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菜鸟的初烧房
今天抽空在在家测试了一下,粉红噪声和白噪声都还可以,说明对称性不错,相位没问题,全频还是金字塔形的。全频测了,还是有很多问题。31。5Hz时,塑钢窗振动了,有一个把手坏了,密封阻尼也没做好,振动难免。问题最大的是63Hz,音箱后墙脚(尤其是上方)一塌糊涂,10毫米的大芯板颤动,带着铝合金的龙骨一起振,声压明显高,125Hz和150Hz也是,应该是倍频的关系,250HZ和300Hz也是但轻微了许多。再往上基本没问题。没有专业的仪器,只是凭耳朵。但是63Hz的峰是非常明显的。另外发现50Hz时,思奔达SP3/1P有明显的声染色。这大该是音箱的谐振点。
其实50-65Hz是真正的坎,我看了很多高手的文章,最后都是要解决50-65Hz的驻波问题,才能把整个房间处理好。一般的家庭听音室的尺寸(10-20平方米),按照公式计算一下(340/最大对角距离米)就知道了为何要对付这个频率了。50-65Hz有问题,那么二倍频和三倍频同样影响,同时中心频率边上的便是谷,这样从50-300Hz就有峰谷了。当然了实际的峰谷和特定频率的吸声量也有关系。
我的房间在设计时对驻波也是重点考虑的,但今天的测试说明仍然有。挺犹豫的怕误导大家,最后还是决定写出来,一是供大家参考,二是向大家请教。
先讲听音位后面的处理,因为刚才测试时发现这里63Hz几乎没有驻波。先上图。
后面的整体图。


帘幕的图


帘幕里面


帘幕加600毫米的空腔(其实不是空腔,扔很多杂物,软的硬的都有)。还是要先把我学习的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来说明我的想法。我查了很多资料,总结出以下规律。
1。帘幕的褶皱率和质地影响最大吸声系数(主要是中高频)。500-4000Hz基本不变(第三点会讲到谐振峰的频率高,也会产生波动,所以应该讲高于谐振点的频带基本不变)。
2。 中低频的吸声系数(63-500Hz)主要受后面空腔厚度的影响,褶皱率和质地影响不大,频率越低越是这样。
3。 吸声系数的曲线有谐振峰,这是帘幕和后墙发生共振产生的,共振点的吸声系数会高。共振点的中心频率=340/空腔厚(米)/4。厚度越大,谐振峰的峰值越低,Q值越小。
原理不解释了(我也没这本领),大家找相关的书就是了。我手里只有前面讲的那本书了,拍几张图片,如果仔细比较你可以得出上述结论。
电脑不太稳定,担心死机,先发表,等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