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黑胶情怀】谈谈你喜欢的一些黑胶唱片 [复制链接]

查看: 38576|回复: 140
1#
先上图,这是EMI引进前苏联梅洛迪制作的EMI版头版黑胶:
111 001.jpg (, 下载次数:421)

jpg(2008/6/3 10:30:08 上传)

111 001.jpg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08-06-11 02:51:14
分享 转发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

回复: 两版谢德林《敲击卡门》

另一张是前苏联梅洛迪的再版黑胶:
111 002.jpg (, 下载次数:261)

jpg(2008/6/3 10:31:57 上传)

111 002.jpg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

回复:两版谢德林《敲击卡门》

好片,录音非常猛
TOP
4#

回复:两版谢德林《敲击卡门》

比才的歌剧《卡门》路人皆知,根据这一题材,俄罗斯现代作曲家罗季翁·谢德林1966年为其妻子、莫斯科大剧院著名芭蕾舞演员普利谢茨卡雅写了这部芭蕾舞配乐。由于组曲的配器使用了弦乐队与一组包括钟琴、木琴、钢片琴、木鱼、梆子、铃鼓、响弦小鼓、大钹大锣及单面蒙皮的低音大鼓等大大扩展了的打击乐器,音响非常富于舞蹈的韵律,极具冲击力的猛然爆发,是许多发烧友必听的曲目。上面两个版本是同一个录音,由罗杰斯特拉文斯基操刀指挥。录音效果极具发烧元素,音场之层次深度及结像力非常惊人,动态非常强悍和具有无比冲击力。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5#

回复: 两版谢德林《敲击卡门》

原帖由 taibaerdi 于 2008-6-3 10:37:00 发表
好片,录音非常猛
在这个帖子里,会对比谈谈这两版LP的差异及特点。顺便谈谈EMI引进前苏联的一些录音,谈谈这些录音的特点。也谈谈梅洛迪的录音特点。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6#

回复: 两版谢德林《敲击卡门》

此人的音乐风格不如施尼特克般的诡异,但确实充满激情!他成功地将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作了极有趣味的融合。
TOP
7#

回复:两版谢德林《敲击卡门》

不知抓么回事,一直不太喜欢这曲子(作品),可能是觉得演奏的太闹了吧。
TOP
8#

回复:两版谢德林《敲击卡门》

介绍谢德林生平:

苏联作曲家。1932年12月16日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是作曲家和音乐理论教师。谢德林1945-1950年就学于莫斯科合唱学校,1950-1955年就学于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钢琴,并于1959年研究生毕业。二十余岁开始创作。他曾应肖斯塔科维奇的要求,花费了十多年了时间和精力,领导了苏联作曲家协会的工作,担任协会理事会书记。1989年成为柏林艺术家协会的会员。1992年叶利钦总统授予他俄罗斯国家勋章。

谢德林是一位民族音乐家,他的歌剧《死魂灵》(据果戈理同名小说创作)、芭蕾音乐《安娜·卡列妮娜》(Anna Karenina, 据托尔斯泰同名小说创作)等七部作品,都在莫斯科大剧院上演,这在剧院200年的历史中是第一次。此外还创作了许多交响曲、钢琴曲和合唱作品等。他成功地融汇了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吸收了俄罗斯民间音乐的营养,往往以俄罗斯文学为题材,并运用了包括偶然音乐和序列音乐在内的现代音乐技巧。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08-06-03 11:16:28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

回复: 两版谢德林《敲击卡门》

偶也喜欢比才的《卡门》,是偶的入门唱片,请教上两款LP有否出过CD?
TOP
10#

回复:两版谢德林《敲击卡门》

《敲击卡门》的诞生,妇唱夫随的传奇(转):

“跳《卡门》一直是我的梦想。”莫斯科大剧院著名芭蕾舞者普利谢茨卡雅(Maya Mikhailovna Plisetskaya, 1925-)说。为了这个梦想,她到处找作曲家为她谱曲。1964年得到列宁奖后,普利谢茨卡雅更积极的去圆梦,第一个目标就是肖斯塔科维奇。不过,或许肖斯塔科维奇觉得比才的音乐已经够好,但是他又不知道该怎么拒绝,于是顾左右而言他地邀请普利谢茨卡雅和谢德林夫妇俩到别墅度假,度了半天才冒出一句:“我害怕比才。”肖斯塔科维奇不行,就住肖斯塔科维奇楼上的哈恰图良或许可以试试。不过试了半天,哈恰图良什么都没写出来。

1966年,古巴编舞家阿隆索(Albert Alonso, 1917-)到俄国演出,普利谢茨卡雅非常喜欢阿隆索的编舞,中场休息立刻冲到后台,招呼也不打,劈头就问:“想不想编《卡门》?为了我。”阿隆索半开玩笑的答应:“这是我的梦想。”

挟着列宁奖得主头衔,普利谢茨卡雅立刻以“两国芭蕾文化交流”的名义向当时文化部部长福尔采娃(E.A.Furtseva)提出申请。没想到阿隆索的签证没多久就批下来,但是时间只有一个月。一个月?连音乐都没有,一个月就要编出一部芭蕾?

责无旁贷,非得在一个月内变出音乐的,当然是普利谢茨卡雅的丈夫谢德林。谢德林也是作曲家,不过当时他在莫斯科音乐院任教并担任苏联作曲家协会理事会书记,让公务缠得根本无法分身,所以前几年都是试着委托同行谱曲。可是,可是普利谢茨卡雅要音乐!太座大人急需音乐!这是她多年的梦想,怎么可以败在没有音乐?“她会带着音乐和你排练。”脾气好到难以想像的谢德林答应阿隆索。

谢德林那天晚上工作到半夜两点,第二天到排练场地看看阿隆索与普利谢茨卡雅排练情形,想想比才有那些音乐适合这段舞蹈,回家埋头猛写。二十天后,全长40多分钟的芭蕾音乐《卡门组曲》出炉,其间谢德林还花四天到匈牙利参加科达伊的葬礼!

普利谢茨卡雅的梦想终于在1967年4月20日实现,福尔采娃和肖斯塔科维奇在首演当天都到场,不过福尔采娃只是露个脸就走人,首演的反应也不好,全场观众期待的是下半场《唐吉诃德》。第二天早上,大剧院通知普利谢茨卡雅“原订22日演出的《卡门组曲》抽换成《胡桃夹子》。”普利谢茨卡雅怎么抗议都没用,最后还是由“害怕比才”的肖斯塔科维奇一通电话打到文化部部长办公室:“我很喜欢这部芭蕾。”《卡门组曲》第二场才得以顺利演出。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