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PK [复制链接]

查看: 15107|回复: 95
11#

回复:PK

JD总是很好玩的;P
TOP
12#

回复:PK

就是论坛上海的某位上市公司一位年轻的老肿,家里有几十条高级电源线,每条都在万元以上,他自己说用在他的音响系统,就是在扔个20万的线材也改善不大,可见咸菜没有那么神奇,音响器材本身还得够档次线材改善微乎其微,高档咸菜实际上起到了一个均衡器的作用,但是每个人的听感都不一样,造就了高档的线材市场
TOP
13#

回复: PK

原帖由 taibaerdi 于 2008-3-12 16:06:00 发表
就是论坛上海的某位上市公司一位年轻的老肿,家里有几十条高级电源线,每条都在万元以上,他自己说用在他的音响系统,就是在扔个20万的线材也改善不大,可见咸菜没有那么神奇,音响器材本身还得够档次线材改善微乎其......

咸菜只是增添色彩,不会带来质的改变
退烧也是一种平衡.....
TOP
14#

回复:PK

有时候微乎其微的改善可以决定取舍的。
TOP
15#

回复:PK

这里千万别张扬JD的风气
TOP
16#

回复:PK

我觉得盲听较好的办法是,两条外观一模一样的线(当然内容不同),给烧友慢慢玩,一个月之后再看取舍。当然我自己的观点也是,高价线投入产出比确实太低。
倏忽虚无境 迷离山水情
TOP
17#

回复: PK

原帖由 anfield 于 2008-3-12 15:10:00 发表
终极测试?终极无聊!;P

人是非常感性主观的生物,如果有一幅画放在50个人面前,可能有25个人是褒,而另外25个人是贬,而且他们褒贬的理由又有50个。

同理,我提出一个问题,参与此类PK测试的人是否是基于同......


说实话,我很意外,也很失望,所有在场者感受大同小异。要承认自己听不出是需要勇气的,何况有好几位烧龄漫长且拥有很不错的系统。
如果真的是像我们平时所讲的那样-换线如换机。真有如此巨大的区别,您那些前提条件还有必要吗?
再说了,今天参予的每一位朋友,对我的系统和环境,对所听软件(发烧友应该都耳熟能详吧?)都非常熟悉,都有相对丰富的现场经验和较多的接触真实乐器的机会,本地有高水平的现场,我们通常都是结伴而行,其中那位年龄最长者(近45岁),其儿子的吉他水平是准专业级。
您的褒贬论和我们的比较不是一回事,前者是有区别,而后者没听出区别!
TOP
18#

回复:PK

自己在家把全套线都换成几块到十几块的(包括电源喇叭信号线),在坐下来听听不就得了。

大家买器材的时候是怎么去“试音”的?这种草草了事的盲听,不看也罢。

PS:我最近为了在AQ和丝带之间选择一条信号线,人声从溪秀兰邓丽君听到李香兰斯瓦兹普科夫,弦乐从罗西尼米尔斯坦巴小无听到大卫贝小协,钢琴从布伦鲁宾的贝钢奏到李和特的拉威尔贝钢协,折腾了4、5个小时才最终决定。谁花钱不动脑子,要没改善谁会把钱往水里扔。
TOP
19#

回复:PK

不管能否听出区别,支持这样动手的
TOP
20#

回复:PK

我试过撤掉全部电源线: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aspx?topicid=123964
男人要多听音乐,才不会胡思乱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