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深圳音乐厅及其他:致Brendel 兄 [复制链接]

查看: 5681|回复: 39
11#

回复:深圳音乐厅及其他:致Brendel 兄

经常与Scfan 兄一起去听音乐会,同意Scfan 兄的观点,一些小小的个人观点。东艺的声音低音有些薄,但 音色极其好。上海音乐厅声音混浊,可是很温暖。两个风格很不相同,两者相比一个好在声音的上半段,一个胜在声音的下半段,这是两种不同的音色的厅。当然,我总是借光大王与他坐在一起,都是音乐厅楼座上最好的位置,音乐厅有的位置声音确实不如意。但我个人还是喜欢音乐厅的音色的。

总的说来,东艺的声音也是不够全面的,虽然音色很靓。东艺的吸声有些过了,费城来的时候,我上半场坐在A区最后,下半场坐在A区前排,虽然我更喜欢A区最后的位置,声音的交融感很好,但是总是觉得低声部略弱(也有可能莫扎特协奏交响曲也不需要多少低声)。我在A区前排的时候,虽然直达声有些冲,却听到很多低声(柴六)。但是根据我在东艺多场的聆听经验,我还是认为东艺声音差在低声部的不足,它高大的体量导致更多的吸声,而牺牲了全面性。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我进去过但是没有听过,看数据我猜是偏向于上海音乐厅的音色。
最后编辑alma 最后编辑于 2008-07-24 23:57:36
TOP
12#

回复:深圳音乐厅及其他:致Brendel 兄

关于深圳音乐厅,我没有进去过,无法比较音质。
但是可以肯定两点,第一是我的同事说深圳的音乐大厅非常漂亮。第二,它的小演奏厅不符合目前实行的剧院规范中关于剧院大厅(音乐厅还没有专门的规范,对她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的是剧院设计规范)的视线设计要求。(不过最新实行的剧院规范是2001年实行,而深圳音乐厅方案设计时间是1998-2000年,不过,我想说的是,作为建筑师,设计者完全应该应该避免这种设计,因为我看完她所有的图纸,觉得这是毫无必要而且是很有余地可以调整的)
最后编辑alma 最后编辑于 2008-07-25 00:05:25
TOP
13#

回复: 深圳音乐厅及其他:致Brendel 兄

原帖由 Chanson 于 2008-7-24 0:03:00 发表
日本仔就是不安好心,多年前在广州起了个最高的中信广场外型就是一座战时碉堡,心里说不出的气愤,后来又在上海搞个刺刀楼,真是无恶不作!!!!


环球金融中心的圆月弯刀的设计,应该不是日本人的本意,而是建筑师美国著名设计公司KPF的设计使然。从视觉效果来看,顶部的圆形确实好于目前建成的方形。

但是我还是赞同这个修改,因为建筑具有社会象征的功能。后来建造方屈服于上海政府的压力,曾经对这个顶部做过几个修改,其中一个修改包括顶部做成中国传统的月洞门的形式,最后还是选择了目前的这个方形的简介形式。
TOP
14#

回复: 深圳音乐厅及其他:致Brendel 兄

原帖由 舒存 于 2008-7-21 11:48:00 发表
另外,所谓“煲场所”,正如你指出的,实质是对声效的细微调整。例如东方艺术中心,多次调节了演奏台顶的反射板角度。你的转帖中,有人提到某音乐家感受到了东艺声效变化。



又见舒存大侠啊。关于“堡”,我曾经交谈过上海的建声专家和录音棚设计师,他们告诉我其实他们无法准确知道他们所设计的厅堂和录音室,最后会给出什么样子的音色。对于他们的坦诚我很惊讶,我们可以认为国内最好的建声专家和录音棚设计师水平差。我估计国外优秀的声学专家确实能估计到所设计出厅室的音色,但是还是与所预想的有不少差距的。因而所谓堡也就是主观上对自己设计的调整。

客观上,声音与所在厅室的物理上的交融也是很有必要的,虽然我们无有任何所了解的理论来解释,但是它确实存在。最好的三个音乐厅都是100年前建成的,至少有两个变量存在,就是厅堂的矩形和厅堂的建造年龄,这都是我们无法忽视和排除的。所以,我个人不建议对使用2年内的音乐厅的音色做出评价。

对Brendel 兄说的是,在1800座以上的音乐厅,目前所建设和设计的厅堂,很少有矩形大厅的。而自从卡迪夫大厅让人惊艳之后,以及BPO大厅越来越让人满意,其实梯田式设计还是经过聆听考验的,因而,个人认为没有必要从音乐厅的形状而对音色有不好的联想。

仅是个人瞎说,希望有机会坐在深圳音乐厅,除了欣赏伟大大厅壮观之外,并能听到漂亮的音色,和深圳乐团优秀的演出。
最后编辑alma 最后编辑于 2008-07-25 01:31:50
TOP
15#

回复:深圳音乐厅及其他:致Brendel 兄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效果如何,看过一些评价都不高。进去听过音乐会的朋友能否说说?

从照片和电视看,似乎很类似达拉斯的音乐厅,而达拉斯音乐厅是美国最好的音乐厅之一。好像就是贝某人设计的。
TOP
16#

回复:深圳音乐厅及其他:致Brendel 兄

个人感觉深圳音乐厅还是不错的,一直坐在后面,音量有点小。
TOP
17#

回复: 深圳音乐厅及其他:致Brendel

原帖由 Brendel 于 2008-7-25 12:36:00 发表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效果如何,看过一些评价都不高。进去听过音乐会的朋友能否说说?

从照片和电视看,似乎很类似达拉斯的音乐厅,而达拉斯音乐厅是美国最好的音乐厅之一。好像就是贝某人设计的。


还是那句话,没有经过充分使用煲炼前不可轻易下结论,所以这些评价的意义不大。
不过从照片上看,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座位有上下层叠布置,在座位数和东艺相近的情况下,其水平尺寸应该更小一些,这点很可能是安德鲁吸取了东艺的经验后特意所为,期待有正面改善。
TOP
18#

回复: 深圳音乐厅及其他:致Brendel 兄

原帖由 Brendel 于 2008-7-22 23:11:00 发表
关于深圳音乐厅,该说都说了,我们静观其变吧,看看通过调整能否达到比较好的水平。
至于香港,我未来应该都会呆在那里,目前主要演出场所是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大剧院,中环大会堂音乐厅,沙田大会堂演奏厅。后两者以及大剧院都是接近长方体设计,效果非常好,即使是在不怎么好的位置;文化中心音乐厅则是公认的不怎么样,但其视觉效果比深圳音乐厅好得多,至少后排座位不会离舞台那么远,声音效果似乎比不上深圳音乐厅,即使那里是香港管弦乐团的老巢。


香港管弦乐团现在的指挥迪华特对几个场所有早有评价。印象中与你的排位是相似的,最差的就是文化中心音乐厅的评价。他批评文化中心音乐厅的言辞,还是非常刻薄的,可见这个场所建声大有问题。

我也认同音乐厅的结构对建声的影响。从现实来看,矩形结构的传统设计,还是比六角形等这些新型结构更容易获得好声。过去跟李商隐兄讨论,在这个方面有过分歧。我的观点是,理论上新式的这种结构,可以让每个座位更容易接近音源,更容易获得好声,实际设计的结果是另一回事。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19#

回复:深圳音乐厅及其他:致Brendel 兄

上海音乐厅的闷混与搬迁后的重新装潢有关的,原位置时声场效果还是不错的,经过国内某一声场设计师重新搞了延迟残响等音响化的物理指标后总体已经不伦不类了,上海的音乐厅,目前的确是东艺大演奏厅的音效最好。
TOP
20#

谢谢楼上各位!几个问题交流看法

一、美国著名的达拉斯音乐厅全称达拉斯麦德莫特音乐厅,是国人皆知的演录俱佳的好声场所。他是贝聿铭1998年设计,声学顾问是约翰逊。外形非常前卫,但内部非常传统,是个马蹄形结构。

二、上海大剧院总设计是法国人,内部大剧场是日立公司设计,其中声学设计是上海华东所的章奎生。

三、上海音乐厅整体搬迁之后,仅仅是保留了外形,音乐厅内部的演奏场所,实质是个重新改装过的建筑。由于本身空间高度所限,增加了座位之后,楼座向前压,严重音响了声效。

四、柏林爱乐的大名掩盖了柏林爱乐大厅的建声缺憾。如果注意阿巴多最后跟乐团合作的贝交,对比在柏林爱乐大厅和在其他场所的录音,就会发现这个大厅的声效并非完美。这个节录内容是日本一个音乐软件行家的点评 http://lts.bbs.net/bbs/01/21696.html

五、一些话题的观点,曾经与李商隐兄交流过,链接如下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19752.aspx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