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溪秀兰 于 2008-1-24 19:26:00 发表 哎!到底液晶好不好啊……???!! |
转贴一篇对比文章:
本文就大屏幕LCD、PDP平板监视器的技术性能谈一些看法。
一. LCD监视器
1.LCD的优点:
(1)LCD屏幕尺寸比CRT、PDP更多样化,从几英寸到65英寸;而CRT从几英寸到38英寸,PDP从37英寸到105英寸;
(2)物理分辨力现已做到1920×1080,水平和垂直清晰度可达到1080电视线,图像细腻,静止图像清晰度高,背景噪声小;
(3)图像无几何失真,因屏幕尺寸的多样化,在计算机的应用上优于CRT和PDP;
(4)图像亮度高,优于CRT和PDP;
(5)无辐射干扰,图像无闪烁,长期观看眼睛不疲劳,优于CRT;
(6)可以做到扁平、薄,体积轻,功耗小;
(7)图像残像小。
2.LCD的缺点:
(1)观看图像的可视角较小,亮度、对比度和色饱和度随着观看的视角增加而减小,色度误差随着视角的增加而增大,使图像质量降低;
(2)在所有显示器中,有最慢的响应时间,使运动图像产生拖尾,动态清晰度较差,造成图像模糊;
(3)对比度、通断比(全白/全黑对比度)差,劣于PDP、CRT;
(4)因采用背光源,易产生漏光,全屏亮度均匀性差,劣于PDP电视机;
(5)因是固定分辨力的成像器件,当与显示图像信号分辨力不同时,需进行格式变换,带来图像质量的降低;
(6)在大屏幕尺寸上,虽优于CRT,但劣于PDP;当尺寸较大时,价格较高。
3.LCD的发展趋势
(1)对计算机来说,LCD起支配作用,应继续提高对视频信号的显示性能;
(2)为占领视频市场,必须降低响应时间,增大视角,提高较暗图像时的对比度和层次感,降低成本,提高性价比;
(3)LCD面板的制造生产具有更大的经济规模,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更有利于LCD。
二. PDP监视器
1.PDP的优点:
(1)在直视型平板显示器中,屏幕可以做到最大,目前已做到105英寸,这是CRT、LCD不可比拟的;
(2)显示图像清晰,彩色还原性好,色域较大,对比度高,通断比(全白/全黑对比度)高,因此在暗场时,图像层次好,优于LCD;
(3)具有平板显示器中最宽的视角和非常暗的黑色;
(4)响应时间较短,运动图像拖尾较小,优于LCD;
(5)可以获得最大、最薄的平板显示器,体积小;
(6)全屏亮度均匀性好,优于LCD;
(7)图像无闪烁,长期观看眼睛不疲劳,优于CRT;
2.PDP的缺点:
(1)最大峰值亮度和动态范围随着平均图像亮度的变化而改变;
(2)由于像素间有明显间距,导致像素化图像在近距离看较明显;
(3)因空间和时间抖动,在暗图像上产生噪声较明显;
(4)因是固定分辨力的成像器件,当与显示图像信号分辨力不同时,需进行格式变换,带来图像质量的降低;
(5)在高亮度图像时,消耗功率大;在50英寸以下,固有分辨力不易做到很高,显示的图像清晰度劣于LCD;
(6)由于PDP工作在高压、高电流下,装配零件数目较多,并多为高压元件,因此电磁干扰较大;
(7)图像的残像较大,劣于LCD和CRT;
3.PDP的发展趋势
(1)具有高达100英寸以上的屏幕尺寸和竞争力的价格;在50英寸以上,就目前可占大屏幕电视机市场的主要份额;
(2)应进一步提高光的利用率,降低功耗,降低成本;
(3)PDP面临的真正问题是如何应对LCD的挑战外,还有DLP和LCD背投影机的竞争。
三. LCD和PDP的性能比较
1.图像分辨力和图像清晰度
图像分辨力是表征图像细节的能力。对图像信号,常称为信源分辨力,由图像格式决定,通常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像素数表示;对成像器件的阴极射线管(CRT)通常用中心节距表示。对LCD、PDP、DLP等固有分辨力成像器件,通常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像素数表示。
图像清晰度是人眼能察觉到的电视图像细节清晰程度,用电视线表示。
因PDP是固有分辨力成像器件,它的像素是一个独立的放电单元。如果做得太小,不但工艺复杂,还会使放电空间不足而导致亮度降低。因此PDP的屏幕不能做得太小;否则像素数太少,影响显示图像的清晰度。一般PDP的尺寸最小在37英寸,而早期42英寸PDP,分辨力为854×480,清晰度只能达到SDTV的要求(即水平清晰度为450TVL,垂直清晰度为400TVL),现在可做到1280×720,50英寸以上的可做到1366×768~1920×1080。清晰度能满足HDTV的要求(即水平和垂直清晰度大于720TVL),但在近距离还能察觉到像素结构,图像不够细腻。
相对于LCD,由于近几年技术不断提高,像素可以做得较小,开口率不断增加,显示的图像比较细腻,37英寸的LCD物理分辨力可以做到1920×1080,水平和垂直清晰度可达到1080电视线,满足HDTV要求。
2.消耗功率
早期的PDP,消耗功率确实很大,随着最近几年的技术进步已大大下降,例如:飞利浦的42英寸PDP,消耗功率为220W,先锋、日立42英寸达290~306W,而夏普45英寸LCD达319W,因此在40~50英寸的PDP和LCD消耗功率相差不多。
此外,消耗功率和显示的图像内容有较大的关系,如果LCD和PDP同时显示高亮度的图像或全白场信号,PDP消耗的功率远大于LCD,甚至为两倍。但观看普通亮度的图像,例如:平均图像电平为40~50%,则LCD和PDP消耗功率相差不大,如平均图像电平为30%以下,则PDP消耗功率还低于LCD。
在正常收看图像时,同等尺寸的LCD和PDP的消耗功率近似相等。
3.发光效率和寿命
PDP的发光效率比较低,目前做到1.8lm/W,因此PDP的亮度较低,如果增加亮度,就要增加消耗功率,而使寿命降低。目前PDP生产企业的报道,在亮度下降一半的情况下,寿命可达60000h。
据有关资料报道,预计2007~2008年以后,发光效率可达5lm/W。因此发光效率已成为PDP发展改进的核心问题之一。
4.可视角
早期的LCD可视角比较小,但随着LCD的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视角技术越来越成熟。例如:富士通、三星电子等公司的VA(垂直对准)技术已发展到SIPER-VA(高级超视),日立、LG、飞利浦的IPS(平面内切换)技术发展到AS-IPS,使LCD的可视角大大提高,因此目前大多数专业人士认为,LCD的可视角已有明显进步,不至于构成明显的缺陷。
但就目前来讲,PDP的可视角优于LCD。
5.响应时间和运动图像拖尾
LCD的响应时间通过几年努力,已由过去的几十ms到现在已降到8ms,还有的资料报道达到4ms。但响应时间和运动图像拖尾仍是LCD的重大缺陷,因此,吸引LCD生产厂家不断进行改进,如提出的OCB(光学补偿)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视角,也可以提高响应时间,可以达到4ms以下。但运动图像拖尾时间不能完全等效响应时间。在最近对一批LCD(26~37英寸)的检测中,大部分LCD电视机的运动图像拖尾时间都≥16ms,甚至更大。相对PDP来说,则较小。
在响应时间和运动图像拖尾时间PDP优于LCD。
6.彩色还原特性
因PDP是采用R、G、B荧光粉自发光,目前大尺寸的LCD的背光采用CCFL(冷阴极荧光灯),在彩色还原方面优于LCD。但随着LCD技术不断提高,采用LED作为背光源,其彩色再现范围将大大提高。
但目前市场上的PDP在彩色还原方面优于LCD。
7.亮度
对于PDP,若增加亮度,增加消耗功率,而降低寿命,综合各方面的因素,PDP的峰值亮度较低。
在峰值亮度方面,LCD优于PDP。
8.对比度和通断比
对比度是指在正常收看条件下,同一幅图像的最亮部分的亮度和最暗部分的亮度之比。
由于LCD是采用外发光的背光源作为光源,因漏光等原因,造成在图像较暗时不暗,虽然亮度较亮,但对比度仍然较小。LCD的对比度劣于PDP。
同样对于通断比(全黑/全白)PDP优于LCD。但在正常收看图像时,大部分电视节目平均图像电平在40%~60%,观看LCD和PDP的图像质量的区别不大。在观看电视节目的平均图像电平低于20%时,图像的清晰度和层次感PDP优于LCD。
9.电磁兼容特性及对图像的干扰
对于PDP,由于空间和时间的抖动,在暗图像上产生噪声较明显。同时PDP工作在高压、高电流下,装配零件数目较多,并多为高压元件,因此电磁干扰较大。
在电磁兼容及对图像的干扰方面,LCD优于PDP。
10.残像
PDP是采用RGB荧光粉自发光,而对于一个静止图像,较长时间显示在同一位置,则会形成灼伤,即当图像移去后,仍在原处留下被移走图像的微弱图像(或反射的图像),我们称此为残像,这是PDP的成像原理所形成的缺陷。
在残像缺陷方面LCD优于PDP。
四. 结束语
(1)无论是PDP,还是LCD,在技术上都是可以接收显示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的电视节目。
(2)就屏幕尺寸而言,PDP、LCD在大屏幕平板电视市场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在相同的性能条件下,谁的价格更低,在市场所占份额就更大些;在50英寸以上,PDP要领先于LCD;在42英寸以下的中小屏幕, LCD将占绝对优势。
(3)就性能上看,专业人士认为,LCD略优于PDP,但在消费者来看,两者相差无几,双方很难具有性能上压倒对方的绝对优势。
(4)随着数字高清晰度电视节目的播出,大屏幕平板LCD电视机、PDP电视机,LCD、DLP背投影电视机和今后出现的OLED、LCOS等新的显示器件的电视机,在我国家电市场上都可占有一席之地,成为热销产品;但谁的技术先进,性能优良,价格便宜,谁将会主导市场。
(5)预计未来,随着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图像的显示方式将呈多元化发展,因为各种显示方式都有它的优点和不足,每一种显示方式都有它的服务领域和消费市场,哪种显示方式可能在某一时段,由于它的技术、性能、价格等方面的因素,在市场占有较大份额,但它不能独霸天下,垄断市场。各种显示方式在争夺市场的竞争中都会保持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我。