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黑胶情怀】谈谈你喜欢的一些黑胶唱片 [复制链接]

查看: 38591|回复: 140
41#

回复: 谈谈两版谢德林《敲击卡门》及其他一些喜欢的黑胶唱片

谈谈DG八十年代初的一张LP,就当作是怀念一下老罗吧,待续:
111.jpg (, 下载次数:76)

jpg(2008/6/5 16:16:43 上传)

111.jpg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2#

回复:谈谈两版谢德林《敲击卡门》及其他一些喜欢的黑胶唱片

去度假,回来再继续。提前祝大家节日快乐!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3#

回复: 谈谈两版谢德林《敲击卡门》及其他一些喜欢的黑胶唱片

Melodiya
MELCD1000618
Bizet/ Shchedrin/ Carmen Suite
Artist:Vladimir Spivakov
Details:敲擊樂版超卓錄音,層次分明,走位清晰,令一眾發燒友聽出耳油。此版本失傳多年,俄羅斯原裝入口,2008年必買Hi-Fi碟!
melcd1000618.jpg (, 下载次数:78)

jpg(2008/6/7 8:42:35 上传)

melcd1000618.jpg

TOP
44#

回复: 谈谈两版谢德林《敲击卡门》及其他一些喜欢的黑胶唱片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8-6-4 18:48:00 发表
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名版,但这张不是原版,是美国版。总的来说,这张LP性价比极高,声音比CD要好。尤其音场非常开阔,动态非常凌厉。小提琴质感还可以。但因为不是原版,她的声音稍微有一点偏干。还是很想买一张英国......

300美金恐怕买不到NM品相的英国头版了
TOP
45#

回复: 谈谈两版谢德林《敲击卡门》及其他一些喜欢的黑胶唱片

原帖由 ANDRE 于 2008-6-7 8:43:00 发表
[table=400][tr][td=1,1,165]Melodiya
MELCD1000618
[/td][/tr][tr][td=2,1]Bizet/ Shchedrin/ Carmen Suite [/td][/tr][tr][td=1,1,42]Artist:[/td][td=1,1,355]Vladimir Spivakov [/td][/tr][tr][td=1,1,42]De......


MELODIYA 1968年該曲目首版LP 封面;CD復刻版 预定2008/10月 重現 精彩可期
Carmen Suite LP COVER.JPG (, 下载次数:68)

jpg(2008/6/7 18:44:31 上传)

Carmen Suite LP COVER.JPG

TOP
46#

回复: 谈谈两版谢德林《敲击卡门》及其他一些喜欢的黑胶唱片

收集LP唱片,一般是量力而行,但有一个人的唱片,我是每张都买头版的,因为只有从这些唱片,我们才会听到天鹅绒般的发音,我们才会听到真正的海菲兹:
111 001.jpg (, 下载次数:84)

jpg(2008/6/10 6:13:11 上传)

111 001.jpg

111 002.jpg (, 下载次数:83)

jpg(2008/6/10 6:13:11 上传)

111 002.jpg

111 003.jpg (, 下载次数:400)

jpg(2008/6/10 6:13:11 上传)

111 003.jpg

111 004.jpg (, 下载次数:82)

jpg(2008/6/10 6:13:11 上传)

111 004.jpg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7#

回复: 谈谈两版谢德林《敲击卡门》及其他一些喜欢的黑胶唱片

来点优美的,湖牙喜欢的,维瓦尔弟《和谐的灵感》,最优美的弦乐:
111.jpg (, 下载次数:76)

jpg(2008/6/10 13:55:55 上传)

111.jpg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08-06-10 13:57:43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8#

回复: 谈谈两版谢德林《敲击卡门》及其他一些喜欢的黑胶唱片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49#

回复:【黑胶情怀】谈谈你喜欢的一些黑胶唱片

以下这些资料仅供参考,有许多我认为是值得讨论的:

比较CD和LP

  这个问题,是发烧界永恒的话题。CD和LP的爱好者也已经有很长时间的争辩。
  我的观点是,无所谓好不好,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只有喜欢不喜欢,是不可比较的。
  我本身自己就收集了几千张CD,对于我来说,CD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唱片,CD是Compact Disk的缩写,有占空间小的碟的含义。一张缩小了,可一只手指穿着放进机器的碟,便携性是LP无法比拟的,但也由此我观感里产生了它是玩具多于唱片的感觉,正如把一堆MP3都COPY进一张碟里,你说它就可成为唱片了么?
  LP我们叫黑胶唱片,有些权威有些忌讳“黑”字,于是说这是不正规的说法。在下却觉得这个叫法很直观,很利于人们重新认识这一事物,很喜欢这个叫法,以下都用这个叫法。LP就是Long Play的缩写,有人解作密纹唱片,EP就是Extended play record,通常是45转/分钟的密纹唱片。外观而言,黑胶唱片又比CD有更有欣赏性,一张封面设计优良的黑胶唱片,往往本身就是一张吸引感官的艺术品,一幅画卷。
  
  1、为什么CD会取代黑胶而成为市场的主流呢?是因为它的音质胜于黑胶么?
  CD采用二进制数字式01的记录方式,决定了其记录的内容与模拟录音的母带有了本质性的差异。与母带相比,任何一段录音的信息量缺失都是必然的。就如一个模特与她的画像,就算画功如何之真切,也只是像真,并不是同一事物。
  而黑胶基本采用模拟的记录形式,与模拟录音母带所记录的内容是一致的,差别在于转录过程中的母带与器材传输的损耗。就如同一人在不同时间内摆同一个姿势一样,是真实的重现。
  CD取代黑胶是在于商业社会买卖的规律。生产CD所需的成本估计就是塑料那几分钱,而运输占体积小,随便卖几十元,唱花了碟也不会跳线,利润的惊人和消费者的接受性和可负担性都是显而易见的。黑胶大批量生产光压铜模就已经有每张碟几元的成本了,还没计算聚乙烯原材料的成本,运输又重又占地方,保存不好又容易损耗跳线,也卖几十元的话,恐怕赚头不大且消费者购买意欲不高。相比之下,黑胶必然在主流市场上被CD取代。   
  音质上,CD噪音小,信噪比大,也就是黑胶所谓的“爆豆声”在CD上是绝迹的。
  而其他方面,我不愿比较。原因只有一个,CD因为不是原声,于是录音可经过音质的处理、随意放大减小甚至修改;黑胶是原声,经过剪接和信噪比调较,甚至早期立体声头版和一些母带直录,只剪接,不作其他修改,录音的效果是如何,黑胶就很忠实地记录下来。
  如果有人要用所谓同一个录音的CD和黑胶来比较,那或者应用一个比喻:这是一个整容美女和一个原装女人的较量,你喜欢哪个?释随尊便了。
  
  2、黑胶和CD保存的比较
  CD在制作上,塑料上镀上铝或其他金属,通常在2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金属膜在光的作用下开始氧化直至彻底穿孔报废。
  黑胶保存上,只要不受热受压,竖立放置,又不播放的话,基本无任何损耗。不怕光不怕水,随手拿出一张黑胶唱片都有可能比你我老。
  
  3、音乐发烧的路途上,我觉得应该怎么取舍?(有关翻版黑胶)
  或者应该先从收集的难易程度上做文章,CD基本上每张都是大量发行,甚至还有翻版,只要给得起钱,我相信没什么碟是弄不到的。LP刚好相反,首先每一个版都有量的限制,翻版难度极大(我见过的翻版只有许冠杰的鬼马双星,当然,中国国内出版的任何境外作品,包括港台歌手、古典音乐,如不是国内的演奏,则基本都是翻版了。这种翻版音质极差,基本上是用录音带来翻录的,所用的压模是铁模,做工粗糙,毫无收藏价值。),而且经过年月的洗刷,碟本身不断的损耗,几十年后,完好的唱片已经越来越少了,“有钱不是万能”这话用在LP身上再适合不过了。
  我一边卖唱片,自己也一边收集我认为有价值的唱片,可能到老的时候,每张都可能价值连城,这个大胆预测我喜欢。
  最缺乏表现力的音乐制品可能是磁带了=》接着顺手拿得到的就是MP3了=》稍微难点就是CD了=》LP又是更大一步,一条更少人走的路,爱音乐的你可能要孤芳自赏了=》母带直录式的开盘带REEL TO REEL,嘿嘿,这个东西会要命的,除非富可敌国吧。=》去听现场的演绎(遗憾的是,已逝世的名字再不会出现在舞台上了。)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50#

回复:【黑胶情怀】谈谈你喜欢的一些黑胶唱片

转些通俗的:

黑胶唱片入门——一个黑胶人的自白

  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会走一条与他人完全相反的道路,回溯着音乐的过去呢?回想开始之时,有一日,无意中经过一个黑胶唱片店,播的是张国荣先生“童年时”SALUTE专集。我自己收藏了一张这专集的CD,但一听之下,惊觉效果完全不同。这黑胶唱片的声音温软缠绵,声声切切,让人难舍难离,兼唱片包装精美,封套31厘米见方,视觉效果不同CD之小巧,内里之大本歌书,哥哥风采跃然眼前,更是让人爱不释手。当下不及细想,一下就买了下来,拿回家中摆在显眼位置,如获至宝,内心欣喜不已。
  过了一段日子,心情渐从最初的欣喜变得郁闷起来,好好的这一张唱片,光只能看,不能听,不可谓是爱乐者的一大憾事。于是,拿着这张唱片跑到那间铺子,幸得那老板乐得清闲又好客,炎炎夏日之下,两个男人摸着冰凉的啤酒杯,一张一张唱片地评头品足,如此快意,倒是我涉足音乐十多年所未经历过的淋漓体验。
  几杯下肚,我的兴趣自然从唱片转至播放这些唱片的机器——黑胶唱盘。店主介绍,黑胶唱盘以前给我们的概念只是巨贵的组合音响中的一个功能部件,但其实黑胶唱盘种类繁多,功能各有千秋,极品唱盘价值连城,光是唱头上的一根针有时也要近万大元,组合音响中的那种只不过是玩具,毫无价值可言。如果我需要入门,最好原则是最小投资获取最大的回报,从改造家里的CD音响开始。只通过购买一个最低级别的MM唱头放大器,解决现今放大器不带PHONO接口的问题。再配备一台日本产的直驱金属臂唱机,加起来投资不过千元,而获得的享受已足可与价值几千元的CD设备媲美。
  如此美事,教人如何拒绝?当下,我使出银行提款的绝技,在该老板处买下了他帮我调整好的唱机和放大器,再挑选了自己最喜欢的邓丽君和西崎崇子的梁祝等几张心头所好,并与他相约,如不满意,就拿回来退货。
  其实如何会不满意呢?邓丽君小姐的声音在黑胶唱盘中出来的效果甜美圆润,齿声玲珑,唇如拂耳,一张唱片带出万般风情,远超吾望。梁祝小提琴,琴声凄美绕梁,绵绵汩汩,委婉不绝,流转不散,相比之下,CD中小提琴的声音竟绌劣如刀锯钢丝,是我之前所想象不到的。为什么会如此,我开始向行家打听和上网查找答案。原来,不堪之故是CD采用的是数码01长方形的渐高渐低的形式去近似记录一个音的正弦波形,所得的形状虽可在内容量增大的情况下与该正弦波可以无限接近,仍呈阶梯型,更兼如采用数码录音,声音的采样源盘内记录本已是阶梯型,则再怎么精细,也无法把录音现场环境还原得真切;而黑胶唱片多采用模拟录音形式,唱头处与黑胶摩擦产生电压的升高降低为完美正弦波,经过放大出来的这个波形也是近乎完美的正弦波形式,这是数码形式所不可能代替的最接近录音环境现场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我们熟知的CD只不过是人类快餐文化中一个唱片公司圈钱的陷阱。我们听到的声音,甚至被制作人员用混音设备调整过,去避免数码形式本质的缺陷。倒头来,我们可能听到歌手令人惊叹的声音,哪知道这个人可能5音不全,唱得乱七八糟,跑调从C到F。
  我虽不至越想越气,把所藏CD都从窗口扔下大街,但也从此开始检讨听音乐的意义所在。摆在面前的两条路,到底是为了逞随手之快,不断被无良唱片商欺骗下去;还是重新作个选择,宁愿精挑慢选,凭听觉为准,回归朴真。
  这探索之路一路走来,步履蹒跚,磕磕碰碰,不过捧黑胶的双手小心翼翼,自知世界之大,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如望井见天之蛙,音乐之路,寻找完美之路,终生未尽,唯盼越一山登一楼,更有青山在不远处,与黑胶相伴,永不作别。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