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深圳音乐厅及其他:致Brendel 兄
原帖由 舒存 于 2008-7-21 11:48:00 发表 另外,所谓“煲场所”,正如你指出的,实质是对声效的细微调整。例如东方艺术中心,多次调节了演奏台顶的反射板角度。你的转帖中,有人提到某音乐家感受到了东艺声效变化。
|
又见舒存大侠啊。关于“堡”,我曾经交谈过上海的建声专家和录音棚设计师,他们告诉我其实他们无法准确知道他们所设计的厅堂和录音室,最后会给出什么样子的音色。对于他们的坦诚我很惊讶,我们可以认为国内最好的建声专家和录音棚设计师水平差。我估计国外优秀的声学专家确实能估计到所设计出厅室的音色,但是还是与所预想的有不少差距的。因而所谓堡也就是主观上对自己设计的调整。
客观上,声音与所在厅室的物理上的交融也是很有必要的,虽然我们无有任何所了解的理论来解释,但是它确实存在。最好的三个音乐厅都是100年前建成的,至少有两个变量存在,就是厅堂的矩形和厅堂的建造年龄,这都是我们无法忽视和排除的。所以,我个人不建议对使用2年内的音乐厅的音色做出评价。
对Brendel 兄说的是,在1800座以上的音乐厅,目前所建设和设计的厅堂,很少有矩形大厅的。而自从卡迪夫大厅让人惊艳之后,以及BPO大厅越来越让人满意,其实梯田式设计还是经过聆听考验的,因而,个人认为没有必要从音乐厅的形状而对音色有不好的联想。
仅是个人瞎说,希望有机会坐在深圳音乐厅,除了欣赏伟大大厅壮观之外,并能听到漂亮的音色,和深圳乐团优秀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