这是多美的一件事~
最后编辑real0129 最后编辑于 2008-08-16 12:58:39
云依然在天蓝里 攀越群山 俯瞰繁星  在天地间回首。。。欢迎加入经典歌曲发烧QQ群:20210235
http://blog.sina.com.cn/real0129
TOP
20#

回复:唱片日历之8月14日:潘越云【天天天蓝】






在这个系列贴中,把【天天天蓝】和【相思已是不曾闲】拉在一起,并非仅仅因为她们的出版日期接近,更是因为这2个专辑的主打歌【天】的词作者和【相思】的曲作者都是同一个人,她就是旅美诗人画家卓以玉教授。

【天天天蓝】,这个词组,相信你第一次看到后就不会忘记,天天,我们经常用,和天蓝组合在一起,天天都是蓝蓝的天空,多美的意境!【相思】的歌词作者徐芥昱是卓以玉的多年知交好友,3年前(1981年)旧金山的飓风将许芥昱的海滨别墅整个袭抛一空,许教授因此葬身于飓风。为了怀念老友,卓以玉翻出他的这篇十多年前的旧作,以古筝谱成曲。

本人最近托朋友找到一篇84年的报道,内容是记述潘越云与卓以玉的第一次会见,从中发现原来这首【相思】原名叫【春雨】,是特意写给潘越云唱的,但是当时阿潘的专辑已经录好,所以想让李建复来唱,但是最后还是由潘越云首唱,并且改为现在的名字。

最后编辑real0129 最后编辑于 2008-08-19 10:54:22
云依然在天蓝里 攀越群山 俯瞰繁星  在天地间回首。。。欢迎加入经典歌曲发烧QQ群:20210235
http://blog.sina.com.cn/real0129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