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627282930313233 / 3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哈哈!!名琴LP 被《名琴.梁祝》CD毒翻(P15:关于听感“快”与... [复制链接]

查看: 72241|回复: 325
311#

回复: 哈哈!!名琴LP 被《名琴.梁祝》CD毒翻(P15:关于听感“快”与“慢”的讨论)

原帖由 名琴LP 于 2008-8-13 15:58:00 发表
[attachimg]100046[/attachimg]
名琴的LP唱放与飞利浦950当晚与松大的唱放与山灵24同场PK


结果如何???
最愛奚秀蘭並因奚秀蘭而發燒
我發表的以奚秀蘭爲主題的重要帖子的鏈結:http://post.baidu.com/f?kw=%DE%C9%D0%E3%C0%BC
TOP
312#

回复: 哈哈!!名琴LP 被《名琴.梁祝》CD毒翻(P15:关于听感“快”与“慢”的讨论)

原帖由 艺术用家 于 2008-8-13 18:02:00 发表
小证据当然好,估计对功放要求也不低,那功放想必也相当了得。
不过小证据4个6.5寸的低音单元相当于1个13寸的面积,也不算小口径了,况且专司低音,不干中音的活,能不好吗。

ray兄有米就上呀。俺要是有米也上这个,也不打算换了^_^


推它的德国之声前后级才30多万, 出那种音乐画卷式的声音, 真的不贵. 听过几次大法官推大证据, 我更喜欢德国之声推小证据的声音.

我说不贵是从声音的角度来判断的, 如果从我的口袋判断, 就是天价了.

香港展上好象也是德国之声搭配大证据. 德国之声的高性价比估计会带动大证据的销售.
逗你玩儿
TOP
313#

回复:哈哈!!名琴LP 被《名琴.梁祝》CD毒翻(P15:关于听感“快”与“慢”的讨论)

是柏林之声吧?30多万跟小证据的身价比也不便宜了,不出好声天理难容
证据没有用大单元我想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瞬态。
有朋友说过,1个亿人民币跟10个亿没什么区别,都是天文数字
TOP
314#

回复:哈哈!!名琴LP 被《名琴.梁祝》CD毒翻(P15:关于听感“快”与“慢”的讨论)

不是柏林之声. 我知道最起码有两个用户在用柏林之声推大证据.

推单拿, 我感觉德国之声比柏林之声好很多
逗你玩儿
TOP
315#

回复:哈哈!!名琴LP 被《名琴.梁祝》CD毒翻(P15:关于听感“快”与“慢”的讨论)

继续请教松大侠,单元的瞬态响应能力有没有指标来表示
TOP
316#

回复: 哈哈!!名琴LP 被《名琴.梁祝》CD毒翻(P15:关于听感“快”与“慢”的讨论)

原帖由 艺术用家 于 2008-8-13 18:54:00 发表
继续请教松大侠,单元的瞬态响应能力有没有指标来表示  


我不太清楚现在研究的进展如何,目前好像还没有。
个人认为可以用方波响应积分率来表示(或者对比判断),但是测量起来非常麻烦,甚至要设计专门的测量设备才行。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17#

回复:哈哈!!名琴LP 被《名琴.梁祝》CD毒翻(P15:关于听感“快”与“慢”的讨论)

谢松大虾不厌其烦的解答。关于音响种种疑问太多,还望得到您的指点。
眼下就有一事不明,关于线材的波阻抗,电学理论上等于电感除以电容再开根号,跟频率实际上没多大关系,有的线材拿波阻抗说事,就算有关系,人耳可闻的音频宽度如此之窄,阻抗曲线也基本上是一条直线,用得着计较吗。
不当之处请指正。
TOP
318#

回复:哈哈!!名琴LP 被《名琴.梁祝》CD毒翻(P15:关于听感“快”与“慢”的讨论)

楼上的不会连集肤效应都不知道吧
逗你玩儿
TOP
319#

回复:哈哈!!名琴LP 被《名琴.梁祝》CD毒翻(P15:关于听感“快”与“慢”的讨论)

敢说自己的线所有频段阻抗完全一致的, 世界上好象只有OCOS一家.

广大用家用下来也普遍认同.
逗你玩儿
TOP
320#

回复: 哈哈!!名琴LP 被《名琴.梁祝》CD毒翻(P15:关于听感“快”与“慢”的讨论)

原帖由 艺术用家 于 2008-8-13 22:12:00 发表
谢松大虾不厌其烦的解答。关于音响种种疑问太多,还望得到您的指点。
眼下就有一事不明,关于线材的波阻抗,电学理论上等于电感除以电容再开根号,跟频率实际上没多大关系,有的线材拿波阻抗说事,就算有关系,人耳可闻的音频宽度如此之窄,阻抗曲线也基本上是一条直线,用得着计较吗。
不当之处请指正。  


对波阻抗没有什么研究,只谈谈自己的观点供参考。从电学表达式看,“波阻抗”已经抓住了电感、电容这两个重要储能参数(特征)来分析“波”阻抗,不管这个波阻抗的电学表达式是不是“完全正确”,或者是不是已经完善,个人认为分析方向是对的。

电容——容易通过交流信号,阻断直流;电感——则恰恰相反,容易通过直流,阻断交流信号;而且频率的高低变化对他们的阻抗特征变化的影响也是恰恰相反的(甚至是镜像的)。又因为他们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线材导体中,他们的比值就应该与是否有利于通过高频、或者更有利于通过低频有关联,至少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吧。(?)

由于它们都是储能参数(元件),能量的存储和释放时间还会产生“相位延时”或“相位超前”现象,造成声像定向定位信息受到改变和破坏,这就是低档线材声场声像立体感差的主要原因。(绝缘材料不同也会影响能量的存储和释放时间发生改变哦

更多就不说了,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