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恼人的丹拿52SE [复制链接]

查看: 11476|回复: 42
21#

回复:恼人的丹拿52SE

听人声,弦乐,小品当然要换音箱,,,,,去听听雨后的P3,贵族的R8
TOP
22#

回复:恼人的丹拿52SE

丹拿的中高价位才是好东西.
TOP
23#

回复:恼人的丹拿52SE

功放、音箱都不必换,换个好CD,一定会有很大改变。我有个朋友用的是只有25w的NAD来推丹拿的5寸书架箱,听起来也有模有样,只是音量不能开过11点,否则会有损听感(失真)。
TOP
24#

回复:恼人的丹拿52SE

我喜欢音乐传真推丹拿的声音。。
TOP
25#

回复:恼人的丹拿52SE

又一个上当受害者
TOP
26#

回复:恼人的丹拿52SE

发烧十几年,看到身边朋友的器材换来换去,不停的升级,不断的处理,不断的烧钱。
反观这些年来过手的器材,反思这些年来的追求,到底要什么“声音”?谁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传世“名器”

作为银两有限的“初哥”应首选什么样的组合,才能后悔最少!
而初入发烧界的“款哥”应首选什么样的组合,才能坚持较长时间,
才能守住家中的红旗飘飘,潇洒的到别人家里看彩旗,
而不是一天到晚总是在考虑如何换旗“机”
在这里抛出自己十余年的发烧偶得,以换来各位大侠的高见,好给初哥一点提示。

入门第一步 只求优点、风格突出,不求全面。要点:只看优点
代表组合:BBC LS3/5A和配套的胆机、唱机
BBC LS3/5A是买不到了,我这也就是举个例子。主要是说明初哥经验还少,更可能钱也少。
所以不必苛求全面,先顾一头。最好是小型经典的书架箱。我们约定是不超过一万元的。
就是将来升温了,也不必淘汰。完全可以留着。而胆机就更不用说了。
就是将来买十万元的晶体管机,也有必要保留一台几千元的电子管机。

当年类似的音箱还有百变龙的SL6i崽, Spica的TC-50(60),EPOS 11,贵族的Tablette III,猛牌700,
皇冠签名3号,PSB小旗舰,TAD300, 美之声战神一号等。
类似的小型、经典的书价箱目前能买到的有:思奔达的S3/5,雨后初晴的P3SE-2,EPOS M12,丹拿52SE
.
特点:价格低于一万,比较好配功放,尤其是可以配胆机。声音方面有明显特点、风格。

入门第二步 声音相对全面,但优点更加突出,为某一类特点或分格的翘楚。 要点:不求全好,但求最好 。
代表组合:ATC SCM20和配套的功放、唱机。
同样,ATC SCM20也是买不到的,而且同样的ATC SCM10,Ensemble Animata, 西湖6.75,
乐爵士LS5/9,世霸的AMATOR,Avance Dana,这些也买不到了。
目前还能找到的是雨后初晴 M30,ATC SCM12,丹拿1.3 ,劲浪小乌托邦等。
这些都是发烧音响的中坚产品,声音接近完美,同时在某一方面独领风骚.价格也不是太贵.
无论你拥有那一个也不会后悔,费脑筋的是找合适的功放去搭配.

入门第三步 反璞归真,追求自然 自然的才是最好的
代表组合:A.高音号角,低音口径在十五寸以上 造价奇高,品牌极少.目前以TAD、西湖、老JBL为主。
属于高烧友专利,我们不在此讨论。

B.全频带喇叭的音箱(非指同轴),这一类的声音也有以上特点,
由于没有分频器所以声音虽然不见得完美,但那份自然确实是真正听音乐的人梦寐以求的天籁之音,如果你不讲音响性,单追求音乐性,那吗就要好好的去聆听一下,尤其是某些全频喇叭音响的灵敏度高达100分贝,可以玩天底下最好听的电子管2A3,这才是玩音响的最高境界,当然如果再有黑胶唱片..................


总之,我对全套超过十万的器材很不感冒,我不是认为不好,而是认为不值.因为厂家在顶级器材里加的利润太高了,当然这世界有钱人太多了,他们可以为一点改进而付出百倍\千倍的代价.不过我认为中国的发烧友去追求是不明智的,毕竟没听说那位家里有私人游艇和飞机的,呵呵




这是马远的发烧文,建议楼主先看过这篇,端正一下心态,52se毕竟是入门的东东,即便说道万元以内相对全面,也是在前端投入足够时的表现,如果你期许他出来更好声音,前端的米是少不了投入的,权宜之计的搭配,只会让你心有不甘,不断尝试换机,损失大,弯路多。别人的听音习惯也与你或有不同,所以我的看法是:实在是喜欢到难以割舍,准备相对足够的米,因为大多器材不是物超所值,起码是3w的前端投入;如果就是小品人声小协奏,换对箱子比如初情,用胆机,只求个味道,也能有模有样。丹娜的箱子害人就害在,它比一般同价位箱子的潜力大,让你的想象空间多,也是初烧最容易被忽悠骑虎难下的,你每换一次器材,js都获有利润,你每出一次器材,就损失一些。所以不要冲动,先体验一下,确定你的定位。
TOP
27#

回复:恼人的丹拿52SE

选购发烧音响的最佳价位
所谓最佳价位就是花多少钱买音响为宜。
本人认为要从三个方面来平衡为宜:一是个人的发烧温度。也就是对音响的喜爱程度。
肯定是温度高多花,温度低少花。这里要忠告各位的是:温度是会变化的!

我见过二种比较典型的烧友:

1、不断升温型。一开始没认入识到自已的发烧潜在性趣,先在低档货范围内转圈,
由于潜在要求较高一般初次购买的东东肯定不满意,然后二次投资,但预算过于保守,
再次出现理想与现实较大的差距,最后的结果是家里一大堆"垃圾"货,钱也没少花。
这种人往往比较自信,对名牌名厂不买帐,有较强的土炮倾向。

2、走火入魔型。发现并体会到发烧的乐趣。开始极端追求细微差异和完美效果。
须知世上没有完美,而且人只要不死迟早会降温的。
这种人往往"往事不堪回首"般的发现:花在房子、车子、儿子、妻子的"成本"居然不如箱子多!
正可胃:发烧诚可爱,生活更重要,若要健康过,不可太高烧。所以高烧者要充分想到自已将来退烧后的想法。
我不是反对发烧,而是建议烧友不要太"执",要学会欣赏各品牌器材优点,并以此为乐,
不要哭着喊着、大把银子满世界找自己的"最爱"。

所以第一条是正确的发烧观,即要适当的纵容自已买点够品味的公认名器(例如正宗英国小厂的经典,LS3/5A这类),
也不要自命为天下第一会听,动不动就这个不行,那个不好的"笑傲江湖"。弄个阅尽名器无数,费无数银子累折腰。

笫二条是适中的预算。对不同收入来讲可能有人八千适中,也有人八万甚至十八万适中。
具体多少适中,本人推断的方法是:如果的确喜欢玩发烧,那最好以一年的工薪为标准,低于此标准免谈发烧。
高于此标准也没太大的必要。我最看不贯的是天天有酒局,抽大福以上的好烟,然后借碟听。
买条三五百的线也要讲半天价。也不赞成睡床垫子省钱买音响。
总之适度,肯定要比常人高二三倍,但也不必惊世骇俗般的乱花钱。
我这么说的依据是万八千的音响一样能玩的有滋有味,三五十万的音响也不是要啥有啥,所以发烧最高境界是"玩"字,
而不是收藏或占有。一万元糸统经过精心的搭配、调试和开发,媲美未经调试的万五级糸统,就是开心。
反之数万元糸统入手还没热呼便下定言"不行",然后忙着换机。除了说明比较有款外,也充分说明是个SB,根本没入发烧真道。

所以说:玩发烧,钱少了不行。但光有钱也不行。

第三条是根据产品来看,音响产品同所有商品一样自身也有最佳价位。
所谓最佳价位,以汽车为例,基本要求的是十万元的捷达。比捷达低者,每降一万元性能和品质要下降很多。
而比较理想的是四十万的奥迪,而从这往上每增五万元确不见有多大改善。
所以说商品大都从低到高有三个阶段(以汽车为例):
1、一分钱三分货。(十万元以下时)
2、一分钱一分货。(十万到四五十万)
3、三分钱一分货。(五十万以上)

所以通常情况下的最佳价位是在一分钱一分货这个区间购买。我个人认为一般而言CD机的最佳价位在一万元左右,
功放大约在万五元左右,而音箱在二万元左右。当然这是个大概,我想说明的是存在这么一个"最佳价格区间"。

我们现在再来看厂家,厂家所出品的所有产品绝对不是统一的加价率,肯定有高有低。
那么原厂加价率最低的就是最佳选择点。问题是那个是加价率最低的?
经验判断,一般市场热门,竞争激烈的主打产品恰恰是加价率低的。

具体而言,市场热门也分地区。比如英国市场一般是200—500英镑,这一点看看《What Hi--Fi》就知道了。
而美国就要高一些,发烧天书榜就盯着几千美圆的家伙使劲。
小日本倒是两头兼顾,不过一般也是关注数十万日圆的东西居多。
所以对于发烧初哥和经济非大款类的朋友来说,英国《What Hi--Fi》的参照意义大些。
但这本英国杂志多少有一些局限性和地方保护主义,对非英国类产品关注不够和偏向本国产品。这需要注意!


这是下半截,看在同是52se用家的份上,给你浇点水,降降温。
TOP
28#

回复:恼人的丹拿52SE

哈哈~~~~上文更毒。;P
TOP
29#

回复:恼人的丹拿52SE

哈哈~~~~上文更毒。
难道有令人误会吗?那就坏了,没有起到正确引导的目的。虽然这篇转文------也算传闻,我觉得笔者还是负责任的,对于初烧,这一课应该先上一下。
即便是几万,十几万的器材,照样也有不足,毕竟是搭配出来的东西,难以做到百分百的互补,很多大烧甚至用到了天价的器材,也是有所妥协的,所以适可而止。
TOP
30#

回复:恼人的丹拿52SE

非常同意楼上观点。
对于一些关于“推好”某音箱的论点我是持保留态度的。音箱的作用只不过是将前端送过来的音频信号作电-声的转换,就是说,决定音质的是“信号”,而不是喇叭。只要送到音箱前的信号很正确,就算不是如单拿那样的“高级”喇叭,出来的音响效果都不会差到哪去。哪里会因为“没有推好”让本来好的喇叭反而变坏的?所谓“没有推好”,其实应该理解为正是好的喇叭比如单拿让前端器材(功放或cd)的某方面缺点表现出来了,而不是相反。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