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转载-从今天起,以挑拨欧洲民族矛盾为己任
庚子国难 义和团(摘转)
义和团肇始于山东,起源于民间的白莲教,原名“义和拳”,是一个迷信和封建色彩很浓的秘密组织,以传习拳术来发展教徒,声称练拳后可以“刀枪不入”。其揭贴云:“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他们痛恨一切近代文明,大肆破坏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建设的电线、铁路等基础设施,把传教士称为“毛子”,教民称为“二毛子”,“通洋学”、“谙洋语”者依次被称为“三毛子”、“四毛子”,直到“十毛子”,连戴眼镜、打洋伞、穿洋袜等“用洋货”者,也在格杀勿论之列。现在看来,称之为邪教组织亦不为过。
恰巧山东巡抚毓贤是个极端保守而且排外的人,他看中了义和团的疯狂排外和愚昧无知,认为“民心可用”,因此积极鼓励义和拳在山东发展,并且将义和拳改名为义和团。此间,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被杀,清廷在列强的抗议下将毓贤撤职,毓贤由此更加仇恨洋人。
其实不仅毓贤排外,慈禧比谁都痛恨外国人。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外国人的帮助下逃到国外避难,慈禧对此耿耿于怀。她想废掉比较开明的光绪帝,却遭到了列强的反对,英法等国甚至以若废光绪帝便与清政府断交相要挟,这使慈禧对洋人恨之入骨。她将毓贤撤职,不过是权宜之计,在排外这一点上,她与毓贤志同道合。不久,毓贤便被起用为山西巡抚。
毓贤怀着对洋人的满腹怨恨上任伊始,便将义和团引进了山西,还给义和团提供了数百把钢刀。从此,义和团运动在山西如火如荼。义和团先后将太原的东夹巷教堂、大北门教堂以及一些教会医院、教会学校焚烧。毓贤则将44名外国传教士、17名中国教徒以及从寿阳押来的英国教师毕翰道一家7人全部带到巡抚衙门西辕门前,在大庭广众之下不分妇孺老幼全部杀害,竟至枭首剖心,弃尸于市。为了泄愤,毓贤亲手杀死了在山西传教十年之久的山西北境教区正主教艾士杰。这些殉道者,后来都被罗马教廷册封为“真福品”。从此以后,外国传教士把到中国传教视为畏途。
对于来自民间的狂热的排外情绪,统治者采取了鼓励和纵容的态度。他们大概以为,这样可以将民众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转嫁到外国人的头上,还可以借助于民间的排外热潮作为对外交往的筹码。
由于义和团扬言有能力“灭洋”,慈禧信以为真,电令各地督抚杀绝洋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二十五日,清政府竟悍然向世界上11个最强的国家宣战。当时,尚有个别比较清醒的大臣反对,认为义和团宣称的“刀枪不入”不可信、不足恃,慈禧气势汹汹地质问:“法术不足恃,岂人心亦不足恃乎?今日中国积弱已极,所仗者人心耳,若并人心而失之,何以立国?”在慈禧看来,凭着义和团这股极端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虚火,就能够救中国。
有幸的是,两广总督李鸿章率先抗命,回电说:“此乱命也,粤不奉诏!”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以及大部分思维正常的督抚都抵制了这个“乱命”,只有山西巡抚毓贤对在山西的外国人大开杀戒,据其“捷报”,共杀传教士191人,杀死中国教民及其家属子女6060人,焚毁教堂、医院225所,烧拆房屋两万余间。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山西教案”真相。
三
山西的洋人被全部消灭,这使慈禧非常振奋。她令清军会同义和团攻打各国驻北京使馆,欲将北京的洋人也肃清,于是演出了一场令全世界瞠目结舌的闹剧。
有意思的是,号称“刀枪不入”的数十万义和团和清军攻打只有400洋兵把守的东交民巷各国使馆区和只有41条枪的西什库教堂,攻了两个多月也没攻下来。直到八国联军从天津打到北京,各国使馆和西什库教堂竟没有一处被义和团及清军攻下。
清政府宣战的11国中,英、法、德、奥、美、意、日、俄八国决定以“保护使馆”的名义组成联军,陆续从天津大沽口登陆入侵中国,是年为农历庚子年,故史称“庚子之祸”、“庚子国难”。
就在义和团围攻各国使馆两个月后,1900年8月15日,不足两万人的“八国联军”从天津打到了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惶西逃。荣禄率领的清兵和数十万义和团则作鸟兽散。
冲天的怒火、响亮的口号、表面的激进、虚幻的热情,到了关键时候,竟如此不堪一击!义和团满腔的热血,带来的却是国家的深重灾难。
慈禧在逃亡的路上,排外的“虚火”才消了下来,乃令李鸿章北上向各国求和,并痛恨于义和团“误国”,发布了镇压义和团的上谕。
导致“庚子之祸”的大“功臣”毓贤再也没有能力“杀光”洋人了,也跟随慈禧西逃。到了兰州后,慈禧太后将自己的愚昧和疯狂决策归咎于受了毓贤的“煽惑”,下旨曰:“毓贤前在山东巡抚任内,妄信拳匪邪术,至京为之揄扬,以致诸王大臣受其煽惑。及在山西巡抚任内,复戕害教士、教民多命,尤属错谬凶残,着传旨即行正法。”毓贤随行的小妾也被迫自尽。
列强见“教训”一下清政府的目的已经达到,也愿意与清政府坐下来谈判。不久,李鸿章与列强签订了给中国带来奇耻大辱的《辛丑条约》,条约中规定,中国向列强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分39年还清。为什么要赔四亿五千万两呢?据说,侵略者认为中国有四亿五千万人,因此“一人一两,以示羞辱”。
四
需要说明的是,这笔巨额赔款并没有如数赔付给列强。美国人深感中国之所以发生义和团运动,是因为下层百姓太愚昧。1907年12月3日,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致国会的谘文中,要求国会授权退还中国赔款,作为清政府的教育费用,这项提案在国会顺利通过。1908年,罗斯福签署此法案,这次退还赔款一千多万美元。主要用途有二,一是兴办清华学堂(即后来的清华大学),二是作为中国官派留美学生的费用。此次退款尚有余额,后来又第二次退还。北京协和医院和协和医学院实际上也是用这笔赔款建设的。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指日可待,中国北洋政府加盟协约国并对德宣战。次年德国战败,宣布放弃1917年以后的中国赔款;奥匈帝国瓦解后,奥地利和匈牙利分别于1919年和1920年放弃所占赔款。俄国先后经过缓付、停付,最后声明放弃。1920年12月,英国通知中国,英将退还赔款,作为中英两国共同利益之用。法国这时也通知中国退还赔款。比利时在1925年退还赔款。意大利于1933年退还赔款。荷兰在1926年将赔款全部还给中国,但指定65%用于中国的水利事业,35%用于文化事业。在列强的影响下,日本也不得不表示愿意退还赔款,但坚持不将钱直接还给民国政府,而是由日本人在华搞“文化事业”。其实用于“文化事业”的款项只占赔款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用于留日学生的补助,以及用于日本在中国设立的学术研究机构及中日文化交流。1936年以后,余款甚至用于在中国建立伪政权的军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