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0张发烧黑胶唱片 [复制链接]

1#
休假在家,闲着没事,听听黑胶,写写帖子。黑胶的特长一方面是表现弦乐的唱片,另一方面黑胶动态很大,在表现大动态的音乐一般情况下比CD好很多。这次介绍十张发烧LP,都是大动态的音乐,当然音乐性也不错,给黑胶发烧友参考。Sheffield Lab (俗称喇叭花) 唱片公司是世界有名的发烧天碟录音公司,他出品的唱片极其出色。这家唱片公司所发行的唱片数量并不多,但件件精品。这家公司开创了直刻灌录技术,创造出了最真实、最接近现场的声音。Sheffield Lab由钢琴家LINCOLN MAYORGADOUG SAX共同创建,他们奉行的同步直刻录音技术是不加任何混音,完全原汁原味,在理念上追求自然、透明,使用传统方式,直接将现场录音制成唱片,不加任何编辑修饰。其录音包括了古典音乐、爵士和流行乐等。从70年代创立直到90年代停止运营,这一朵绚烂的喇叭花向我们展现了各种类型、多种题材的录音瑰宝,是发烧友永远的最爱之一。这家公司规模虽小,但却受到TAS榜单的百般宠爱。这家公司留下的黑胶唱片到今天也很贵了,是黑胶发烧友倾囊而出去追逐的。大指挥家莱因斯多夫长期活跃于美国舞台,其实他是奥地利人,出身于维也纳。所以他秉承了德奥传统,加上美国式的大气风范,指挥自成一格,尤其他的华格纳,独具特色!他指挥洛杉矶爱乐在喇叭花留下著名的TAS名片普罗科菲耶夫的罗米欧与朱丽叶,另外还有下面这张著名的华格纳精选,尤其以女武神的骑行而著名。莱因斯多夫这个女武神的骑行与托斯卡尼尼不同。托斯卡尼尼的速度很快,咄咄逼人。而莱因斯多夫的演绎更强调作品的内在张力,速度虽然不快,但却相当震撼!












分享 转发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

回复:10张发烧黑胶唱片

这张我肯定...................没有。
其实,我就是一个“伪发烧友”!
TOP
3#

回复: 10张发烧黑胶唱片

作为一个任职于教堂做管风琴师达20年之久的乐师,圣桑曾经有一段精彩的话语:“管风琴是一种能够引起人联想的武器,一听见它,你的想象力就会苏醒,意想不到的事物都会从潜意识深处升起。”我想就算圣桑只写了这部管风琴交响曲,也足以名垂青史了。这是一部非常雄伟、大气磅礴的交响曲,因为引入了管风琴而显得独具特色,独步天下。对这部伟大的作品,很多指挥家都留下了著名录音,像指挥帝王卡拉扬、巴伦伯伊姆等著名指挥家。但最著名的却是两个美国的版本,不知大家是否猜到。当然,首选是帕雷指挥底特律交响乐团 / MERCURY(水星),另外一个毫不逊色的名版就是下面这个明希的波士顿交响乐团 / RCA版。明希的这个版本的第四乐章,管风琴犹如潮起潮落、汹涌澎湃、铺天盖地、极具发烧元素。这是发烧友不能不听的发烧LP。另外,我没有帕雷的版本,那也是我非常期待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

回复: 10张发烧黑胶唱片

德利布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18481852年在巴黎音乐院学习,1855年创作第一部轻歌剧《两个木炭币》。德利布1881年起任巴黎音乐院作曲教授,其作品有两部芭蕾舞剧(另一部为《希尔薇亚》,作于1876年)。歌剧20余部。《葛蓓莉亚》,3幕芭蕾舞剧,德利布作于1870年,是标志这浪漫主义芭蕾进入成熟阶段的重要作品。《葛》的音乐以旋律优美生动、时常爆棚的音乐段落,配器清澈明朗而引人入胜,是传统芭蕾音乐的代表作。这部作品的脚本作者是尼泰和圣—莱昂,根据霍夫曼的《睡魔》故事改编。这部作品也称为《珐琅眼睛的姑娘》,剧情描写少女葛蓓莉亚是葛培留斯精心设计制作的机器木偶,她常坐在窗口,青年弗朗兹对她一见钟情,百般献示殷勤,弗朗兹的未婚妻斯瓦尼尔达为此十分生气。最后他们终于发现葛蓓莉亚原来是机器木偶,于是消除了误会,重归于好。这部芭蕾的全剧包括前奏曲与间奏曲,还有22首有编号的曲子,第二幕第二场的第二十二曲《钟的庆典—插舞》中又包含有8首;而第八曲与第十三曲都要重复演奏,所以实际上全曲共33首:前奏曲,幻想曲风格,形成高潮后为著名的玛祖卡舞曲旋律。这是多拉弟的水星名片。也是芭蕾舞音乐的必听曲目。而黑胶爱好者则喜欢里面轻盈的弦乐和异常火爆的爆棚场面。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5#

回复:10张发烧黑胶唱片

嗯,尚未悉数尽出,已是两钻精华,好!
壮士豪情怀天下
英雄仗义本无名

江门市青年音响爱好者协会
TOP
6#

回复: 10张发烧黑胶唱片

拉威尔(1875-1937) 是著名的法国作曲家,印象派作曲家的最杰出代表之一。七岁开始学钢琴, 十四岁入巴黎音乐学院。早期印象派音乐热衷于明暗对比、光明与阴影中神秘的 游戏,而自我陶醉在冗长的印象中;而拉威尔作为印象派音乐家则大大发展了印象派音乐的表现力, 他喜爱喷射出五彩缤纷,光彩夺目的人造烟火,喜爱富于诗意的洪亮的声响。 他既是乐曲形式的大师, 又赋予音乐丰富的色彩,另外他严守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戒律,而以独创的手法运用这些传统戒律 来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和作品形式。对于音乐的描述性,他主张不注重事物的外部,而是关注事物 的本质和浓郁的色彩,并认为真正的诗不能是长篇大论,而是在于真正的感情。拉威尔的《鹅妈妈》组曲,原来是四手联弹钢琴组曲,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儿童组曲采用儿童题材、为儿童创作、供儿童演奏的组曲。拉威尔告诉我们:我写这部组曲(《鹅妈妈》),目的是要唤起童年时代的诗意,因此手法就必须单纯,一切表面的效果只好摒弃不用。可见作曲家也是怀着一颗童心来创作的。1911年,拉威尔把《鹅妈妈》改编为管弦乐组曲,后来又加上了两个乐章,改变了各乐章的次序,并用间奏曲把它们贯串起来,成为舞剧音乐。舞剧由拉威尔根据贝洛等的鹅妈妈故事编剧,让娜·于加尔编舞,19121月首演于巴黎。这是一出别有情趣的儿童舞剧。《鹅妈妈》舞剧在英、美演出时,常常删了拉威尔为舞剧音乐增写的两乐章和间奏曲,完全按照 《鹅妈妈》组曲五乐章的布局:帕凡舞——魔园——小拇指——睡公主——美人和野兽。演的是一个小女孩梦中的奇遇,每一乐章都是以她为主角。水星是模拟录音黄金时代的最杰出者。而帕雷则是水星的顶梁柱。他们的录音在当时、甚至今天都是无敌的,因此他们是TAS的常客。水星的了LP强调了低电平细节,与那再现微弱动态起伏时的连贯、自然的感觉,是最发烧的黑胶!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08-07-19 07:22:12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

回复: 10张发烧黑胶唱片

下面3张都是很发烧的黑胶,就不详细介绍了。其中《白头佬》音质、音色、音场都要比复刻版好很多,用顶级配置的莲12比较过。EMI再版梅洛迪的《敲击卡门》分析力要比原版有比较大的改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

回复: 10张发烧黑胶唱片

DG的录音不是特别有名,但早期很多DG唱片还是很发烧的。这版卡拉扬60年代的《命运》就非常发烧,动态凌厉而低频宽松。声音非常放松从容。很多DG红头大花版都具有这些特点。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

回复: 10张发烧黑胶唱片

还有两张LP,也是比较发烧的,因为时间关系,大家也比较了解,就不详细介绍了: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0#

回复:10张发烧黑胶唱片

贝兄,看来我得碟到你那里才发挥的出真正的价值啊,唉,感叹!!!!!
不知道说啥好了
微信订阅号:黑胶信使
电话:13602738942
QQ:619166050
微信:mong8942
TOP
11#

回复: 10张发烧黑胶唱片

原帖由 黑胶小屋 于 2008-7-19 10:42:00 发表
贝兄,看来我得碟到你那里才发挥的出真正的价值啊,唉,感叹!!!!!
不知道说啥好了   
我在你处购买的三张LP都是烧片。你为什么要出呢?是觉得音乐性不好吗?我还要在你处购买两张(你的头版大多数比别人要便宜),你猜是哪两张?哈哈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

回复:10张发烧黑胶唱片

喇叭花的是因为我瓦格纳和罗密欧,勃拉姆斯变奏曲还各有一张,呵呵呵 ,其他的只能说是走宝咯,没时间坐下来好好听
微信订阅号:黑胶信使
电话:13602738942
QQ:619166050
微信:mong8942
TOP
13#

回复:10张发烧黑胶唱片

自己的感觉:

水星的唱片虽然在TAS榜上有不少,感觉其录音的动态确实很大,但无论是演绎还是录音,都稍显粗糙。

LP的黄金时期,有很多演录俱佳的唱片,如安塞美、阿金特在大DECCA,莱纳在RCA,塞尔在COLUMBIA的录音在EMI的唱片。

从发烧碟方面而言,个人以为RCA、DECCA的唱片更具有代表性。无论从演绎还是从录音,此两家公司都有着卓越的音乐家和杰出的录音大师。

另,抛开立体声与单声道的差别,EMI和DECCA的单声道录音,也代表了50年代中期的杰出录音水平。

引shinelb兄的话,与兄探讨:

“黑胶的特长一方面是表现弦乐的唱片,另一方面黑胶动态很大,在表现大动态的音乐一般情况下比CD好很多。”

黑胶唱片的表现绝不仅仅于弦乐方面的表现,与CD声音表现的不同,在这不进行阐述(虽然我自听了LP后,CD已封存)。

以上仅个人感受,还请大家斧正。
TOP
14#

回复:10张发烧黑胶唱片

单讲发烧,主要是水星、迪卡、和RCA比较发烧,演绎就不好说了,TAS是不注重演绎的。当然这几家的发烧唱片各有特色,具体还要多比较。单若要说音色,菲利普肯定是比较好的。
黑胶特长很多,当然缺点也有。她对弦乐的表现和她的动态给我印象特别深。我听黑胶也主要听这两大类。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5#

回复:10张发烧黑胶唱片

飞利浦的录音不错。

单就弦乐而言,个人感觉EMI的有特色,特别是60年初的前后的唱片,非常的美。雷顿在RCA的录音,特别是乐队中的弦乐也非常的棒。

黑胶的一大缺点:播放不方便。呵呵
TOP
16#

回复:10张发烧黑胶唱片

說起錄音,DG跟PHILIPS的可能不是發燒級的,但是人家就是陣容好,音樂性高. TAS榜單感覺太偏音響效果了.
TOP
17#

回复:10张发烧黑胶唱片

其实黑胶发烧片多得很,不要说10张,就算选1,2百张都是十分让人头痛的事情.除了常见的几间大厂牌之外,一些小公司的如CHANDOS,LYRITA的录音中发烧的极多,比如我手头上的LYRITA的70多张唱片中,录音达发烧水准的肯定有一半以上.还有PHILIPS后期的许多录音,真是数之不尽的,
还有唱片的声音和播放的系统关系极大,记得香港音响技术的大草在试完某牌子的顶级唱头时就曾经感慨说,其实唱片中的各样信息俱全,问题是你的唱头能够发掘几多出来.因此当系统升级到相当程度时就会发现原来许多听着不怎么样的唱片现在听来却是十分发烧的.
绝大多数人刚开始玩LP时会为它的独特音色所迷醉,就象刚结婚时的蜜月期,但越玩越深入时就会越来越痛苦了 ,所以玩黑胶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也是一种极大的幸福!
另一个出黑胶的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31849.aspx
TOP
18#

回复: 10张发烧黑胶唱片

DG也并不是不发烧,发烧也并不是听黑胶的唯一目的,其实“发烧”两字本身的概念就有些含混不清,爆棚只能是发烧的一个方面,录音的解析力足够清晰,音场的定位足够宽和深,乐器音色的再现足够自然,好的录音除了动态好之外,还要表现出音响的层次感,越是动态大,越要有层次感、透明感,不能混沌不清、嘈杂。
卡拉扬的这一张录音就足够达到以上的几点要求,无论演绎还是录音都是一流的,卡拉扬对小如李斯特的这些体量较小的作品也是能够做到精准、细腻且布局宏大,结合了优秀的录音,使得他在DG60年代的一干录音都算得上“发烧”级。
Liszt Mazeppa and Ungarische Rhapsodien-BPO, Karajan(DGG Red Tulip).jpg (, 下载次数:281)

jpg(2008/7/20 0:19:20 上传)

Liszt Mazeppa and Ungarische Rhapsodien-BPO, Karajan(DGG Red Tulip).jpg

最后编辑yilinliulin 最后编辑于 2008-07-20 00:19:20
TOP
19#

回复: 10张发烧黑胶唱片

清秀的录音照样也能算“发烧级”的录音,雷斯庇基的这两张同样曲目的录音就是这样,够得上TAS水准。
Respighi Ancient Airs and Dances- N.Marriner(EMI).jpg (, 下载次数:264)

jpg(2008/7/20 0:31:14 上传)

Respighi Ancient Airs and Dances- N.Marriner(EMI).jpg

最后编辑yilinliulin 最后编辑于 2008-07-20 00:31:14
TOP
20#

回复:10张发烧黑胶唱片

“玩黑胶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也是一种极大的幸福! ”——其实,我就是一个“伪发烧友”!
其实,我就是一个“伪发烧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